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付費“買”青少年的隱私,Facebook還有救嗎?

Facebook又被爆出與隱私有關的負面消息了,這次乾脆是直接上手“購買”隱私。

TechCrunch

報導,Facebook在過去3年中開展了一項計劃,通過付費來向青少年“購買”他們的隱私數據。

從2016年起,Facebook開始向年齡在13~35歲的用戶支付20美元/月的費用,讓他們在其iOS或Android設備上安裝名叫“Facebook Research”的應用。“Research”這一應用可以監控他們的手機和網絡活動的數據——從私人消息、照片,到網絡瀏覽記錄,甚至於亞馬遜歷史訂單的螢幕截圖,都能夠收集到,並發送回Facebook。

此前,Facebook就通過Onavo Protect——2013年時Facebook收購的一項VPN服務——收集過用戶的部分數據。對於Facebook來說,這些數據顯然非常有價值。而Onavo Protect已於去年6月被蘋果禁止,8月遭到下架。

在Onavo Protect被蘋果封禁後,Facebook這次又有了“新招”。

據TechCrunch的報導,Facebook試圖繞開App Store來讓用戶下載Research,並在可能違反Apple政策的情況下獲得其root權限,以此監視和分析用戶的手機活動數據。為了成功避開App Store,這一計劃採用了Beta測試服務Applause,BetaBound和uTest來進行管理,以此掩蓋Facebook參與的痕跡。

比如,由uTest在Instagram和Snapchat上運行的程式的廣告就這樣寫道:尋找13~17歲的青少年進行“付費社交媒體研究”,但廣告上並沒有注明Facebook的字樣。

對於想賺點零花錢的青春期少年來說,通過讓渡部分自己的“隱私”來賺取20美元/月的酬勞,的確是件充滿誘惑的事情。

Facebook用了Applause,BetaBound、uTest,就是不用蘋果官方的beta測試系統TestFlight。

TestFlight要求蘋果方面審核應用程式,並把參與者的人數上限設定在10000名。此外,蘋果方面還要求開發人員“僅使用此證書系統將內部企業應用程式分發給員工”,而Facebook這種通過廣告隨機招募“測試人員”還按月付費的做法很明顯和蘋果官方的規則相違背。

而對於“買”隱私這件事,Facebook在給TechCrunch的回應中是這樣寫的——

跟很多公司一樣,我們也會邀請人們參與研究,幫助我們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由於這項研究是為了幫助Facebook理解人們如何使用自己的移動設備,我們提供了全面的資訊闡述我們會收集哪些資訊,以及如何參與其中。我們並沒有跟其他人分享這些資訊,人們也可以隨時退出。

Facebook這樣“買隱私”的行為,倒是與李彥巨集之前的言論如出一轍。

去年3月,李彥巨集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用戶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那麽敏感,在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

對隱私問題沒那麽敏感的青少年們,或許的確願意用隱私交換一些零花錢或者其他的便利。但問題在於,Facebook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利用這種心理這麽幹了嗎?

通過非官方的測試系統來隱藏自己的真正目的、繞開蘋果的監管,Facebook此舉的用意是否真的如其聲明中所言,“幫助Facebook理解人們如何使用自己的移動設備”,這點理應被質疑。

眾所周知,“隱私”一事困擾Facebook已經近一年了。在“劍橋門”爆發後的“FB水逆期”裡,Facebook的醜聞已經多到了令用戶有些害怕的地步,光是過去的兩個月裡就有好幾樁。

2018年11月,《紐約時報》刊文稱Facebook掩蓋俄羅斯醜聞,直接點名COO 雪莉·桑德伯格在2016年大選期間對俄羅斯不法分子在該公司平台上興風作浪秘而不宣。

12月,Facebook被曝出由於照片API(應用編程接口)中存在一處缺陷,至多1500款應用可能曾訪問用戶照片。該缺陷影響使用Facebook账戶登錄這款應用的用戶。Facebook在9月25日堵上了這一漏洞,但2個多月後才向公眾披露這一事件。

12月18日,《紐約時報》刊文稱,Facebook與逾150家公司共享大量用戶個人資訊,其中包括亞馬遜、微軟、Netflix和Spotify。事實上,Facebook很久之前就已經聲稱它不再允許這些公司訪問用戶個人資訊。

再忠誠的用戶也難以在如此高密度的負面新聞“攻擊”下仍舊對Facebook保持耐心和體恤,在“用戶隱私”這一點上,Facebook還有救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