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類人心臟瓣膜易受傷 這些護心要點,必知!

「瓣膜一旦受到損害,就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心臟瓣膜病的發病率很高,為2.5%~3.2%。」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吳永健介紹。

四類人的瓣膜易受傷

先天瓣膜不全患者

有些患者出生以後,因為發育的問題四個瓣膜不對稱,導致其受力不均勻。有部分的瓣膜就承受的壓力更大,毀損會更快。這樣的人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瓣膜的問題。

風濕患者

風濕熱是結締組織病,而瓣膜就是一個結締組織,所以當風濕熱發生的時候,瓣膜就慢慢的變得增厚粘連,形成一些炎性的改變。瓣膜最後就打不開了,也關不上了。

老年人

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大不斷的老化,心臟為工作了一輩子,瓣膜最辛苦,它要不停的開關保持血液流動。年齡的增大,老化掉的瓣膜會出現不開了,關也關不上了的情況。

吸煙和三高人群

因為瓣膜是血管的一部分,吸煙、血壓高、血脂高等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所以正常的瓣膜在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的情況下,也更容易發展成瓣膜的病損。

預防瓣膜病靠查體

瓣膜病很「狡猾」,很多患者到了重度還沒有癥狀。在我國,大部分的瓣膜病都是看其他病順帶看出來的,而預防瓣膜病查體很重要。

吳永健介紹:「有意識的進行查體,一旦發現自身瓣膜不夠均勻,就及時進行治療。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通過查體發現瓣膜內出現鈣化性病變,就及早用藥,提前介入。除此之外,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之內,心臟負擔就會少,患瓣膜病的概率也會降低很多。」

手臂內側三個護心穴位

手臂內側是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心經起於心中,在體內和體表各有一段循行路線,體表是沿手臂內側後緣一直到小指。心經與心血管病直接相關,主治心、胸、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上肢內側後緣疼痛、掌心熱等。心經經氣異常,會產生心痛、咽乾、口渴、前臂厥冷、麻痛等症。此外,心經還可安定神志、調節心理,治療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等神經和精神疾病。

疏理心經和檢測心功能的最佳時間是11點至13點。兩臂各捏揉5~10分鐘,重點按揉腕部四穴(神門、陰郤、通裡、靈道)各5分鐘。長期堅持可輔助調理心慌氣短、胸滿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壓等症。心經上還有三個代表穴位需重點講述。

掐按神門助眠防老癡

情志不暢會影響睡眠。神門為心經之原穴,即安定心神的門戶。臨睡前點按此穴有助產生困意,調節睡眠障礙,平時經常揉按還可防治老年癡呆。神門穴還有一個很好的作用是治療暈車。神門穴位置很深,需用大拇指的指節內側用力掐按才能達到一定刺激量,產生治療效果。

彈撥極泉測心功能

極泉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它不僅可以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痛,還是檢測心血管健康的要穴。檢測手法是用拇指點按極泉,然後撥動它,撥動時會觸及很多「小筋」,併產生向手指傳導的發麻感。若麻感明顯,說明心經通暢,心血管功能正常;若撥動時隻痛不麻也不傳導,證明心血管有淤阻;若不痛也不麻,說明心血管系統供血不足。

心痛疲勞按通裡

心動過緩的人群大多在通裡穴(小指一側的腕橫紋向上1橫指處)有壓痛、結節等陽性反應點。捏拿此穴36次為一遍,捏拿3~5遍,可舒心安神。上班族工作疲憊時,兩手握拳,將手腕內側放在桌子邊緣上,從通裡穴向手肘方向推,重複30~50次,既可休息大腦,還可疏通心經。

心臟健康會影響大腦的運轉

「心臟的跳動與大腦皮層活動之間關係密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熊長明教授介紹,一般情況下,當大腦接收到心臟泵血信號後,掌管學習、情緒及記憶的區域會輸出更多信號,幫人們完成各項「任務」。

可有時,偏偏會有些「敵對分子」來擾亂這種和諧局面,比如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三個主要風險因素,它們會導致通向大腦的動脈血管壁內斑塊堆積,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流量,大腦會因缺乏「營養」,逐漸出現認知功能退化。相反,心臟健康的人,由於沒有這些危險因素,泵給大腦的血液不會受到「阻攔」和「汙染」,得到充足的血液「滋潤」,大腦自然更具活力和創造力。

可見,心臟健康對維持大腦思維和意識有積極影響,熊長明教授說,要做到這些,就需要記住以下護心要點。

不吸煙

研究證實,煙草裡的大量有害物質能導致血管痙攣,不管抽煙多少,都會直接損傷血管。建議有抽煙習慣的人,必須戒煙,這不僅是保護心臟的關鍵,也是重獲健康的第一步;不吸煙的人盡量遠離二手煙。

不超重

肥胖會加重心臟的負荷,增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俗稱「梨形身材」)的人,更應將限腰圍當作必修課。建議當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時就應考慮適當減肥,並嚴格控制好體重。

不高脂飲食

適當的脂肪攝入能為人體提供必需能量,但有些「壞」脂肪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水準,要避而遠之,比如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多存在於酥皮點心、炸薯條、奶茶等中。日常除了少吃這些零食外,還應適量少吃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魷魚、墨魚等高膽固醇食物。

少吃或不吃培根

研究顯示,過多食用加工肉類會使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增加72%。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將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列為一級致癌物。這是因為它們中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更高,且通常用醃製、熏製等手段延長保存期限,這一過程會增加更多有害物質。建議日常吃紅肉要有節製,平均每人每天攝入不要超過75克;或盡量用白肉(禽類、魚肉)代替。

少吃鹽

研究顯示,鹽是威脅心臟健康的罪魁禍首之一,如果所有人每天減少攝入半茶匙鹽,冠心病將明顯減少。專家建議,每天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多用蒸煮等烹調方式,少用醬油味精等調味品、減少外出就餐次數,都是控鹽的最好方法。

少吃糖

大量吃精製糖可能會導致人體攝入能量過高,增加高血壓發病率,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建議少喝甚至不喝碳酸飲料,少吃烘烤麵包、快餐和加工食品,烹飪中少放糖等。

學會擺脫壓力

壓力會提高人體的應激激素水準,引起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生活中要學會自我放鬆,讓自己快樂。假期不妨去近郊旅行,接觸大自然來釋放壓力;此外,經常開懷大笑,能讓人心情愉悅,弱化壓力對身心的影響。

堅持適量運動

運動能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提升心肌供血和供氧能力。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最安全有效的運動就是步行,每天健步走1個小時,感覺微微出汗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個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跳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熊長明教授提醒,心血管疾病發病趨於年輕化,建議養成定期體檢,時常監測血壓、血脂和血糖的習慣,尤其是40歲以上、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