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便便真圖全解 | 綠便、奶瓣、血便、黑便、泡沫等

播放GIF

導讀:寶寶的身高體重是餵養的主要成果,因為這是判斷寶寶生長髮育情況的兩個基本要素。不過還有一項指標也需要時刻關注,那就是---便便。

便便的性狀、次數、顏色等,也是判斷寶寶健康與否的依據。那麼,寶寶拉什麼樣的便便是正常的?拉什麼樣的便便是不正常的呢?今天就帶媽媽們一一辨識。

一般寶寶正常便便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粘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可能偶爾偏稀或偏綠,有酸味但不臭;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呈固體狀,淺黃色或淡黃色,偶爾會伴有臭味。

除上述正常便便以外,其它性狀的便便並非就是異常的。為什麼這說呢?因為寶寶個體存在差異,生活環境也有差異,會存在非常規的排便情況。

比如下圖黑黑的便便,是不是感覺異常啊?其實這是胎便。

1、胎便

寶寶出生頭一兩天排出的便便即為胎便,通常是黑黑的顏色(類似深黑或墨綠色黏土狀),出生第三天以後,就漸漸成為轉型便,介於綠色和黃色之間的粘稠便。(如果不是剛出生的寶寶出現了黑色大便,就考慮是腸道問題,需諮詢醫生。)

2、綠便

1、因為人的膽汁是綠色的,由於腸道蠕動過快,膽汁未來得及變成黃色就排出去了,於是出來的就是綠色的便便。導致腸道蠕動過快的原因很多,比如受涼,乳糖攝入過多等。特別提醒,當寶寶處於飢餓狀態時也會腸道蠕動過快,會出現稀且量少的綠便。

2、鐵元素吸收不完全,當便便被排出體外,暴露空氣中後氧化成綠色了,多見於奶粉餵養的寶寶。

3、泡沫

便便帶泡沫是糖代謝不完全的產物。若純母乳餵養,常見於前奶吃的多,後奶吃的少;也可能媽媽吃的甜食較多。若奶粉餵養,考慮奶粉中的糖分是否過多。

4、伴黑色條狀物

便便中伴有許多條狀黑色物,像一條條小蟲子,有可能是絛蟲。

5、奶瓣

其實就是沒有消化掉的脂肪。由於某些原因導致消化不良,或者吃過多導致營養過剩,消化不掉就排出體外了。

6、油狀物

寶寶大便發亮、油油的,偶爾放屁都帶點黃色油狀物。主要是油攝入過多消化不掉導致。常見於純母乳餵養,與媽媽的飲食過於油膩有關。

7、便便臭

有的寶寶拉的便便特別特別臭,其實就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消化不掉導致。

除胎便以外,以上情況多與消化不良有關。消化不良並非是生病了,主要原因是寶寶消化系統發育還未完全,比較容易因飲食不當等因素而引起消化不良。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髮育情況良好,沒有其他異常,就不用擔心。此時,媽媽要多從寶寶的飲食以及相關清潔衛生找原因。

如果便便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需要就醫諮詢了

1、蛋花湯樣:

黃色,水分多、糞質少,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也不佳,就表示寶寶可能患有病毒性腸炎。

2、豆腐渣樣:

便便為黃綠色帶粘液的稀便,有時呈「豆腐渣」樣,這表示寶寶可能患有黴菌性腸炎。

3、鮮紅色:

表示出血的地方距離肛門不遠,可能與肛門裂傷有關。

4、暗紅色:

如果腸道裡面有不正常的組織或息肉,會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經過腸道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因為血色素會和腸內細菌發生作用,所以顏色不會是鮮紅,而是暗紅色。

5、黑色:

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腸出血,顏色就會是黑色的。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顏色會越黑,越接近肛門的出血,大便顏色越鮮紅,而中間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則會呈現暗紅色或是咖啡色。

6、灰白色:

正常的大便因為有膽汁,所以會呈現黃色或綠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要立即就醫。

7、大便外麵包著血:

通常是因為大便很硬,造成肛門裂傷,這時會看到一坨硬硬的大便,外麵包著血,但是大便裡面沒有,這種情況與便秘有關。

8、大便和血混合:

如果是腸道內部的問題,會看到血和大便混在一起。例如,在高位的小腸出血,看到的就會是磚紅色的大便,比起暗紅鮮一點,並且便和血是混合在一起的。

溫馨提示:去醫院就診的時候,建議將寶寶的便便帶上或者拍成照片,這樣便於醫生及時診斷,如有必要還要做大便的化驗。

PS,必須是排便後立即用保鮮膜封存大便,並於2小時內送去化驗,否則大便化驗結果會不準確的。

再來說說寶寶的便便次數

寶寶的大便次數有明顯個體差異,有些母乳寶寶一天能拉上10次也正常,還有一些攢肚的寶寶長達1周甚至2周都不拉也是正常的,我還見過最長26天不排便的寶寶也是正常情況。

所以,寶寶大便次數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況比較。例如,寶寶一直都是幾天才拉一次,拉出來的便便也很軟,那即使4天拉一次也沒有關係。而如果寶寶本來都是一天2~3次,突然一天7~8次,而且拉出來的便便很稀很水,那很有可能是出現某種問題了,此時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以及餵養、睡眠情況,如有異常就需要及時就醫諮詢。

最後,不管寶寶是不是理想的「黃金便便」,都不能單一的隻從便便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生病,任何一種疾病都不只是有單一的癥狀表現,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睡眠、飲食等是否有突然和平時不一樣的表現來作初步的判斷。

最後是大便的氣味

如果飲食均衡,正常的大便是沒什麼味道的,如果出現:

臭味:吃的肉多—蛋白質多,那麼沒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進入大腸後,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這些東西都是臭的。

酸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類在腸道內被發酵,產生酸味。

腐爛、腥臭味道:提示腸道細菌感染,尤其是痢疾桿菌(志賀氏菌屬)的感染。如果聞到寶寶大便出現魚腥味道,及時帶寶寶醫院就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