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北改革勢頭已起,資本改觀再闖關東

由於廣東與黑龍江是對口合作省份,受到跨區域合作推動東北振興的政策驅動,劉一洲成了2018年較早入駐哈爾濱新區的那批廣州人。而如今,他所在的園區湧現出了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新創業人士。

“最開始來黑龍江是因為有雙方政府補貼、園區全生命周期服務、地方稅收優惠的因素在內,現在不少入駐園區的人更多是因為東北營商環境改善、便利開展對東北及對俄貿易等因素。”劉一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得益於近兩年東北三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民間投資明顯回暖,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也得到持續推進。雖然在經濟增速方面與全國其他省份仍有一定差距,但劉一洲感受到,這兩年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東北吸引,“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印象也在悄悄發生改變。

營商環境改善 東北煥發新活力

以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導產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和以豐富的林地、礦產、耕地資源儲備為優勢,是東北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石。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東北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與京津冀城市群、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相比略顯滯後。利用區域合作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近兩年來東北經濟煥發新活力的一劑政策“良藥”。

以黑龍江省為例,廣東13地市已分別與黑龍江13地市實現“一對一”全面結對,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與黑龍江省達成合作項目300余個,涉及總投資近3000億元,項目涉及糧食、旅遊、農業、工業、科技、醫藥、園區共建等多個領域。

比如,在農業領域,廣東省與黑龍江省分別是全國第一大糧食銷區和全國第一大糧食產區,廣東省2018年在黑龍江省建立異地儲備糧食規模達43.6萬噸。再比如,對口合作以來,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向黑龍江省發展改革委提供碳排放交易、信息化平台建設經驗。

黑龍江省商務廳一位負責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沿海省份交流改革經驗,對東北黨政機關幹部轉變觀念大有裨益,“南方省份崇尚務實創新,遇到問題既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鬥開拓精神,又有善於自我反省和總結的謙卑心態。東北不少幹部習慣性遇到問題找慣例,或者做起事來放不開手腳,擔當意識和突破意識相對欠缺。”

在合作帶動下,東北屢為外界詬病的營商環境正在發生改變。2016年底,遼寧省頒布了東北地區首部規範營商環境建設的省級地方法規。此後,黑龍江省唯恐落後,經過連續19輪清理,省級行政審批精簡率為72.9%,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清零。同樣,在吉林省等地,不少沿海省份全面推進的“隻跑一次”改革也都能在當地實現。

在齊齊哈爾市計劃投資3億元的廣州粵旺集團對此感觸頗深:“東北與沿海省份的差距主要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等,說到底東北營商環境的改善離不開各級幹部解放思想。”

而此前曾對在東北投資略有猶豫的廣東省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機關幹部問責到位的投訴機制令其對東北的投資信心大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18年以來,遼寧省共公開曝光39個典型案例,內部通報112個典型案例,問責處理178人。在吉林省,全省1萬多名軟環境監督員陸續上崗,1300個企業監測點上線,監督實現常態化。

在提振民營企業家對東北投資的信心上,東北三省也采取了針對性舉措。2018年12月,遼寧省委、省政府頒布《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乾意見》,從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六個方面推出了23條舉措。黑龍江、吉林、遼寧還召開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座談會、政策發布會。

通過近幾年東北三省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發力,民間投資已開始明顯回暖。據統計,2018年,遼寧和黑龍江兩省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7.7%和10.5%。同時,改善營商環境的外溢效應正在顯現。恆力石化、寶來石化等千億級、百億級的重大民間投資項目,已在東北落地生根。寶馬公司遼寧沈陽新工廠項目、遼寧港口整合項目、哈爾濱寶能國際經貿科技城等正在有序推進中。

隨著黑龍江公路大橋、同江-下列寧斯科耶鐵路橋、連接中國東北地區的“濱海1號”和“濱海2號”國際運輸走廊等逐步開通,將更進一步助力東北民間投資的活躍。

今年剛在黑河市注冊成立不久的黑河海河之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張澤旭,對東北的發展環境充滿了期待。他表示:“東北正在煥發新的吸引力和活力,尤其是一批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使其成為企業開展對俄貿易的最佳選擇。”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借助黑龍江省這個我國最大的對俄合作平台,僅廣東省2018年對俄羅斯進出口同比增長就高達22.6%。

改革勢頭已起 但仍面臨問題

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並對產業資本開始散發吸引力,東北經濟也正逐步走出谷底。

數據顯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018年GDP分別同比增長5.7%、4.5%和5%左右。其中,佔據東北半壁江山的遼寧省連續8個季度經濟正增長,且總體穩中有升;黑龍江省經濟增速繼續保持平穩;吉林省經濟增速在2018年初短暫回調後,從一季度的2.2%逐季回升至全年的4.5%。

此外,東北三省的工業指標也持續向好。2018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9.8%、5%和3%。其中,遼寧省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三位,效益水準持續向好;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達10.7%。

由於東北的資源型產業較多,產業的價值鏈較低,以加工類產業為主,科技創新產業較少,隨著自然資源越來越少,企業的發展也遇到瓶頸,後勁不足。所以在工業指標向好的同時,東北三省近兩年也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哈爾濱新區為例,作為黑龍江乃至東北最具優勢的轉型發展引擎之一,其在產業發展導向上也有“偏好”。哈爾濱新區區長助理萬勇介紹,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園區重點,2018年該部分產業產值增加明顯。

為培育新的產業增長極,東北三省近年更注重與廣東、浙江等在先進製造、新能源汽車、8k電視等綠色家電及電子信息等高端化產業領域展開合作。數據顯示,2018年,遼寧、黑龍江兩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9.8%、11.2%;吉林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增長69.8%、161.1%。

不過,數位受訪人士也都提及,東北三省推進新時代全面振興的勢頭已起,但仍然面臨問題。

“目前,經濟的恢復性增長主要是受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經濟結構尚未發生實質性改變。”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表示,“南強北弱”的不平衡發展,是當前制定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必須考慮的國情特點,東北三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仍在路上。

儘管東北三省近年來也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等,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為代表的重化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仍較重。大有期貨大宗商品研究員王冰稱,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是東北經濟潛藏較強的不確定性風險。

同時,東北經濟恢復增長的速度仍較慢,經濟總量排位仍在下降。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表示,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近年收集與振興相關的測度指標編制了“振興指數”,從振興指數變化來看,東北地區的發展呈現出與自身相比穩中有進、與全國相比落後的局面。

從數據指標看,2018年成都等城市的GDP總量已經突破兆元,成都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兆元,比上年增長8.0%。而東北三省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四個副省級城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均未突破兆元關口,GDP增速分別為5.4%、6.5%、5.1%、7.2%。東北地區不僅在總量上形成落差,增速上也尚有差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