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蜈蚣榨汁防感冒? 母子飲完腦子生蟲!

一名46歲的中年男性和其78歲的母親,聽說生吃蜈蚣可以預防冬天感冒,於是母子倆用生蜈蚣榨汁喝下。誰知道過後沒多久,相繼頭痛、嗜睡,甚至發展到認知障礙,兩個人都進了醫院。醫生最終診斷為管圓線蟲感染引發腦膜炎。

由於此前並沒有這樣的案例,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醫生們煞費了一番功夫,才幫他們找到了病源。而這兩個病例,被醫生進一步研究,首次證明吃生蜈蚣可能導致管圓線蟲感染,相關成果近日被《紐約時報》《發現》雜誌等知名媒體報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

《紐約時報》報導 中國最新醫學科研成果

「中國的科學家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吃生蜈蚣可能導致管圓線蟲感染。這種寄生蟲可以穿透大腦和脊髓,從而引發腦膜炎,甚至還可能會導致癱瘓和死亡。」近日,美國《紐約時報》《發現》雜誌、Science News、CNN等知名媒體先後報導了中國一項最新的醫學科研成果。

該論文以Eating Centipedes Can Result in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nfection: Two Case Reports and Pathogen Investigation(《吃生蜈蚣可能導致管圓線蟲感染——兩例病例報告及病原學調查》 )為題,首次於當地時間7月30日發表於《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

項目研究人員之一、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陸伶俐博士,通訊作者為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華教授。

案例:

母子倆先後感染管圓線蟲引發腦膜炎

這一切源於幾年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陸伶俐博士收治的兩名特殊患者——一名46歲的中年男性和他78歲的母親。首先來醫院的是老人家,她主訴連續幾個星期頭痛得厲害,而且非常嗜睡,發展到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

治療團隊對患者的腦脊液進行了研究。「很明顯不對勁,正常人的腦脊液是無色透明的,而患者的腦脊液呈黃色,而且十分渾濁。」進一步檢測發現,腦脊液中白細胞、蛋白增多。「當時結合初步的檢查檢驗結果,以及頸部僵硬等癥狀,我們考慮可能是腦膜炎。」陸伶俐介紹。

當檢查排除了病毒或細菌、結核等病因後,為了尋找其他潛在的可能病因,陸伶俐團隊對患者的腦脊液進行了細胞學分類檢測,發現腦脊液中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多,最關鍵的是,管圓線蟲抗體陽性,這意味著患者有管圓線蟲(一種寄生蟲,又叫鼠肺蟲)感染。一位78歲的老年人,明確沒有食用蝸牛等軟體動物史,為什麼會突然得管圓線蟲病?正在醫生們費解的時候,老人兒子的入院為他們提供了線索。

老人入院幾周後,她一向健康的兒子也因持續了20多天的輕微頭痛,前來珠江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而其腦脊液的檢查結果,與母親一致。

經詳細詢問,原來他和母親在此前都吃過生蜈蚣。這名男子聽別人說吃生蜈蚣可以預防冬天感冒,而且又覺得中醫確實有蜈蚣入葯的說法,於是就用生蜈蚣榨了汁,招呼78歲的老母親一同喝下。

所幸,經過21天的抗寄生藥物阿巴達唑和兩周療程的類固醇地塞米松治療,母子兩人都順利痊癒出院。

研究:吃生蜈蚣很可能導致管圓線蟲感染

吃生蜈蚣與管圓線蟲感染,究竟是偶然,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因果關係?兩者特殊的聯繫,引起了陸伶俐博士的興趣。於是,她聯合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華教授等人開始了相關研究。

管圓線蟲通常存在於老鼠的肺動脈,也因此常被稱為鼠肺蟲。不過,此前的科學研究停留在:管圓線蟲的生命周期比較複雜,在老鼠等嚙齒動物體內「安家」之前,需要在「中間宿主」(如蝸牛一類的軟體動物)中生活一段時間。所以一般只有患者吃過蝸牛一類的軟體動物,才會被懷疑是管圓線蟲感染的高危因素。

為了證實猜想,他們從患者購買蜈蚣的農貿市場購買了20隻蜈蚣。結果,居然在其中的7隻蜈蚣樣本中都發現了管圓線蟲3期幼蟲,且每隻蜈蚣平均含有56條3期管圓線蟲幼蟲。進一步提取蜈蚣的DNA,採用PCR擴增方法,他們發現蜈蚣體內有管圓線蟲相應基因。

陸伶俐博士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蜈蚣確實成為管圓線蟲的暫時宿主,將這種寄生蟲傳播給人類。不過,至於能否像蝸牛一樣,本身就可以作為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提醒:中藥蜈蚣並不生吃 多為曬乾或磨粉

一方面,蜈蚣與管圓線蟲感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另一方面,因藥用價值,蜈蚣在中藥裡又佔據了一席之地。據了解,在傳統中藥中,已有幾個世紀使用乾的或粉末狀蜈蚣來治療各種疾病如百日咳、破傷風、心血管疾病和風濕性疾病的歷史。

對此,陸伶俐博士解釋,用於中藥的蜈蚣通常是被曬幹了或做成粉末狀,在製作過程中,寄生蟲早就被殺死了,是不會再傳播給人類的。「至於用野生的生蜈蚣來治病,還是要小心慎重。」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廖廣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