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陸儼少行書《嶽陽樓記》

陸儼少

1909-1993年

陸儼少,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人。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遊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煙波浩淼,雲蒸霧靄,變化無窮,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陸儼少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1946年回歸故鄉。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其繪畫個性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陸儼少書法語錄

我於書法所用功夫,不下於畫畫。十四歲開始臨帖,初臨龍門二十品中之《魏靈藏》、《楊大眼》和《始平公》,繼臨《張猛龍》、《朱君山》等碑。三十歲後學《蘭亭序》,如是複有年。後來放棄臨帖,改為看帖,尤喜楊凝式,下及宋四家諸帖,揣摩其用筆之法,以指畫肚,同時默記結字之可喜者,牢記在心,一有余晷,抄書不輟,如是積紙數尺。隨看帖,隨手抄書,二者同時進行。看帖所以擷取共意,注入心目;抄書所以訓練指腕,運轉自如,二者相輔不悖,並行而不偏廢。我自創造此法,行之有效,得益甚大。我不看書法理論書,如八陣法、撥鐙法等,覺得越看越糊塗。

寫字切忌熟面孔,要有獨特的風貌,使覽者有新鮮感覺。而臨摹諸家,也要選擇字體點劃風神面貌與我個性相近者。重點要看帖,熟讀其中結體變異、點劃起倒的不同尋常處,心摹手追,默記在心,然後加以化,化為自己的面目。我初學魏碑,繼寫漢碑,後來寫“蘭亭”。最初學楊凝式,旁參蘇、米,以暢其氣。但我對此諸家,也未好好臨摹,不過熟看默記,以指劃肚而已。楊凝式傳世真跡不多,我尤好《盧鴻草堂十志跋》,但也未臨過,不過熟看而已。楊凝式書出於顏魯公,但一變而成新調。黃庭堅說:“世人競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已到烏絲欄。”就是稱譽其不是死學而化成自己的新意。我們學楊凝式,也應該學他的精神,在他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所以我學楊凝式,不欲亦步亦趨,完全像他。因之有人看到我的書體,而不知其所從出。這是我的治學精神,不拘書法、作畫,貫穿終始,無不如此。

學中國畫要求練習書法,並非只是為了落款方便,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讓指腕筋骨肌肉在特定的彈性伸縮範圍內得到訓練。因為寫一篇書法往往要求書體不雜,其字形往往總是差不多大小的,筆畫的重複也很多,故有利於筋骨關節肌肉作較為整齊而和諧的彈性伸縮運動。誠如陸儼少所指出,訓練用筆如老是毫無目的地憑空圈圈畫畫而無所依附,時間久了便會生厭,而練習寫字則因有語音和意思的兼顧,能時時引發興趣,便於長久反覆的訓練。陸儼少的書法修養,因其特有的穎悟和苦功,連不少書家亦不得不歎服——在畫家書法中能到他那種神妙境界的實為罕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