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排超聯賽改製為國手增壓 過度使用無提高僅消耗?

體壇+特約記者 陶淵 報導

近日,2018-19賽季排超女排精英賽第一階段的比賽落下帷幕,隨著八強名額的出爐,關於聯賽賽製,國手的使用等多個外界關注的問題,引起熱議。七天六賽的賽會製是否真的為國家隊減壓?如此聯賽對剛剛結束國家隊賽程的國手意味著什麽?是考驗與挑戰,也是折磨與消耗。

2018-19賽季,聯賽組委會進行了賽製改革,將第一階段的雙循環賽改成了賽會製的單循環比賽,七天內每支球隊進行六場比賽。這樣的賽製導致原先每支球隊第一階段歷時六周的12場比賽,變成了一周結束的6場比賽。初一看,符合組委會壓縮賽程,為國家隊爭取集訓時間進行的利好改革。

但第一階段結束後,八強球隊需要進行雙循環比賽,從而決定四強名額,這使得四強球隊常規賽的總場次變成了20場比賽,與歐洲的土耳其和意大利聯賽相比,僅少了兩場,時間變短意味著賽程更密集。這樣的改革導致的僅僅是賽事更密集,強度更大,這對聯賽隊員,尤其是剛剛結束國際大賽的國家隊成員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

從此前的聯賽和全運會比賽過程來看,中國各地方隊的主力與替補陣容實力較為懸殊,大部分球隊不存在“板凳深度”,這也導致各隊“死用”主力的情況發生。2018年張常寧在查出腎積水病情需要手術的情況下,仍“不得不”為江蘇女排苦撐完最後一個月的聯賽,因為實在無人可換。更不用說,2017年國家隊集訓扭傷腳踝後,她大傷小傷不斷,卻並未缺席聯賽、全運會乃至國家隊大冠軍杯的比賽。

前有張常寧,後有李盈瑩。2017-18賽季,李盈瑩幫助天津女排勇奪冠軍,並個人總得分突破800分,奪下聯賽得分王的背後,是她無論面對強敵,還是弱旅的全勤作戰。付出的代價是,聯賽未到尾聲,扣球的左肩已經纏上了厚厚的肌貼,在不到18歲的年紀。

國家隊主力回到地方隊成為鐵打主力的情況在中國聯賽屢見不鮮。一來是因為國家隊訓練比賽水準高,能夠加速隊員的成長;二便是因為各地方隊近年來疏忽基本功的訓練,對年輕隊員的培養更重視扣球等得分手段的提高,無太多長遠考慮。

自裡約周期以來,國手到了國家隊苦練基本功,回到地方隊再被過度使用的情況十分常見。聯賽水準不高,隊員無法通過聯賽獲得提高自身技戰術水準,卻還有因為過度使用飽受傷病侵襲的可能,如此惡性循環著實令人心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