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寶寶一哭你就抱

寶寶愛哭該怎麼辦?

有些美國兒科醫生的養育指南,國內一些育兒網站論壇的權威建議,還有某些早教機構,都認為應該先讓他哭幾分鐘,再去抱或者看看;然後再逐漸拉長間隔時間,十分鐘,十五分鐘,孩子就逐漸不哭了。

韓寒就是這麼養育他的女兒韓小野的,還專門寫了篇文章《我如何養我的鄉下妞》

偶爾女兒哭了,韓寒不會在第一時間循聲而去,他會等女兒哭足五分鐘後出現。他覺得,哭對於小孩子增加肺活量是一件好事,而且一哭就去哄或許會讓小孩子形成自己一哭家長就出現的依賴性。

結果,小野張開嘴嚎啕一陣兒,發覺沒人回應,多數時間便自己委委屈屈地收聲了。

讓寶寶哭足五分鐘再做回應?我們要告訴您,對於十個月以內的寶寶,千萬不要這麼做。這麼做,破壞了你親愛的寶寶對這個世界和親人最初的信任。

如果你信奉這個哲學,把這個方法推廣到育兒的方方面面,會有兩個可能的極端後果,一個是冷漠的寶寶、一個是不顧一切尋找愛的寶寶。

冷漠的寶寶

閉上眼睛想一個情景,你要進一道門。

你推第一次,推不動,然後用更大的力氣去推,門還是紋絲不動。你試著拉門,拉第一次,拉不動,然後用更大的力氣去拉,門還是紋絲不動。你用力踹門,門還是紋絲不動!

無論你用多大的力氣,門都穩如磐石!

反覆嘗試之後,你還會去推、去拉、去踹嗎?你是不是感覺很無助?你會不會放棄?

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習得性無助。注意,「習得性」這三個字說明無助感並不是從開始就有的,而是慢慢地通過你對自己行為和結果的內化總結得出的。

如果孩子總需要等待才可以得到滿足,或者永遠得不到滿足,一些孩子就會發展出一種無助感,認為這是一個冷漠的世界,「我已經哭得崩潰了也沒人理我,在這個世界上我是無關緊要的」。父母忽視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導致孩子安全感、控制感和信任感的缺失。

這樣的孩子會覺得世界沒有什麼意思,他對人、對事物都沒有探索的興緻。他們長大後,會難於和他人發展親密關係,難於開口向他人求助,朋友少,無法發展良性的社會關係。其實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心靈的社會化種子在童年早期沒有得到澆灌,乾涸致死了。

不顧一切尋求愛的寶寶

再想想這樣的情景:你現在很餓,但是你自己沒有任何的能力獲得食物,你的感覺是什麼?難受、緊張、焦慮……?孩子哭也是這樣,而且他也不知道誰來幫他們解決。

這時候媽媽出現了,每次當嬰兒非常焦慮的時候媽媽就會出現。所以逐漸對媽媽形成信任。再逐漸對他人產生信任,慢慢對周圍和世界產生信任。他慢慢就會習得我可以用我的哭聲換來媽媽。

這時就形成了讓人愉快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讓嬰兒認為自己是個有影響力的人(我用哭聲影響媽媽),我可以預測(只要我哭了,媽媽就會來幫我解決不舒服),因此,這件事我可以控制。這也讓嬰兒意識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因為自己的需求會被響應。

嬰兒最初的安全感、控制感、信任和依戀就是這麼形成了。安全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兒童探索環境的能力和應對環境的信心。當嬰兒知道自己的需求會被響應,世界是安全的時,他就會放手探索這個世界,去發展各項能力。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那麼的柔弱!不像小牛、小羊一出生就會站會走,他不會走,不會吃飯,不會說話,一切都要靠媽媽提供!媽媽就是寶寶的天!

這時,如果他的需求有時得到及時滿足,有時延時才能得到滿足,有時又得不到滿足,一些孩子就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得到媽媽的關愛,得到需求滿足上。這樣的寶寶變成了不顧一切追求愛的寶寶,他再也沒有精力和膽量離開媽媽去獨自探索這個世界,去發展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寶寶在四、五歲時,會時時刻刻粘著媽媽,一刻不離。他們長大後,很多會變成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俘虜,因為獲得他人的感情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很多女孩子反覆被一類壞男孩欺騙,不斷地自投羅網,她們往往是小時候需求無法得到一致化滿足而不顧一切追求愛的寶寶。

小小的一個問題,引出了這麼一個大話題。不是說你對孩子哭了不抱就一定會產生最壞的結果。但是,如果你按照延遲滿足的理論對10個月以下寶寶的需求不理睬,你的寶寶在內心深處,要麼有冷漠的一角,要麼有一顆不顧一切追求愛的種子。

小貼士

一哭就抱的方法很有講究

育兒賈說提醒你:最重要的是回應寶寶的需求,其次才是滿足寶寶的需求,而不理寶寶永遠不是一個選項。當寶寶哭時,媽媽可以馬上用聲音答應「媽媽就來了」,讓寶寶知道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響應,然後媽媽可以「踏踏踏」地慢慢走過去,用腳步聲告訴寶寶你來了。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既積極回應了寶寶的需求,又讓寶寶知道他有時需要等待。這是比二話不說、立即滿足是一種更充滿愛心的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