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盟對谷歌罰款是維護競爭還是行業保護

近日,歐洲當局加大了對矽谷的限制力度,對谷歌處以約51億美元的罰款,原因在於該公司涉嫌非法迫使智能手機制造商安裝其應用程式:谷歌免費向手機制造商提供安卓軟體,但將軟體與“排他性協定”捆綁。如果手機制造商想要使用GooglePlay應用商店,就必須安裝谷歌的瀏覽器和搜索引擎。

其實,歐盟委員會反壟斷調查專員MargretheVestager已經對谷歌進行了長達3年的調查,其中去年就因為谷歌在互聯網搜索結果中給出不公平的搜索排名而對其罰款24億歐元。而此次更大力度的新罰單顯示出歐洲當局正積極推動對科技公司進行監管,其中涉及到反壟斷、泄露隱私、稅收問題以及錯誤資訊和惡意言論傳播等方面。

我們拋開美歐貿易問題不談,客觀來看歐盟所謂的谷歌壟斷行為。誠然,憑借著安卓系統的所有權,谷歌的行為可以算作是利用技術上優勢進行變相的壟斷,但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壟斷不同於普通的市場壟斷,其背後可能是用戶自我選擇的結果。

事實上,谷歌這種行為是一種搭售,即一個銷售商要求購買其產品或者服務的買方同時也購買其另一種產品或者服務,並且把買方購買第二種產品或者服務作為可以購買第一種產品或者服務的條件。

很多消費者非常厭惡企業的搭售行為(最常見的便是手機自帶軟體),但有意思的是,谷歌瀏覽器的搭售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抵製,以PC端為例,2017年的統計顯示,即使是在Windows作業系統下,IE瀏覽器(微軟自家)的市場份額只有7.71%,而谷歌的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則高達64.72%!由此可見,谷歌是借助其科技實力,打造更加優質的應用來吸引客戶,而並非借助壟斷地位強製捆綁。反觀微軟,其搭售行為在消費體驗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雖然就用戶體驗方面谷歌做得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從市場角度出發,面對罰款,谷歌還是處於劣勢的,特別是谷歌的搭售是通過與手機廠商的協定達成,帶有明顯的排他導向。自市場經濟發展開始,學者對不同的市場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理論研究表明,理想的完全競爭市場不僅促使企業進行技術革新來降低成本,同時還通過競爭(無數的供給者和消費者構成了完全競爭的市場,從而沒有人有能力操控價格)使得價格穩定在成本的水準,如此一來,整個市場的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商品的價格也得到了下降。

這樣的設想顯然不太現實,但經過對不同市場的研究證明,市場的競爭性越強越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小到日常買菜,大到國際貿易,都要強調競爭,歐盟如此大的市場,谷歌如此行徑自然成為出頭鳥。

其實不光是谷歌,微軟、facebook在歐盟都曾有過同樣的遭遇。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反對壟斷確實利大於弊,但另一方面,如果將限制壟斷發展為一種市場保護的話,就會將原有由市場發展而來的壟斷變為政策性壟斷,即利用行政權力形成行業壁壘,而政策性壟斷較於簡單的市場壟斷將更加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非配。

此次罰款還有其獨特的一面,一方面谷歌利用安卓在手機市場中的地位,捆綁搭售自家應用,阻礙了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谷歌憑借技術優勢,軟體優化,在市場並沒有引起強烈的反感,反而更加受到市場歡迎。因此,即使歐盟此次開出了巨額罰單,搭售行為隨之停止,消費者還是可能會選擇谷歌的軟體。罰款雖作為一種對壟斷的懲治手段,但絕不可發展為政策性壟斷,使本土企業產生一種安全的幻覺。

竊以為,谷歌被罰對我國也是一個警醒,互聯網時期的壟斷更多的是源於技術與人才的優勢,因此若想市場杜絕壟斷現象,根本辦法在於人才培養和科技投入並進,鼓勵更多的本國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努力追趕與國際大型創新企業的距離,只有不斷進行自我突破才能真正解決技術產生的行業壟斷問題。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