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正的刻薄是不斷地放縱自我

學佛以後,我們並不能一夜之間煩惱頓消,有時貪嗔癡慢疑會以相當狂暴激烈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我們當下失去內心的平衡,並毀損行持正法的善根。——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文:慧燈法師

任何人做事都不會沒有理由,那就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麽不行善?

我們可能會有各種理由:工作忙、照顧家人、沒有心力、缺乏意樂、太累、身體不好……確實,這些理由都值得理解。工作忙,沒時間學佛——值得理解;要上有老下有小,忙於照顧家人,沒辦法學佛——也值得理解,這些理由跟誰說誰都會理解。

可上述這些理由都不可能減輕我們的罪業之因,因為儘管你做的一切都值得理解和同情,但因果從不會空耗。所以,我們應該加緊改變自認為應該被理解的想法,鞏固因果不虛的正見。

無始以來,我們都慣著自己,容易寬容自己。我們常說不能溺愛小孩,要對他嚴加管教,否則他長大了可能會變成不太好的人。可我們卻總是慣著自己,因為總覺得自己有苦衷,有無數值得被理解的理由。那麽,依靠這些理由寬容自己、慣著自己的後果是什麽呢?就是難以逃脫惡趣的種種痛苦,因為業果規律從來不會寬容誰。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樣修習佛法太刻薄了,把自己逼得太緊,太痛苦了;修習佛法原本就是因為感到很多世間的痛苦,所以想讓心靈放鬆,尋得安慰,可學習《入菩薩行論》之後,非但沒得放鬆和自在,反而還不能慣著自己,要嚴格地要求自己,甚至不能要求別人的理解。如此刻薄地對待自己是何苦呢?修行不應該是放鬆、自在嗎?

對於這個疑問,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思維。

第一,什麽是真正的刻薄?我們之前認為:改變自己、精進修行、不慣著自己是刻薄。

其實真正的刻薄卻是:不斷地放縱自我,讓自心被煩惱、競爭、攀比駕馭,不斷向外馳求,在世間爭奪你高我低,甚至逼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比如,看到別人穿了件漂亮衣服就心生攀比,也想買,也想穿;看到別人有個好東西就想擁有比他更好的……

我們被攀比心綁架,把自己逼得苦不堪言。有時又被不知足綁架,本來衣食受用已很好了,什麽都不缺,可總覺得“好像還少點什麽,如果再努力一下可能會更加幸福美滿……”如是被煩惱綁架後,不僅身心疲憊,更造作了很多惡業。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輕鬆”,我們被這種錯誤觀念害了無數世。

第二,之前所認為的“修行就是對自己刻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修行,遠離煩惱,不再被其綁架,開始試著觀察內心,找回內心的主動權,想修行就能修行,不想造惡業就能不造惡業,不想散亂就能不散亂……從此不再被煩惱駕馭,才是真正擁有自由。

所以,修行看似是對自己刻薄,卻是我們真實回歸自由的必經之路。而我們長期將放逸、散亂、逃避痛苦、不願改變、任性妄為當作自由,其實是把自己深深地害慘了。除此之外,如果不改變,後面所說的三種後果都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文章根據菩提洲網站在線課程講釋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