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本周最佳!印度電影又拍出了難以啟齒的社會真相


1905電影網專稿 本周新片中,一部名叫《廁所英雄》的印度片很難被人忽略。


聽名字,就充滿“味道”。


7.3的豆瓣評分不算突出,但足以在“片荒”的周末穩居新片口碑第一。



宣傳語也很霸氣:改變6億印度女性,獲比爾·蓋茨年度推薦。


這並非誇大其詞。


在比爾·蓋茨評選的2017年年度最激勵人心的十件事中,這部電影榜上有名。比爾·蓋茨評價道:“《廁所英雄》是一段新婚夫婦的寶萊塢浪漫,引發公眾關注印度亟待解決的衛生問題。”



沒錯,坦白說,無論是影像還是敘事手法,《廁所英雄》都沒有過人之處。但它的可貴之處恰恰在於敢於揭開印度社會最疼痛的傷疤,直面衛生安全、性別歧視、官員腐敗等社會問題。這份勇氣值得起立鼓掌。



在看片前,不妨先對自己來三個靈魂拷問: 



你能接受每天都在野外如廁嗎?

你能接受每天凌晨四點步行去村外上廁所嗎?

你會嫁給一個家裡沒有廁所的人嗎?


 

以上三個有些“羞羞的”問題,正是《廁所英雄》中女主角賈耶和億萬印度女性必須面對的窘境。

 

電影中,新媳婦賈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嫁到一個沒有廁所的印度農村,迎來每天必須凌晨野外如廁的尷尬。


賈耶與同村婦女聯合會步行去野外如廁


面對廁所難題,丈夫凱沙夫絞盡腦汁,想出蹭別人家廁所、蹭火車廁所、甚至鋌而走險偷公共廁所等絕招,卻發現傳統觀念如銅牆鐵壁,想要一間廁所難如登天。


丈夫為妻子不惜“偷”來移動廁所


受過大學教育,生長在開明家庭的賈耶毅然提出“沒有廁所就離婚”,還鬧上了電視成為全國事件。越來越多的妻子和女性紛紛效仿,一場有望改寫“6億女性”命運的廁所革命一觸即發。



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廁所英雄》中展現的因一間廁所引發的全國革命是如此陌生又魔幻。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大字又在時刻提醒我們,影片中的一切都曾經是活生生的事實。



2011年,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名叫安妮塔·納利的妻子因為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結婚幾天后毅然從丈夫家出走,並大膽提出沒有廁所就不回家的訴求。最終,在政府的幫助下,安妮塔的丈夫家終於建起了廁所。她本人也受到前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的嘉獎。



那麽在現實中,印度的露天如廁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露天如廁人口總計9.5億。


其中佔比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不是經濟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非洲,而是以高新技術聞名的印度。



據統計,共有5.69億印度人仍在露天如廁,佔到總人口的近一半,遠遠高於沒有手機的人口。超過53%的家庭(農村的比例更是高達70%)沒有廁所。

 

印度人每年戶外排泄物的重量可達10萬噸,多到足以填滿一整個倫敦溫布利大球場。

 

有人說,印度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型露天廁所,這並不算誇張。



在印度的田間巷尾,隨處可見如影片裡手提小桶的人群,不用懷疑,他們正走在如廁的路上...



桶裡的水則用作便後清潔使用(清潔過程請自行腦補)。

 

對於印度男性,這似乎不算什麽問題。比如影片中,男主的父親就旁若無人地選擇家邊的水渠上廁所。


但對於女性,露天如廁的不便之處可想而知。出於隱私和安全考慮,只能選擇天黑時結伴前往郊外排泄,白天則需要盡量控制。


據調查,印度女性每天忍耐的時間平均可達13小時,對精神和身體無疑是雙重折磨。



戶外如廁的女性還需要時刻防備流氓的騷擾。輕的會被車燈晃,用言語調戲。嚴重的則會讓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進入青春期的印度女孩,因為上廁所不便,無奈輟學。



更不用提,露天如廁帶來的種種衛生問題。據統計,印度每天都有近400個5歲以下兒童死於痢疾,因消化系統疾病長期營養不良的人口則更多。

 

露天如廁有諸多危害,為什麽印度人仍然一意孤行呢?

 

一方面,傳統觀念和宗教教義根深蒂固。



印度人的宗教和行為準則《摩奴法典》中寫道:“人應在遠離自己房屋的地方排泄”,崇尚“生於自然,化於自然”。

 

而在家中修廁所,意味著把汙穢不潔之物留在家中。讓廁所與供奉的神明共處一室,更是大大的不敬。《摩奴法典》中的這段經文也被村委會長老用來教育提議修廁所的凱沙夫。



沒想到,凱沙夫接下來的一段話戳穿了這些所謂虔誠信徒的“虛偽嘴臉”。

 

“《摩奴法典》不僅規定了應該在遠離房屋的地方排泄,還規定了為了保護水源清潔,人不能在河邊或水體附近大便”。這與村長及不少印度人的作為大相徑庭。



與其說印度人露天如廁是因為信仰虔誠,不如說為了自己的方便和習慣,不惜用宗教當擋箭牌。

 

印度人不願意修廁所還與種姓制度有關。


印度人按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等級,在這之外還有“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為“達利特”。

 

在印度人的傳統觀念中,清理垃圾、廁所這樣的“髒活”只能由賤民階層達利特完成。


在印度,清理糞便和垃圾由最低階層的人完成


所以,即使修了廁所,高種姓的印度人也不會自己打掃,而是需要雇傭達利特清掃。隨著賤民階層的覺醒,這一成本越來越高,這也是印度人不願意修廁所的原因。


隨著經濟文化不斷發展,政府逐漸意識到衛生的重要性。


在2014年的甘地誕辰紀念日上,印度總理莫迪宣布推行“Clean India”計劃,撥款約300億美元在全國範圍內修建廁所,推廣衛生如廁,計劃在2019年,甘地150年誕辰之際,徹底消滅露天如廁現象。


印度總理莫迪


如今,幾年過去了,政府在全國範圍內修建了幾百萬間廁所,但露天如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印度街邊的所謂“公共廁所”


修廁所的撥款被各級政府克扣挪用。修好的廁所則缺乏維護,衛生條件差,還有不少被佔用,淪為牲口棚和儲物間。


一位男士正對著《廁所英雄》的海報小便,頗有諷刺意味


在《國家地理》的一篇報導中,印度女性反映公廁等待時間長,衛生和通風很差,經常沒有水電,還會在晚上11點到凌晨4點間關門。甚至有很多人在等待的過程中,選擇在公廁的天井中如廁,廁所也就失去了意義。


影片男主角阿克謝·庫瑪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他很疑惑一個能發射太空火箭的國家,一個以高新科技為自豪的國家,為什麽偏偏不能解決“最簡單”不過的文明如廁問題。



如影片中所說,“改變傳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廁所英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步。


“我拍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印度人,改變的力量掌握在每個人手中。像人物原型安妮塔一樣,只要人人都能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就一定能影響到周圍的人,社會也必將有所改變”,庫瑪爾說。


《廁所英雄》中展現的一切,也許獵奇,但並不需要被嘲笑。至少,印度電影人有自揭傷疤,直面陣痛的勇氣,我們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