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過敏日聊聊蕁麻疹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都有很多有關疾病的大日子,比如世界愛眼日,世界糖尿病日,全國高血壓日。7月,則是世界過敏日。如果你是個過敏體質,聽到這樣的日子是不是有種找到組織的感覺?是不是有人為你代言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過敏體質,反正小編我是。因為過敏,皮膚上長過那種很癢、很煩人的疙瘩——蕁麻疹,民間俗稱「風疹塊」「風疙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從頭到腳皮膚好》的主編張建中老師說,在皮膚科門診中蕁麻疹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有 15% ~ 20% 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 1 次蕁麻疹。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與過敏密切相關的蕁麻疹。

蕁麻疹,來無影去無蹤

從表現上來說,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白色、鮮紅或近膚色的風團。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逐漸蔓延,相互融合成大片,並伴有劇癢,極少數患者能忍住不搔抓。有的患者還會合併血管性水腫,或風團表面形成大皰,甚至有出血。部分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胸悶、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極其嚴重者可因急性喉頭水腫導致窒息。總之,蕁麻疹最大的特點就是可在短時間內(2~24 小時)自行消退並且不留痕跡,簡直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但容易反覆發生新的皮疹,遷延數日、數月甚至數年。

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如果每周至少發作 2 次,持續≥ 6 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少數慢性蕁麻瘮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

蕁麻疹的病因太複雜,你能猜到你的過敏源嗎?

急性蕁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多難以明確。約 3/4 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那麼能夠引起蕁麻疹的常見因素有哪些呢?

1. 食物。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是常見致病因素;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筍、菠菜等;還有一些食品添加劑等也可能引起蕁麻疹。

2. 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動物皮屑、真菌孢子、甲醛、氣體等。

3. 感染。細菌、病毒、真菌與寄生蟲感染;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等叮咬。

4. 藥物。青黴素、磺胺葯類藥物、血清、疫苗等。

5. 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者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

6. 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衝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7. 內科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及胃腸炎、口腔炎等。

8. 遺傳因素。有些蕁麻疹與遺傳因素有關,比如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等。

以上這幾點,包括其他一些未明確的因素,導致體內的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細胞因子、炎症介質等引起血管擴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真皮水腫,從而形成風團這一特徵性反應,這就是蕁麻疹的由來。

膽鹼能性蕁麻疹,遇熱或緊張就起風疙瘩

膽鹼能性蕁麻疹,顧名思義,是由於對膽鹼能(乙醯膽鹼)過敏或體內缺乏分解乙醯膽鹼的膽鹼酯酶所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蕁麻疹,約佔慢性蕁麻疹的 5%~ 7%,多發生於青年期。因運動、受熱、出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等興奮膽鹼能性神經並釋放乙醯膽鹼,然後使嗜鹼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內的環磷酸鳥苷水準增高而釋放組胺,從而引起蕁麻疹。

膽鹼能性蕁麻疹表現為受刺激後數分鐘內即出現直徑 1 ~ 3mm 的圓形丘疹性風團,周圍有程度不一的紅暈,有時可見衛星狀風團。常散發於軀體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覺劇癢、麻刺感或燒灼感,有時僅有劇癢而無風團,可持續 30 ~ 90 分鐘,甚至達數小時之久。嚴重者可伴發全身癥狀,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等,甚至暈厥。以 1:5000 乙醯膽鹼做皮試或劃痕試驗,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周圍可出現衛星狀小風團。

膽鹼能性蕁麻疹的治療首先應注意避免受熱、精神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不服用阿司匹林。頻繁發作者或嚴重者,可服用抗組胺葯、抗乙醯膽鹼的藥物進行治療。還可以進行一些熱適應性訓練以提高自己的耐受水準。通過積極防治,本病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或緩解。

蕁麻疹,等待自愈不如積極預防

蕁麻疹患者,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在治療前應該知道: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覆發作,病程遷延,除極少數並發呼吸道或其他系統癥狀,絕大多數都可以得到控制或治癒,並且自愈者也不鮮見。

本病的根本治療是去除病因,如果一些病因不能避免,也應該盡量減少誘發因素,尤其是物理性蕁麻疹,有利於其自然消退。而詳細詢問病史是發現可能病因或誘因的最重要方法。臨床上懷疑與各種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關的慢性蕁麻疹,在其他治療抵抗或無效時可酌情考慮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療,部分患者可能會受益。如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對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有關聯的蕁麻疹有一定的療效。對疑為與食物相關的蕁麻疹患者,患者應盡量記食物日記,尋找可能致敏的食物並加以避免,找到明確的致敏食物後,忌口即可獲得明顯效果。 而對於許多找不到病因的蕁麻疹患者,藥物治療也能獲得良好效果。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蕁麻疹的主要藥物是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抗組胺葯。其受體選擇性更高,不容易透過血腦屏障,所以沒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這個葯都是可以放心長期使用的,並不會因此而損害身體健康。待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葯治療有效後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如果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葯常規劑量 1 ~ 2 周不能有效控制癥狀,可以更換品種或增加 2 ~ 4 倍劑量,或聯合第一、第二代抗組胺葯或抗白三烯藥物,以增強療效。為防止抗組胺葯長期應用發生耐藥性,在使用某種藥物已經無效時,可以更換不同種類的藥物。

急性、重症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可以臨時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腎上腺素。急性蕁麻疹,在積極祛除病因及口服抗阻胺葯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時,可選擇:潑尼松 30 ~ 40 mg,口服 4 ~ 5 天后停葯,或相當劑量的地塞米松靜脈或肌內注射。伴有喉頭水腫時,應儘早注射地塞米松。對任何劑量抗組胺葯均無效的患者可以口服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但應避免長期使用。

由感染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抗過敏的同時也要抗感染治療。對於嚴重的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可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對長期反覆複發,而且能明確過敏原者可以考慮脫敏治療,但脫敏治療需要2 ~ 3 年,需要堅持足夠療程。

如果你患了蕁麻疹,或者其他過敏性皮膚疾病,張建中老師說先看看這本《從頭到腳皮膚好》,如果看明白了,知道怎麼防治了,那就不需要來門診啦。

推薦閱讀

從頭到腳皮膚好

▲STANDWAY

▼STWbook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