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陽明:煩惱的生活 是因為你想得太多

來源:騰訊儒學 ID:ruxue_qq

作者:周宏亮

王陽明從小就胸懷大志、飽讀詩書,渴望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事業。科舉入仕以後,他更是發奮圖強、勵精圖治,為了社稷的福祉而頻頻建言獻策,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名臣。

時值宦官擅政,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為了一己之私而迫害忠良。

王陽明實在是看不慣劉瑾的這種行為,便上書勸說皇上“察名望、療政殤、招賢良”。眼線廣布的劉瑾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勃然大怒。他羅織罪名,誣陷王陽明忤逆朝政、誹謗聖聰,強行將王陽明貶謫至偏遠的貴州龍場。

在奔赴貴州的山路上,劉瑾為了斬草除根又派出兩名山賊來追殺王陽明,所幸他跳入河中才逃過一劫。大難不死的王陽明歷經艱險終於來到龍場。

明代的龍場,還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化外之地,再加上外有奸人的迫害,王陽明只好居住在一個隱蔽的山洞之內,摒棄外界喧囂,過著餐菊飲露的日子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山洞裡的日子雖然清貧孤苦,但王陽明卻能在困頓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豐盛與滿足。

他每天都坐在大石塊上閉上眼睛冥思,腦海中不停地閃回那些在書本上讀過的文章,用神交的方式同遠隔時空的聖賢對話。

王陽明對於人生真理的追求,有著一種類似於宗教式的虔誠。經歷了漫長的苦修之後,他終於頓悟了,智慧的靈光就好像春日清晨的露珠一樣,彌漫在草木蔥蘢的山野裡。

在龍場,王陽明領悟到了“心外無物”的道理。王陽明思想中的“心外無物”,並不是說除了我們的心之外、世界上就沒有其他的物體。心外無物,指的是境由心生

眾所周知,心學的理論十分的深奧複雜,我們不妨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簡單地說明。比如說,我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點一份咖啡,結果端上來卻只有半杯。

有的人就會覺得很生氣,覺得自己被店主“坑”了。其實他們生氣,並不是因為這半杯咖啡,而是因為他們心裡對於半杯咖啡的負面看法。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糾結與煩惱,其實並不是由於外在事件所導致的,而是我們內心對於外在事件的看法所導致的

吾心光明,複何以言”,王陽明先生認為,一個人的心境如果充滿了光明,那麽他的生活自然會過得滿足和快樂。

王陽明在被誣陷、被貶謫和被追殺的絕望處境之下,依然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他能夠在龍場的塵埃中開出心學思想的花,就在於他懂得調整自己的心境、擴大自己內心的格局。

也許對於其他人來說,閉塞落後的龍場就是生命的荒原,野獸橫行的石洞就是人間的牢獄。可是王陽明卻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在危機中看到了轉機。在他的心中,即使偏遠人中之龍場的地方,也是一個傳播自己思想的舞台。

正所謂“境由心生”,生活中的很多煩惱與糾結,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想太多。有的時候,不妨讓自己的內心歸於平靜,不要執著於和自己較勁

在最孤獨的時刻,我們要學會和內心中的自我對話。在最艱難的處境,我們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