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視禁令!日本為“口腹之欲”重啟商業捕鯨

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月1日,日本“禁閉”31年的商業捕鯨全面開禁,引發各方關注。

無視禁令 罕見“退群”

在國際社會此起彼伏的批評聲中,日本捕鯨船於7月1日正式“開張”。兩頭最先被捕獲的小須鯨於4日進入市場交易。速度之快引發專家擔憂:日本漁民捕撈的3種鯨魚之一的塞鯨恐面臨滅絕風險。

此次商業捕鯨的重啟,還要追溯到去年日本宣布的“退群”決定。

國際捕鯨委員會於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兩年後,日本迫於國際社會壓力停止商業捕鯨,卻一直利用公約漏洞,以“科研”之名在南極和西北太平洋等海域捕鯨,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依照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2006年通過的一項議案,日本需獲委員會75%以上成員支持,才能重啟商業捕鯨。2018年9月,日方修訂該規則的提議遭大會否決,這被日本當做“退群”的借口。當年12月26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正式宣布,由於倡議多年未果,日本將退出委員會,不再受禁令製約。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二戰後,日本幾乎沒有退出國際組織的先例,這次實屬罕見。

訴諸文化 考量利益

長久以來,日本官方一直將捕鯨、食鯨視為一種“傳統文化”,多次舉辦相關活動,維持食鯨文化,並向民眾推廣。雖然鯨肉一度曾是二戰後日本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但隨著對捕鯨的限制和食物種類的增加,實際上目前日本國內鯨肉市場已大幅縮水。

日本為“口腹之欲”執意重啟商業捕鯨,商業利益才是背後真正的驅動力。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雖然國際社會禁止捕鯨多年,但日本的高級料亭從未斷絕過鯨肉供應。“日本此舉激活的將是一整條產業鏈。”另有資料顯示,日本僅在太平洋地區就有6個捕鯨基地、1000艘捕鯨船,關係到10萬工人的生息。

日本政府和各黨派也極力支持捕鯨業。“海洋守護者”創始人保羅·沃森認為:“捕鯨之所以保持運轉,是因為捕鯨公司是日本政府的產業。”2016年始,日本政府每年都給予捕鯨行業數十億日元的補助金。

竭澤而漁 得不償失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首席專家易顯河表示,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在道義層面將持續面臨國際社會壓力。

日本過度違規捕鯨一直被國際社會詬病。此次重啟商業捕鯨,將給日本外交及國際秩序的維持帶來負面影響。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首席執行官批評稱,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給其他國際條約或公約開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也認為,動輒“退群”、“大開殺戒”,必定會使日本的國家形象受損。

日本此舉還引發輿論對國際捕鯨業重新興盛的擔憂。歐盟環境、海洋事務和漁業委員維拉表示,希望日本重啟捕鯨不會造成與冰島、挪威的鯨製品貿易增加。周永生認為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國際捕鯨業若重新繁榮,將會引發更多新的問題”。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最終可能得不償失。高洪認為,國際社會不會輕易接受這一行為,若想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容許,日本至少應在新的捕鯨活動中,明確展示自己在海域範圍、鯨魚種類及大小等方面的“邊界”。(曹文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06日 第 0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