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觀音菩薩可以救哪些苦、哪些難?

文丨達木

首發丨騰訊佛學

在大乘佛教菩薩信仰體系中,觀音菩薩表征大悲,是四大菩薩中閱聽人最多的一位大菩薩。

她以“救苦救難”而為人所知,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觀音菩薩可以“救七難”、“解三毒”、“離二求”。

“七難”是水難、火難、風難、刀杖難、羅刹難、枷械難、怨賊難,幾乎囊括了世間的多數災難,側重自然與社會方面;“三毒”即貪嗔癡;“二求”即求男、求女。

這是誦觀音、念觀音所獲得的主要功能,因此,一直到現在,《普門品》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不少僧俗弟子每天都要誦讀。

觀音菩薩“救七難”,如上所說,偏於自然與社會中的災難。若深究之,多數災難亦可從心靈角度來解讀。“救七難”,亦可理解為“救心難”。古德有言:

“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船到彼岸;災患纏縛,隨處而安,我無畏怖,如械自脫;惡人侵凌,待以橫逆,我無忿嫉,如獸自奔。”

有了欲望,便是遭遇了火災,一念清淨,火災可熄;有了貪愛,便是遭受了水災,一念警覺,便遠離水災;沒有畏怖心,自然遠離枷鎖難;沒有忿嫉心,自然不會遭受怨賊難。

鑒此可知,觀音救難,幾乎全是教人在心地上下功夫,這樣才能遠離風災、水災、火災以及賊難等。

無獨有偶,阿薑查曾經指出,人雖有外在之危險,但更危險的是內在之危險,而內在之危險就是人的精神所遭受的風災、水災、火災以及賊難。

風災,即感官之風。人的感官接觸外境,會生起貪嗔癡,這就是感官之風,他解釋說,我們很多時候能看到風吹葉子,卻看不到感官之風。而有時候,這種感官之風會造成欲望的風暴。

火災,即三毒之火。貪、嗔、癡三毒是在心內燃燒的火,有貪有嗔會說錯話、做錯事,有癡則不明白事理而想不開。我們常會看到外在的大火,卻看不到三毒之火。這種三毒之火會將我們毀滅。

水災,即煩惱之水。煩惱之流是流淌在我們心中的水。煩惱之水,小則為溪河般綿綿不絕,大則為海嘯般摧毀一切。我們能看到外在的漲河、海嘯,卻看不到煩惱之水及其動蕩。若不對治,煩惱之水災會淹沒我們的本性,摧毀我們的身心。

賊難,即內心之賊。這內心之賊即心中的五種執著,也即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像賊一樣,“不斷地洗劫、打擊和摧毀我們”。我們在五蘊中生起各種情緒、欲望以及貪嗔癡並執著為“我”或“我的”,自己放不過自己。其實是賊難,這會讓自己苦不堪言。

因此,觀音救難,主要是“救心難”,救“念頭”上的難。

因為我們的心、我們的念頭和自然界一樣,有風災、有水災、有火災,還有賊難。

我們如果不能學會拯救感官帶來的風災、三毒帶來的火災、煩惱帶來的水災、五蘊帶來的賊難等等,令自己清淨、警覺、無畏怖、忿嫉,那麽,我們念觀音也就得不到切心之體會,自然也難以拯救自己的“心難”。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