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人真的要花幾十年才能學會脈法嗎?他說,完全不需要!

播放GIF

圖 | 黃曉晨老師在診脈

文 | 黃曉晨老師口述

編輯 | 杏林君

很多人一提到「脈」,便感覺非常難學。曾經的我也一度這麼認為,但後來我突破了。為什麼要突破脈法呢?這是由我的性格決定的,因為它越難,我就越想去攻克它,不難的我還不願意去看。

很多人都知道我講的「五行脈」「陰陽脈」,這兩種脈法學起來很簡單,而且效果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後的道理。今天,就講一講我個人對脈法的一些見解。

學習脈法

現在的人基本都以《瀕湖脈學》為標杆去學脈,我以前研究《瀕湖脈學》時,發現用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尺子」去衡量。它相當於給你一個東西了,至於這個東西怎麼去用,它沒有一個法度,沒有「尺子」。

瀕湖脈學中將人體的脈象分為二十多種,即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等。那麼什麼是浮脈?什麼是沉脈?...按照書中說的這些脈象,你自己想像一下,然後去摸、去感受。

很多中醫摸了一輩子的脈,最後也只是「心中難名,指下了了」,只會去猜脈,無法做到真正地切脈。他們的把脈方式是通過望聞問去猜切的脈,似是而非,模稜兩可,所以造成了不會把脈,讓人覺得脈難學的現象。

後來我思考:黃帝為什麼要寫《內經》?就這個問題,我發現《內經》的學習門檻不可能設定太高,它目的是要讓老百姓都能夠學會,如果門檻高了以後,那麼誰都學不會了...

按照《瀕湖脈學》來說,全中國這麼多人,就沒有幾個人會的,除非通神了,光看就看出來,連脈都不用把了,這就是外話了。真正的脈,它嚴格來說應是100%,把出來就是把出來了,沒有強的餘地,沒有所謂的模稜兩可。

總的來說,《瀕湖脈學》是把當時的脈做了一個整合,沒有去研究這些脈為什麼是這樣的,所以讓後世的人學的非常麻煩。我也是研究了《瀕湖脈學》幾年,沒學出來,後來我就不學它了,反過頭來我開始看經典,我想從經典中去突破。

研究脈法

《內經》中明確告訴我們:脈只有6種脈象,緩急大小滑澀。這也就是說脈,非緩既急,非大既小,非滑既澀,相互為標杆。這樣來看脈就簡單了,也清晰了,這就是我從《內經》上找到的很大突破。

既然剖析脈法,那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脈」?脈有幾個要素:血管、血液、血管與血液之間的摩擦力。

首先,我們看血管的變化。血管有2種變化,要麼發軟,要麼發硬,咱們能夠用手摸感覺到。血管通常是受熱發軟,受寒發硬。這一點就和《瀕湖脈學》中所說的相反了。《內經》上明確記載「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而《內經》是肯定沒錯的。

其次,我們看血液。如何感覺血液呢?除了溫度以外,我們可以看血液的飽滿度。血管裡有血液和氣,如果一壓脈,血管裡空出了縫隙,那便是氣多了血少了;如果一壓脈,感覺脈裡基本沒有縫隙了,那便是血液多了氣少了;血管再細的話,便是氣血都少了。這便是血液告訴我們的資訊。

再次,我們看摩擦力。摩擦力大就是澀,摩擦力小就是滑。

以上便是中醫人把脈的三要素。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要素,我們目前沒必要去研究的那麼細,比如通過振幅和一些其他的,一把脈,你昨天做過什麼事情,心裡有什麼波動,一把脈都能把出來。咱們目前能夠將病通過把脈把出來,解決疾病即可。

前面提到《內經》中的6種脈象:緩、急、大、小、滑、澀。《內經》中記載「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這是古人明確告訴我們的,這點很重要。

「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一般說需要放血的時候,就是澀脈的時候需要放血,現在的人不願意放血,以前我也不願意放血,但放血治病效果快,效果也顯著,所以我是在需要放的時候才放。

如果用治病,則是從「緩、急」開始;用針治病則是從「大、小」開始;如果放血的話則是從「滑、澀」開始。各代表的不同,但是要組合起來用。不管怎麼用,拿到脈我們就能夠分析這個人的體質,寒熱陰陽。這裡要強調一點,寒熱不等於陰陽。這點《內經》就明確說明了「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陰陽五行脈針》便是取自《內經》,這也就是為什麼陰陽五行脈很好學的原因。隻管它的大小,其它的緩急滑澀都不用管,把大的,也就是淤堵的地方暢通了,那寒熱自然而然也就調理了。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有寒熱?寒熱從哪來?舉個例子,冬天的時候,陽氣伏於內,夏天的時候,陽氣伏於外,當身體碰到的外界的寒涼,根據同氣相求,身體的陰也就出來了,所以碰到外界寒涼的時候,身體就感覺到涼,碰到熱的時候,身體就感覺到熱,這是人體自身氣血的變化,並不是外界的東西進入到了身體。

就像你明天做好事,那你碰到的就都是好事,若你明天做壞事,那你的明天就都在黑暗當中度過,這便是同氣相求、同頻共振。

以脈針調病

陰陽五行脈主要用於以針調病,對於治療疑難雜症、亞健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那麼,陰陽五行脈脈針在臨床上演繹的原理是什麼呢?

針,為什麼在人體上能夠治病,怎麼調氣血?比方說,如果在合谷穴的位置扎針,那身體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扎針的地方氣血是多了還是少了?顯然是多了。

那為什麼能夠治病呢?是因為它引起身體發生應答反應,一個異物進入人的身體之後就開始排異反應,排異的時候,最快反應的是經絡,然後白細胞,紅細胞就出來了,血液就過來了。這就是為什麼針灸能夠治病的原因。

針刺是激發人體自己的運轉,但是不建議做補瀉手法,應該順應身體自己的應答反應,因為一旦做補瀉手法,就把人體氣血弄亂了,所以無需進行補瀉手法。扎針並不是你把病治好了,而是患者身體本身的應答反應治好的,你只是給他一個力量而已,氣血的調動是患者本身自己調動的。

針在治療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讓氣血暢通,打通經絡,經絡暢通後人體的新陳代謝自然而然就開始正常運行了。以通為用,通的是淤堵的地方,那淤堵的地方,脈會發生什麼反應?會變大,這裡的大指的是強度大,力度大,並不是指脈管大,越淤堵的地方,力度越大,所以越是強有力的地方,就越是淤堵嚴重的地方。所以只有我們把脈強度越大的地方變沒有了,身體自然而然就好了。

杏林君有話說

黃老師分享了從自身學習《瀕湖脈學》的經歷,再到《內經》的學習感悟,後獨創陰陽五行脈法,有效調理人體的慢性疾病和亞健康。

大道至簡,陰陽五行脈法,即便是像杏林君這樣的小白也能當場學會,在臨床上更是調理人體健康的好技術。

如果你想學習中醫脈法,如果你想掌握一門臨床有效的真技術,那就來面授班,面對面聆聽黃曉晨老師的分享吧!(僅剩少量名額)

7月26日

湖南長沙

黃曉晨老師與你不見不散!

夏季不防寒,病從秋冬起!4招教你祛除夏季寒邪

學習針灸,你必須要了解的這5步!光第1步,對90%的人就非常受益...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