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來西亞為何選出92歲總理:最能整合各方勢力的過渡人選

馬來西亞第十四屆全國大選塵埃落定,在各大國際媒體看好執政黨國民陣線(以下簡稱“國陣”)會連任的情況下飛出“黑天鵝”,反對黨陣營希望聯盟(以下簡稱“希盟”)最終以113個國會議席(若加上合作政黨的議席共有121)以微弱優勢勝選。馬來西亞在獨立61年後第一次發生政黨輪替。馬來西亞政治能夠成功“變天”,在今天看來很大原因在於希盟內部共同推舉了92歲高齡、曾經擔任第4任總理的馬哈蒂爾作為政黨輪替後的“過渡”總理人選。為什麽他會成為在野黨聯盟選擇的最佳過渡總理人選?筆者認為這是希盟高層綜合幾方面因素考量的決定。

5月10日,在馬來西亞必打靈查亞,馬哈蒂爾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 圖

執政經驗豐富

馬哈蒂爾自56歲起便擔任馬來西亞第4任總理,在任時間長達22年。被國人稱作“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的馬哈蒂爾任內興建基礎設施,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增長,成功把馬來西亞帶入一個高度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國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十年裡,馬來西亞年均增長率達到8%以上,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近4000美元,他針對土著的扶弱政策成功使得許多馬來人脫離貧困。馬哈蒂爾在1998年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獨樹一幟地采取貨幣管制等措施成功帶領馬來西亞熬過金融危機。雙峰塔、吉隆坡國際機場、南北大道、著名的旅遊島浮羅交怡、行政直轄區布特拉再也都是在馬哈蒂爾時代建設的。

因此,有執政經歷的馬哈蒂爾是在野黨陣線中除了安華以外最有經驗和能力的人選。執政後的希盟將著手解決前總理納吉及國陣政府長期執政造成的朋黨主義、行政司法崩壞、官僚體系膨脹等政經殘局,並且這些問題很多是馬哈蒂爾時代所留下的不良“政治遺產”。馬哈蒂爾深諳體制內部運作,可以與行政公務員進行有效合作。在過渡期間國家轉型與新政策的制定方面,他的建議與推動有助於進行穩健的改革。

民意支持

馬哈蒂爾曾經擔任第4任總理,他的民意基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執政表現。

對於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馬來人而言,馬哈蒂爾是“民族英雄”。作為強烈“馬來民族主義者”的馬哈蒂爾,在他執政期間延續上一任總理拉薩的“新經濟政策”,深化土著議程。他深信為了達到各族平等,確保多元社會的國家穩定,政府需要對人口上佔大多數的馬來族群提供輔助,在經濟與教育等政策上進行必要的干涉,推行固打製——強行在政治與經濟上分配馬來人名額以優惠馬來民族。在他的長官之下,國家開啟現代化發展。許多馬來人走出鄉村進入城市,馬來人的教育程度逐步提升,不少人在國家的支持下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經濟地位也隨之上升。馬哈蒂爾在任內推行多項伊斯蘭化政策強化馬來人的伊斯蘭教信仰,如設立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發展局確保政府施政符合伊斯蘭教義,以此鞏固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的地位。除了在國內捍衛馬來人與伊斯蘭教的利益,且在國際社會上頻頻發聲,提高了馬來民族的尊嚴與聲望,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尤其是公務員與鄉區馬來人。

當地華人社會也曾受惠於馬哈蒂爾時代推行的國家現代化建設,大體上華人的經濟也在這一階段有著穩定的進步。在外交方面,馬哈蒂爾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也積極恢復馬中關係、開放兩國商貿合作及批準兩國探親交流,這也得到華人的肯定。近十年來,一般華人的政治思潮在於實現馬來西亞政黨輪替,對馬哈蒂爾脫離國陣加入反對陣營是抱著“喜聞樂見”的態度,雖然馬哈蒂爾被推舉為總理人選之後華人社會內部曾經一度有過掙扎,但很快便適應及認可這個決定。

馬哈蒂爾出身草根的背景使他在演講及提出政見時非常接地氣,知道人民想什麽,很容易抓住人民的心聲;他長期以來擔任總理一職也獲得公務員、官僚體系及軍警的信任;馬哈蒂爾對國家現在的目標與未來的展望能夠提出明確清晰的願景;同時馬哈蒂爾過去有過較好的執政記錄,人民對此已有一定的預期。因此當他重返政壇反對納吉長官的國陣政府,加入希盟並獲推舉為總理人選時,能夠很快得到來自各族群的支持。

整合各方政治勢力

希盟各黨中獲得最多議席的政黨是公正黨,安華長期以來也是在野黨理想的總理人選,但他卻因為“雞奸”(普遍認為判決存疑)案被判刑未出獄,未能趕上本屆大選。但是在馬來西亞民風較保守的伊斯蘭社會中不能接受性別為女性的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擔任總理。因此希盟長官層想到一個折中方案,即試圖選擇一位可以獲得各方認可、信服的長官人作為“過渡”總理人選,待希盟勝選後尋求國家最高元首特赦安華後補選。馬哈蒂爾恰好是擔任這一“過渡”角色的不二人選。

馬哈蒂爾是馬來西亞歷史上資歷最長的政治人物。他長期擔任國家與巫統(馬來民族同一機構,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統——編者注)領袖,許多政治人物曾經受過他的栽培或提攜。他了解對手國陣的競選模式和弱點,也擁有強大的政治資源。馬哈蒂爾在位的時候曾經是強勢領袖,憑借他老練的政治手腕,相信他在擔任過渡總理期間有能力整合及長官各方勢力,協調各黨的矛盾達致各方妥協·。況且,希盟長官層中有不少曾經是馬哈蒂爾的政敵,有的甚至被馬哈蒂爾以內安法令逮捕。他們願意與馬哈蒂爾冰釋前嫌,推舉他為過渡總理足以展現希盟的決心。此外,馬哈蒂爾也是巫統支持者不反感且能接受的政治領袖。第十四屆大選希盟能夠執政很大程度上來自這些原投給巫統的馬來鄉區“倒戈”。

許多人擔憂馬哈蒂爾會篡奪勝選果實,當然各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筆者認為概率較低。以希盟第十四屆大選贏得的席位來看,馬哈蒂爾所長官的土著團結黨隻贏得13席,馬哈蒂爾及其政黨需要依靠希盟友黨合作才能繼續執政。加上馬哈蒂爾以在野黨的身份當選,人民選擇他是因為不滿意國陣貪汙和濫權,因此判斷馬哈蒂爾短時間內不會重覆專權獨斷的路線。

92歲高齡的說服力

很多人對馬哈蒂爾以92歲高齡再次擔任總理一職抱持質疑,但筆者認為年齡反而是馬哈蒂爾擔任過渡總理最佳的說服力,畢竟這一年齡健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卻可以保證馬哈蒂爾在擔任總理之後會在短時間內安排接班工作,年齡問題足以打消馬哈蒂爾不放權的疑慮。根據《當今大馬》5月11日的報導,馬哈蒂爾表示國家最高元首願意立即特赦安華,意味著若安華被釋放,近期內就可以進行補選國會議員。這樣接班人的事情相信會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馬哈蒂爾在5月10日下午9時30分在吉隆坡國家皇宮正式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七任總理,他也是馬來西亞歷史上第一個兩次擔任總理的人。馬哈蒂爾這一次所長官的團隊是首次執政的原在野黨,因此相對往屆政府缺乏執政經驗。馬哈蒂爾將與希盟各黨黨魁共同協商成立新政府,以解決納吉留下的“爛攤子”。目前政府首腦與軍警部隊已表明尊重民意效忠新的民選政府,之後納吉為首的國陣政權能否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轉移政權?新政府是否經得起考驗?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系北京大學歷史系馬來西亞籍留學生,輔修國際關係雙學位。目前為北京大學東南亞協會青年智庫成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