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斑不同,灸法也不同,趕緊對照一下吧!

女人臉上的斑有多猖獗?打開電視就知道了,無論哪個電視購物頻道,幾乎每隔幾小時就會推薦一款祛斑霜,節目主持人也都無一例外聲嘶力竭地演示產品的祛斑威力,至於效果如何,還是那句話:信了,你就輸了。那麼,為什麼女人愛長斑?到底該怎麼有效祛斑呢?

一、為什麼祛斑難?

名醫朱丹溪曾說過:「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體表的皮膚與內裡的臟腑、經絡、氣血等密切相關,臉上的斑是其實是身體有了亞健康甚至疾病的反映。反之,臟腑調和、氣血充盈、經脈通暢,身體就不會出問題,臉上也就不會產生斑點。

多數女性發現臉上長斑後,第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抹祛斑霜,結果往往是錢花了不少,但臉上的斑非但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多。這都是因為沒有對症治療的緣故,不從本源出發,怎麼能解決問題呢?

二、不同位置長斑,代表不同問題

面部其實是人體的縮影,五臟六腑對應著面中部,四肢對應著面頰外側的中下部。因此,哪裡有斑,就說明該部位對應的經脈和臟腑器官存在問題。斑顏色越深、邊界越清晰,疾病癥狀就越明顯,而淺淡的斑往往出現於自覺癥狀之前。故而,通過觀察斑的位置、大小、深淺等,就能及早了解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況。

1

額頭兩側及太陽穴

此處是兩側膽經的循行部位,若有斑,常為肝膽功能失調、肝鬱氣滯所致,常有消化功能減弱、失眠多夢的癥狀。

2

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對應的是頸肩、上肢,此處長斑,提示肩關節受風寒侵襲或頸肩肌肉勞損,常有頸肩僵硬、酸痛的癥狀,須警惕頸肩部疾患。

3

鼻樑中間

鼻樑中部對應的是肝膽。面色青黃,鼻中部出現斑,多與肝氣鬱結、情志不遂、精神壓力大有關,提示肝失疏泄、肝膽鬱滯,須警惕脂肪肝、肝膽疾患。

4

兩顴部

兩顴部中央是小腸經循行的部位,兩顴外側是腎的對應區,上部是三焦經循行部位。顴骨部位的斑多伴有氣短乏力、心慌胸悶、消化功能減退等癥狀,是消化系統和心臟功能減弱的表現。兩顴部至耳前及上方有斑,提示腎氣虛、三焦氣機不暢、脂代謝紊亂。

5

上唇

上唇是大腸經的循行部位,對應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處長斑是腎氣不足、大腸虛寒的徵兆,常伴有便秘、月經不調等癥狀,應警惕子宮、卵巢疾患。

6

下頜外側

下頜外側對應的是下肢、胃經、大腸經、小腸經循行處。此處有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是脾腎氣虛的徵兆,常伴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軟、手足寒涼、消化功能減弱等癥狀。

三、瘀塊,既致病又致斑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斑的出現基本與脾虛、氣滯、血瘀、寒凝等脫不了乾係,正是這幾種情況導致痰瘀濕毒等堵塞經絡,瘀塊積在體內就表現為痛經、血塊多、子宮肌瘤等病理表徵,瘀塊積在表皮就形成了斑。故而,中醫有 「無瘀不成病」「無瘀不成斑」之說。

而女性由於體質的因素——女屬陰大多體寒、女人性格內向大多氣滯、女人不愛運動陽氣不易升發,特別容易出現氣機不暢、血虛血瘀、經絡瘀堵等狀況,故而成為因瘀致病、因瘀致斑的重點人群。

四、化瘀通絡是祛斑之本

既然臉上斑塊是體內瘀塊所致,那麼祛斑必先化瘀通絡!那麼,為什麼推薦採用艾灸療法呢?

《靈樞·刺節真邪》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其他植物都是陰陽同體,唯有艾草只有陽沒有陰,作為純陽之物的它擁有最切合人體的陽氣。故而,兼具了艾葉「通十二經走三陰」和火之熱力雙重優點的艾灸,具有極強的化瘀通絡作用。艾灸能調暢氣機、消融瘀堵、溫經通絡,氣得溫則行,氣行血亦行,經氣順利運行了,血液循環通暢了,瘀塊就會自散。所以,艾灸是真正從源頭上祛斑養顏。

根據上文的分析,由於體內瘀血阻滯,臉上有斑的女性多數有婦科疾病,比如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並且由於「不通則痛」的緣故,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伴有體痛。因此,中醫認為,想治癒婦科疾病,活血化瘀是關鍵。很多灸友最初艾灸時,主要是為了祛斑,但堅持艾灸下來,不光臉上的斑消失了,連痛經、心腹冷痛等癥狀也隨之消失了,這其實就是艾灸活血化瘀的功勞。

五、灸療方案

1

活血化瘀

首先,「臉上斑塊,體內瘀塊」,因此艾灸祛斑的首要原則是活血化瘀,將體內瘀塊悉數祛除。建議挑選以下穴位:

心俞穴:強化心臟泵血能力,讓血液行之有力;

膈俞穴:養血和營、理氣寬胸、活血通脈;

神闕穴:鼓舞脾胃陽氣,給全身供暖,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血海穴:祛瘀生新、引血歸脾、養血活血、理血調經;

地機穴:補益氣血、活血化瘀;

足三裡穴:行氣活血、引血下行;

三陰交穴:調和氣血、健脾益胃、調肝補腎。

2

疏通經絡

其次,針對不同位置的斑塊,艾灸其相應的經絡及穴位。

比如,長在額頭兩側及太陽穴的斑,就應該灸通膽經,可重點艾灸膽俞穴、肩井穴、日月穴、陽陵泉穴、丘墟穴等。

3

對症治療

再次,阿是穴是艾灸重點,就是說,斑塊在哪裡就艾灸哪裡,可以直接在斑塊處使用溫和灸。

4

辨證分型

此外,針對不同原因導致的血瘀,還應辯證分型:

氣滯血瘀:加灸肝俞、期門、太沖;

氣虛血瘀:加灸膻中、中脘、氣海、關元等;

血寒血瘀:加灸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關元、陰陵泉;

血熱血瘀:加灸膈俞、中都、太沖等;

濕痰阻遏:加灸中脘、天樞、水分、陰陵泉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