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治療胃痛的方劑,用方很奇妙

遇寒會痛,生氣會痛,吃飽會痛,笑到胃痛……不少人都有或長或短的胃痛經歷,痛起來極真難受,怎麼辦?

胃痛在古代被稱為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的病症。古人認為胃脘處在心下,歧骨(劍突)下的部位為心窩部,在這個部位發生的疼痛,即為心下痛,心口痛、心窩痛、也稱心痛。

所以歷代文獻中所稱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脘痛而言。後世很多醫家認識到胃與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才將胃痛與心痛區別開來。

《嵩崖尊生》論脾胃病說:治胃脘痛,須知寒熱、分新久。

新痛,必問曾飲何食,因何傷感積滯,用和中消導葯,如陳皮、半夏。

痛久,必有鬱熱,須於溫散葯中,加苦寒一二味。溫散中藥,如香附、草蔻等。苦寒中藥,如山桅、黃連等。如果不見效,用炒山桅,桔梗兩味。

《嵩崖尊生》卷九所載「加味越鞠丸」,正包含了以上部分藥材,可治療胃脘常慣痛。

處方:炒梔、香附、撫芎、蒼朮、神曲、山楂、陳皮、半夏、草蔻。

用法:做成丸劑服用。

此方是由《丹溪心法》卷三的越鞠丸,加山楂、草蔻、陳皮、半夏四味葯而來。

越鞠丸是行氣解鬱的良方,由金元名醫朱丹溪創立。

為什麼治胃痛卻要用到行氣解鬱的藥材呢?

首先,胃痛常與肝脾等關係密切,肝氣鬱積,脾失健運,胃氣鬱滯,均可引起胃痛,表現主要為氣滯、寒凝、熱鬱、濕阻、血瘀。故這個越鞠丸中的香附疏肝解鬱,撫芎活血行氣,蒼朮燥濕健脾,梔子清熱除煩,神曲消食和中,正符合此症病機。

其次,氣鬱日久,會令瘀血內結,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致胃氣失於和降。氣滯日久,會令水濕不能運行而化火,以至蒸濕為痰,痰閉於內。這些因素,都可導致所食之物不能消化,以至腹脹,甚至脘腹脹痛等。

所以本方在越鞠丸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消食導滯葯:陳皮、半夏,以及山楂。

陳皮具有寬胸理氣、化痰和胃等功效,是向上散氣的,可將胃中阻滯的氣機向上發散出去。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兩味葯一升一降,保證了上下氣機的開合,加強了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能夠消除食積腹脹,消化不良或脘腹脹痛等。


山楂是著名的消食藥材,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為胃部的舒適添磚加瓦,獻上一份力。

最後,飲食寒涼或呼吸寒冷空氣致胃主受納水谷精微物質的功能失調,也可導致胃氣不和而疼痛。

草蔻,味辛性溫。歸脾、胃經。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正可治寒涼引起的胃痛。

從上述各味藥材的運用可以看出,這個加味越鞠丸,看似以治療鬱症為主,但陳皮半夏等四味藥材的出現,兼顧到了胃痛的寒涼、氣滯血淤、痰鬱等病機,這也是本方主治的胃脘慣痛不分病種,凡是胃脘慣痛就可用的原因。如果還有其它原因導致的胃痛,那就再對症下藥,在此方基礎上加味便成。

也許有細心的寶寶會發現,本方並沒有寫明用量。看了以上用方的分析,就能理解,這是方便用藥之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胃痛的原因,用量亦有別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