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強起來”的新時代主旋律—評大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

新中國的建立,標誌了中國人民站起來;新時期的發展,帶動了中國人民富起來;新時代的到來,則標誌著中國人民正在強起來。正是在這樣的時代節點上,以“強起來”為主題的大型政論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走進了電影院,並且以近3億的票房成績,創造了影院紀錄片的票房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成為現象級的輿論熱點,為新時代的到來奏響了電影序曲。

這部政論性紀錄片提供了大量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新資訊、新觀念,同時給觀眾帶來了情感上的衝擊和精神上的共鳴。這一方面顯示了電影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性和聚集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電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央電視台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對政治宣傳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對新媒體傳播的積極引導,從而使這部帶有鮮明政治教育功能的紀錄片,成功地進入了市場化傳播管道。電影的感染力與傳播的有效性相互結合,共同將一部主旋律政論性紀錄片送到了觀眾面前,產生了超乎預期的傳播效果。

這部紀錄片的感染力,來自於其對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堅定肯定,來自於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準確把握,也來自於其將新聞性、文獻性、政論性與抒情性融為一體的美學風格,既大氣磅礴又娓娓道來。影片中,精準扶貧的年輕藏族女幹部動員群眾脫貧搬遷的細節,FAST工程總工程師臨終前的最後一次采訪等等,都為巨集大主題提供了有血有肉的事例。事實、數字、影像共同完成了大國崛起、中華複興的主旋律表達。許多觀眾在觀影后,都在互聯網上、社交媒體上表達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厲害的事實,為厲害的國家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表達。

從內容上看,這部紀錄片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去展示中國各方面的工作、變化和成績,而是充分利用影像表達的優勢,重點採用了“頂天立地”的結構設計,前一部分重點敘述“國計”,後一部分重點關注“民生”,用國計民生的合力闡述了中國正在強起來的新時代主題。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恣肆汪洋的視聽衝擊力和細節飽滿的數據、事實,呈現了近5年中國在科技、建設,特別是重大國家工程、“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路、橋、車、船、港、大飛機、深潛、航天……場景、設備、工程、技術以它們的恢弘氣勢,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國力,也展示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色。

在對國家尖端工程、重大成就展示之後,影片又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主線,集中展示了近5年來中國在精準扶貧、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生態和環境保護、教育、文化等眾多民生問題上所出現的新變化。“發展不落下任何一個人”,“讓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影片中用了大量的紀實段落、新聞畫面、現場采訪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性。許多人看到“葉門撤僑”的真實片段時熱淚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個中國公民身後都是強大的祖國。國家的強大,終極目的是為了人民的福祉,這一部分對於民生改善的生動呈現,前後呼應,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真正意義,也闡述了中國強起來的深刻內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政論教育紀錄片,在高度市場化的電影市場中,獲得了巨大成功。這說明如果政論教育的內容與民眾的認知、情感、需求息息相關,形式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同樣可以得到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和歡迎。因此,並不是政治教育就一定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只要找到與大眾共鳴的形式和內容,政治教育就可以入情入理,完成宣傳動機與傳播效果的有機結合。當然,在市場化環境中,在新媒體背景下,類似《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主旋律紀錄片,要走向市場和觀眾,也需要在推廣發行模式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這次的宣傳推廣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類宣傳資源,有效撬開了市場的大門,同時又將觀影者的積極反響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傳播、擴展,在輿論場上成功地完成了“議程設定”,從而帶動了更多的部門、個人、團體的主動觀影、影院主動增加放映場次以及許多觀眾自願購票觀影,形成了“厲害了,我的國”文化傳播現象。這既體現了這部電影本身的品質魅力,也體現了“準公益”發行放映模式探索的成功。

對於《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影片來說,票房體現的不是經濟效益而是社會效益,是傳播效果。其實,歸根結底,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人民利益是其根本利益。中國強起來,不僅是國家強而且也是人民強,甚至可以說,正如影片所傳達,人民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人民強是辯證統一的。因此,主旋律從根本上來說,就應該是人民的主旋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都是為人民而譜寫,為人民而歌唱。主旋律,如果能夠保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如果能採用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方式,如果能夠尊重傳播規律和借助市場力量,就可以真正成為人民的、大眾的、主流的時代旋律。在這一點上,《厲害了,我的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