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說你淚點很高?敢挑戰這部《八子》嗎?

20世紀30年代,中國內憂外患,很多老百姓連溫飽都難以為繼,但是國民黨反動派卻置民眾疾苦於不顧,反而對中央蘇區發起了瘋狂的第五次反圍剿。

“全家革命,滿門忠烈。”

贛南中央蘇區,這樣的場景絕不鮮見,一位老人將自己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是歷史真實的寫照,而即將於6月21日(明天)上映的《八子》講述的正是那段血與火的往事。

導演高希希說,“《八子》中的老母親最後沒有等來自己的兒子們,但她等來了一個新中國。所以我最初聽到‘八子入伍’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心就深受震撼,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江西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並且通過這個故事更加了解蘇區精神。”

從《歷史的天空》到《光榮歲月》再到《三國》,高希希的作品一直飽含歷史厚度,弘揚主旋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八子》也更加值得期待。

在《八子》的概念海報中,有一隻布滿傷痕的手,每一道傷痕,都代表著一位兄弟,海報下方正穿越槍林彈雨的兩個,是最後兩位幸存者。

看著至親的離去,他們唯有收拾心情,重振旗鼓,奔赴戰場。

主演邵兵說,這不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充滿愛和溫情的電影。

一流班底

品質保障

導演高希希。

曾有人評價他,“從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到平凡瑣碎的家長裡短,從義薄雲天的男人,到溫婉細膩的女人,在高希希執導過的影視作品中包括了懸疑、情感、歷史、戰爭和社會問題等題材,內容十分廣泛。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鮮明的個人風采。高希希通過影視作品向觀眾展示著生活中的希望與美好。

同時,高希希也是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評委會主席。

打開他的豆瓣主頁,均是評分不低的經典作品。

編劇董哲。

他是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得主,曾參與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片《建黨偉業》的編劇工作。

另外,《智取威虎山3D》《百團大戰》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也都出自他的筆下。可以說,這位是主旋律大製作“專業戶”了。

導演編劇強強聯手,《八子》的故事和節奏應當是妥了。

再看演員,《八子》中沒有“流量鮮肉”,但主演都可以稱得上「優秀」的演員。

邵兵,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在《紅河谷》《讓子彈飛》《血戰長空》等影視劇作品中,他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角色。

陽光、硬漢,是他大多數作品呈現給觀眾的形象,在《八子》中,他飾演大哥大牛,一如既往貫徹硬漢風格。

假如劉端端這個名字你還不太熟悉,那你一定記得《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的信王。

信王,陰柔而狠絕。他的扮演者就是劉端端。

在《八子》中他飾演小弟滿崽,雖然生著一張姣好的面龐,但劉端端不同於“流量小生”,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演員。

在年代大戲《生逢燦爛的日子》裡,他和劉佩琦、薑武、果靜林等老戲骨對戲,劉端端獻出了旗鼓相當的演繹。在與霍建華合作的《鏢門》、與李雪健合作的《嘿!老頭》等劇中亦表現不凡。

在這個周遭充滿“流量”的時代,他願意選擇沉下心來,耐住寂寞,用作品說話。

《八子》中母親的扮演者是嶽紅。

她也是一位“戲骨”,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的演員。

曾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她,相信在這次《八子》的演繹中,同樣為觀眾帶來驚喜。

另外,作為特別出演,實力與偶像兼具的演繹何潤東也參與到了《八子》中來,他飾演一位槍法極準的狙擊手。

有這麽優秀的製作班底,相信《八子》的質量是過硬的。

戰爭戲拍攝艱辛

獻禮片意義非凡

要拍攝一部好的戰爭題材作品,幕後的劇組必須同樣是一個有著極強戰鬥力、特別能吃苦的“鐵軍式”團隊。

據了解,《八子》的拍攝地點幾乎全部都是戶外。

已經入冬的江西,400多人鏖戰兩個多月,轉戰林地、河灘、山區實地取景,加之趕上極端氣象,全程陰雨沒有晴過一天……

在片方發布的“戰爭”方言特輯中,揭秘了劇組的艱辛日常,這也恰恰成就了影片的真實質感和厚重基調。

從特輯所曝光的細節來看,導演高希希坐鎮指揮,不停與演員和現場交流講戲;劉端端戲份吃重,即便身有傷病依然不下火線堅持完成拍攝;與高希希有過多次合作的邵兵依舊兢兢業業,對每個鏡頭都極度專注;何潤東則一改以往乾淨陽光的帥氣形象,身著舊舊的軍裝,畫上黝黑的“戰爭妝”,令角色瞬間入戲。

戰爭戲的拍攝過程,同樣艱苦。

在《八子》開拍之前,爆破師最初預估的炸點量是2000多個,但最後呈現已有4500個以上,可以說是火力全開。

演員和炸點之間,也幾乎是有效安全距離內的極限值,每場爆炸戲都讓所有人捏著一把汗。

邵兵有一場重頭戲的炸點甚至達到上百個,為了更真實、更燃的效果,大家仍義無反顧地拍了兩條。

搏命、匠心、專注由此可見一斑。

劉端端表示,“當時兩個多月幾乎每天都在下雨,很艱苦,腳踩進泥水裡都很難拔出來,所以感覺上就像是這片紅土地在依戀著我們這個劇組,對這個故事是特別有感情。”

導演高希希作為江西人,在故鄉拍攝電影,心中情感也更加深厚,他說,“這部片子對我的意義很特別,寄托著我對家鄉紅土地的一份熱愛和致敬。

18歲的滿崽已經上了戰場,所以我們拍這部片子主要是想給年輕人看,希望他們能更加了解‘英雄’這兩個字,也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

在戰火硝煙的年代,無數蕩氣回腸都值得我們銘記,今日的和平與安寧,離不開曾經浴血奮戰、奉獻一切的千千萬萬戰士。

主演邵兵戳心直言,“片子在講戰爭之下的生存,是想活著回家,最後那座橋就是回家的路,但是橋一炸,沒有一個人能回去。”

對這個題材和故事,嶽紅也深受感動,並透露接到劇本時,因為摔斷了兩根肋骨正在養傷,但是因為故事和角色太打動自己,捨不得錯過,就帶病進組拍攝。

她認為,這個母親的角色不是具象的,而是代表了所有無私奉獻的母親和偉大的母愛。

“八子”是當年10.82萬贛南烈士的縮影。

“八子”更代表著先烈們為新中國、為了後來人不可磨滅的奉獻與犧牲。

電影《八子》真實地再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往事,不僅僅是記錄戰火和硝煙,更是銘刻了戰場上的血肉親情。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6月21日,影院見!

作者 編輯:么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