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昨夜星辰昨夜風,未知何路到龍津:李商隱的豔遇與人生

李商隱的晚唐詩算得上是中國詩詞史上最奇魅瑰麗的一筆。上承盛唐縱橫豪氣,中接中唐文體參差,詩歌發展到晚唐,格律詩已經完全成熟。

李商隱的詩裡面有屈子的浪漫幻想,有杜甫的沉鬱憂愁,有李賀的幽冷奇豔,有韓愈的壯闊雄奇,有魏晉阮籍的哲思尋探,也有六朝詩的華麗色彩,又沿襲劉白(劉禹錫,白居易)平白的民歌色彩。所以我們看到李商隱的詩,集合了前朝詩人大成,詩的文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但是由於時代的原因,李商隱的詩注重個人感情表達,思想性就沒有盛唐時期的李杜昂揚,所以在詩史上的地位屈於李杜。他的作品用典多、深、偏於晦澀,成為宋初“西昆體”的宗師。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這首詩格律嚴謹,押平水韻“一東”,首句為仄起押韻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整詩平仄格式大家可以按我們以前講過的平仄推導方法(請關注看以前問答或文章,不贅述)自行對照映證。頜聯、頸聯對仗,符合律詩要求,是完美七律一篇。

我們來看內容。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疊字“昨夜”開場,加重了對昨夜那場歡樂的思念,順勢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大致意境。李義山下手清寒,“星辰”、“夜風”、“畫樓西”、“桂堂東”,這些描述偏冷淡,並沒有宴樂的意味。而且位置也不在屋內,那是一個人在夜風裡,星辰下,畫樓西,桂堂東遊走。為什麽會這樣?

頜聯天下聞名:“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對仗精巧,字詞顏色偏暖,明亮鮮豔。“彩鳳”、“靈犀”都是極其漂亮的神物,為何用在這裡?按照“起承轉合”,這一聯不是該繼續寫那個人孤獨的夜景麽?詩人的寫法與眾不同,他進入了對宴會的回想。在這酒宴之上,遇到了心儀的女子,兩人情投意合,卻礙於眾人,只能暗通款曲。可恨沒有彩鳳的翅膀,與你雙飛,幸好你我的心思像那靈犀的紋路,一點通透彼此。這就是戀愛的感覺啊。

頜聯讓詩的色彩明亮起來,頸聯則加大力度渲染宴會的氣氛:“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咱們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美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春色滿堂,燭光泛紅。

“送鉤”是源於漢武帝鉤弋夫人的一種小遊戲,應該是把什麽小物件藏在手心,“射覆”也是酒桌上的遊戲,用盤盆蓋住小東西,講寫謁語來讓大家猜,這些到不一定是實指,而是說酒桌上的熱鬧氣氛。一個“暖”字,一個“紅”字,從體感和視覺上讓讀者感受到酒宴的歡快。

尾聯收合,呼應首聯。“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可歎我聽到更鼓就要去點卯了,騎馬去秘書省(蘭台)報到,就像在風中飄零的蓬草,官場飄零。這裡的熱鬧和愛人啊,不知還能不能相見。

整首詩一二句、七八句蕭瑟清冷,中間兩聯卻極盡熱鬧渲染,從星辰冷落轉入燭影搖紅、靈犀相通,再進入冷落飄蓬,強烈的對比令人格外傷感。

同時那互相愛慕的女子,“彩鳳雙飛”、“靈犀一點”極寫歡情,不過轉瞬之間,更鼓一響,歡情便化作烏有,也是讓人刻骨銘心。

《春日寄懷》

《春日寄懷》給人整體的感覺是寂寞苦悶,傷感抑鬱的。這也符合李商隱的一貫文風,源於他在仕途上的不得志。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如絲日日新。

欲逐風波千萬裡,未知何路到龍津。

在前面的賞析中,我們講了李商隱的詩歌特色和藝術成就,這裡就不再重複,這裡著重看李商隱如此高才,為何在仕途上一塌糊塗。

我們先解詩。這是一首嚴謹合律的七言律詩,首句“世間榮落重逡巡”,為平起押韻的平仄格式,全詩合乎平仄,韻押平水韻“十一真”,頜聯為虛實對,頸聯為並肩對,精致工整。

合格律的律詩有一種比較獨特的抓詩眼的方法,大部分律詩適用,那就是“截取法”。我們去掉頜聯、頸聯,留下首聯、尾聯合成一首七絕,就簡單得多,方便大家看清詩的主題: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欲逐風波千萬裡,未知何路到龍津。

“這世界上的事情啊,就像這春天的花開花敗,起了又落,來回循環。我卻在花園裡一坐就四年。”這個時期,李商隱因為母親去世在家丁憂,閑居四年,苦悶寂寞的心情躍然紙上。“我想追逐千里波濤,鯉躍龍門去經天緯地,卻沒奈何找不到去龍門的路。”

這就很清楚地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作者抒發自己閑居被棄置,報國無門的苦悶心理。

中間二聯作為整詩的補充描寫,筆觸更加豐富,像頜聯“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已經成為了傳世佳句,意思是“春天裡,有花有月,卻沒有酒也沒有人陪”,挺適合現代人用來抒發寂寞的,所以廣為流傳。頸聯“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如絲日日新”則是說“官服就像那些青草,每年都是這個顏色沒有變化,意指沒有升遷,而腦袋上的白發卻一天比一天要多”。

不過自古以來,做官者丁憂都是要去職的,過幾年再重新出仕,為何獨獨李商隱如此苦悶,發出“未知何路到龍津”的感歎呢?

唐代科舉制度實則為舉薦製,如果沒有高官舉薦,也很難出頭。李商隱雖然也是官二代,但是父親過世太早,並沒有讓兒子沾到光,沒有人保舉,雖有高妙才華,進士就一直不第。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令狐楚。不但欣賞他,還幫助他取得了進士,與白居易等人交遊,和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成為好友。但是令狐楚調入長安作京官之後,李商隱就失去靠山,去王屋山學了幾年道。

然後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貴人,王茂元。王茂元是當時的涇原節度使,相當於軍區司令員,非常喜歡他,把女兒都嫁給了他。靠著丈人,眼看終於可以出頭了。

結果陷入了“牛李黨爭”,朝廷高層政治核心的派系鬥爭。老丈人王茂元是李德裕的李黨,而恩師令狐楚是牛僧孺的牛黨。這就不好辦了,不管哪個派系,都把他當成敵人,能有好日子過?所以他便中了進士,也在吏部考核中屢次被刷,人家不知道把他往哪安排才合適。

具體的牛李黨爭就不聊了,講起來太長。總之李商隱的仕途就敗在夾心人身份上,加上他又重感情,又要夫人又想要朋友,兩邊都不棄,結果兩邊都不理他。不過“文章恨命達”,倒是文采斐然,開創了別開生面的晚唐詩流派,成為宋初“西昆體”的鼻祖,還影響了明朝、清朝眾多詩人,就是後來的納蘭性德的作品,裡面也盡是李商隱的味道。

但是當時呢,他還是挺鬱悶的。所以才有《春日寄懷》這種明媚春光裡的牢騷詩句。

所以啊,人這一輩子,貴人多了,不一定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