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治療將成未來腫瘤治療「利器」

傅道田做《腫瘤及腫瘤治療問題》專題講座。

■食藥科普大講堂

8月23日下午,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十八期在廣州南方傳媒大廈舉行。本期活動邀請到麗珠醫藥集團副總裁、執行董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傅道田,以「腫瘤和腫瘤治療你知多少?」為題,從腫瘤形成機理、治療機理、患病概率、精準診斷等方面做研究分析介紹,幫助老百姓更科學地認識腫瘤、預防腫瘤,不必談「瘤」色變。

任何細胞都可能變異成腫瘤

近年來,提起腫瘤,可謂是聞者色變。那麼腫瘤究竟是什麼呢?傅道田表示,腫瘤是在機體多種內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細胞異常增生,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而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細胞持續分裂增殖形成的團塊稱為腫瘤。

「事實上,任何種類的細胞都有可能變異形成腫瘤。從種類上說,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以及惡性腫瘤,也就是癌」。傅道田指出,並非所有腫瘤都會給人體帶來巨大危害。

據介紹,腫瘤在沒有擴散時是良性腫瘤,腫瘤細胞僅在局部生長,不會入侵或者轉移到其他組織。「這種腫瘤沒有太大的風險,切除便可以解決,甚至不予理會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但惡性腫瘤不同,腫瘤細胞能夠侵入臨近組織並進入血管達到遠端。具體來說,腫瘤細胞在不斷擴大的同時,慢慢會入侵周圍組織或者血管,癌細胞再通過循環系統到達遠處組織器官。

腫瘤是如何產生的呢?傅道田介紹,內部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基因突變、內分泌等,外部因素則包括化學、物理、病毒等,像接觸放射源,也會增加產生腫瘤的概率。

「從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來看,癌症是一種基因病,是細胞因遺傳或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基因發生了改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異常增生。」傅道田表示,腫瘤的分裂有很多資訊通路,如果這些基因變化的話細胞就會不正常地增殖,導致資訊傳遞失靈。比如,細胞分裂該停止的時候沒有停止,不停地增長導致了腫瘤。

此外,腫瘤侵襲及轉移通路發生變化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有的腫瘤表面長了一個標記物、一個靶點,讓免疫系統認不出它來,或者將免疫系統活性降低,甚至是乾掉,像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涉及到免疫逃逸,這樣腫瘤細胞也可以繼續活下去並且複製。腫瘤凋亡通路受阻,也就是該死不死,這些基因壞了以後也會造成細胞不停地分裂。」傅道田表示。

把腫瘤變成慢性病 實現帶瘤生存

人種、地區的差異可能會影響癌症發病率。據美國2016年癌症發病率統計顯示,美國男性前四位發病率依次是攝護腺癌、肺癌、支氣管癌、黑色素瘤。相比之下,西方國家黑色素瘤發病率遠高於中國。「白種人防紫外線能力低於黃種人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傅道田表示。

從全球統計數據來看,口腔癌印度人比較多,胃癌日本人比較多,澳大利亞的皮膚癌比較多,中國則是肝癌患者比較多。這些流行病學資訊說明,人們生活的環境的確可以改變生癌的幾率。

此外,傅道田指出,性別因素對於癌症發病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癌症登記中心數據顯示,中國男性前三位癌症發病率是肺癌、胃癌、肝癌,而女性則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

如何才能降低腫瘤發病率呢?面對大眾關心的腫瘤預防問題,傅道田表示:「其實,很難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去消滅腫瘤。即使生活在十全十美的環境裡,DNA複製本身就有一定概率可能會發生突變。不過,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的幾率。」

傅道田建議,人們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規律運動,避免肥胖;不飲酒、不吸煙;遠離放射源,避免紫外線照射,預防病毒感染等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將腫瘤「拒之門外」。

此外,患者不必談「瘤」色變。傅道田指出:「惡性腫瘤是聰明的,治療是複雜且可控的。隨著不同治療方式的出現,腫瘤患者的生存希望越來越大了。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最理想狀態是把腫瘤變成慢性病,就像是高血壓,糖尿病這樣,與腫瘤長期、安全地共存,最大限度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品質,實現帶瘤生存。」

免疫治療結合靶向治療

可大幅提高生存率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腫瘤現狀和趨勢分析》數據顯示,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腫瘤已經成為當下威脅中國居民生命健康最大的因素。

面對腫瘤,患者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傅道田指出,不同治療方法之間是互補的,很難說任何一種單一治療方式可以完全治癒腫瘤。病人應當根據自身腫瘤發展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最終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綜合治療方案。

據介紹,目前,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最常見的六種腫瘤治療主要方法。根據腫瘤治療原則,良性腫瘤一般不擴散、不轉移,比較容易掌控,因此多採用手術切除的外科治療方式。面對「頑固」的惡性腫瘤,則應分階段治療。

「腫瘤初期以手術為主,二期多採用局部治療,包括放療、化療等,到了三期則需要採取綜合治療,四期是腫瘤的晚期,這時基本以全身治療為主。」傅道田介紹。

不過,無論是通過外科切除還是採取放療、化療,這些治療方式都是針對癌細胞進行的。通過對治療方法的長期觀察和統計,傅道田發現,手術切除相對簡單,但容易留下後遺症;化療在初期的確可以延長病人生存率,但隨著時間推移,效果會逐步減弱。「因為化學分子沒有辦法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的過程中,正常細胞也會損傷。」

相比之下,他認為,幫助免疫細胞提升「戰鬥力」的免疫治療法才是將來腫瘤治療最有力的「武器」。「免疫治療的理念很簡單,讓自身的免疫系統更有效殺傷癌細胞。」

傅道田指出,腫瘤要長大並成功轉移需要逃過免疫系統「雙重攻擊」,一是直接抑製免疫系統的攻擊,二是偽裝成「正常細胞 」-躲避免疫系統。因此,免疫治療首先要克服腫瘤是「自己人」的假象,讓免疫系統認識腫瘤是「敵人」,最終激活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

「免疫治療求得是一種平衡,只有平衡狀態才是最理想的健康狀態。」傅道田表示,免疫治療加上靶向治療能夠大大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率。

互動環節

硒元素防癌沒有科學依據

問:硒元素能否有效預防癌症?

傅道田:民間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說某些水果可以抗癌,像葡萄籽有抗氧化作用,還有蘑菇抗癌等。但是產生癌症的因素很複雜,人體也非常複雜,單獨拿出某種食物說它可以抗癌是不科學的。預防癌症最好的辦法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生活規律,避免高輻射、環境汙染,注意食品衛生,不吃發霉的食物,以及控制體重等。

聯合治療或是最佳方案

問:在中醫藥抗癌和新療法抗癌中應該如何選擇?

傅道田:從葯和腫瘤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聯合治療可能是最好的方案。化療是全身性的治療,一般情況下腫瘤到了一定程度,切除或者放療無法解決。但化療的毒性相當大,所以也需要輔助治療,靶向治療等。我本人是很相信中藥的,但中藥不是萬能的,也要看如何聯合使用。從做葯的角度來說,我們只是給臨床醫生提供工具箱裡不同的工具,但是具體用什麼工具還是需要醫生判斷。總體來說,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用不同的組合治療方式給病人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海外代購抗癌藥物存在安全隱患

問:如何看待目前不少患者選擇從海外代購抗癌藥物的情況?

傅道田:嚴格來說,從海外代購藥品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首先,葯的真假沒有辦法保障。第二,葯的供應鏈可控性也比較難保障,葯的運輸需要嚴格的管理,每一個地方的溫度都是實時監控的。如果做不到,對藥物的品質是否有影響很難掌控。第三,嚴格來說這也是不合法的,因為有的藥品效果和人種有關,這也是為什麼葯監局要求對中國人人種做評估。我完全能夠理解患者急切用藥的心願,但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

撰文:王佳欣 杜潔欣 攝影:吳偉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