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四大賞楓地之一,蘇州天平山的紅楓甲天下

國內有四大賞楓之地,分別為北京的香山、江蘇南京的棲霞山、江蘇蘇州的天平山和湖南長沙的嶽麓山。但只有蘇州天平山的紅楓,被外界稱為“紅楓甲天下”,深秋時節,蘇州天平山的紅楓美成怎樣了呢?

天平山,位於江蘇蘇州的西南方向,離開蘇州市區約14公里,現為蘇州太湖名勝區木瀆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臨近國內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天平山的名稱由來也很有意思,一說是因為海拔僅201米的山頭,似平頂,所以被叫作“天平山”。

這座號稱“吳中第一山”的天平山,形成於1.36億年前的地殼運動。當地殼隆起為山時,地層上的部位上下錯位扭曲,形成了今天人們見到的小山崗。 當然,民間對天平山還有一些其它叫法,如“墳山”、“賜山”、“范墳山”等。這裡的紅楓之所以出名,是跟“范墳山”有直接關聯的。

北宋時期,蘇州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就是那個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北宋仁宗皇帝手下當參知政事,一天,仁宗皇帝一開心,說朕把蘇州這座小山賜賞給你了。於是范仲淹便把自家的祖墳遷移到這座山上,當地百姓於是稱之“墳山”,或“范墳山”。

最早在天平山種植紅楓的,是范仲淹的第17世孫。那時在明朝的萬歷年間,他從福建辭官返鄉,一口氣從福建的泉州帶回來380棵楓香樹苗,用來種植在自家的祖墳山上。後代,天平山雖幾經遭遇戰火,但依舊有158棵楓香樹幸存下來。這些明代的楓香樹,成為天平山紅楓的鎮山之寶。

楓香樹與楓樹,雖然其名稱有點類似,但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楓香樹是金縷梅科楓香樹屬,而楓樹屬於槭樹科槭樹屬。兩者的葉片也有著不同,通常楓香樹的紅葉是“三裂”,而楓樹的葉片為“五裂”。就比如一個手掌伸開,楓樹是五個指頭,而楓香樹僅為三個指頭。

在我國四大賞楓地中,北京的紅葉以黃櫨樹居多,南京棲霞山的紅葉以楓樹、烏桕樹和櫸樹居多,只有嶽麓山跟天平山,是以楓香樹種居多。而天平山的楓香樹,因其種植的時間長,歷史悠久,因而就被人們稱之為“紅楓甲天下”。

天平山的楓香樹,不僅高大魁梧,而且在入秋後,受冷空氣的影響,楓葉的顏色開始由青色,依次變為黃色、橙色、紅色、紫色,俗稱“五彩楓”,也有楓香樹葉會呈淺絳、金黃、桔黃、橙紅等色。在景區內的“范公祠”內,有一株“楓香樹王”,樹乾高約27米,需要三人合抱才能把樹乾圈起來。

在天平山賞楓,跟在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棲霞山,或者長沙的嶽麓山賞楓,有著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天平山的清泉與紅葉的組合。天平山一直有著奇石、清泉和紅楓“三絕”的說法,但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就是園區內的泉水、池塘與紅楓的自然組合。

天平山的“十景塘”,是紅楓種植比較集中的地段,也是大部分人賞楓的聚集地。這裡也被景區冠名為“萬丈紅楓”,主要是因為池塘的岸邊,幾乎是三五步路就有一棵紅楓樹,高低錯落的紅葉,在碧綠的池水映襯下,更顯得紅彤彤。池塘裡可以劃船,可以從假山石組成的堤岸上行走,當然也可以在紅楓的掩映下,躲在紅色的樹叢中,留下一張美照。

十景塘,也是當年范仲淹的後輩開挖的,原本那裡只是一塊平緩的坡地。挖出來的池塘上,還建有一座“宛轉橋”,凌波架設在水面上。於是水中的倒影,便有了藍天、紅葉、綠水和白色的橋影,這樣的色調,放在任何一張照片中,都是風景大片。難怪紅楓怒放時,十景塘的周邊,總是匯聚了那麽多人。

目前,整個天平山的紅楓約有十萬餘株,大部分是後人重新栽培的。天平山賞楓,也成了人們秋日裡最喜歡去的地方。畢竟在江南水鄉地區,能有這麽成片的楓林,這麽鮮豔的紅色,純屬不多見。

天平山的紅楓,從每年的十一月中旬開始變紅,最佳賞楓的日期在十二月初至中旬,天平山目前是4A及景區,門票僅收30元。如果你也想去天平山賞楓的話,可要抓緊時間了。畢竟錯過了要再等一年。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