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人終於美夢成真?

作為美國在亞洲最親密的盟友,日本一直為美國拒絕提供F-22“猛禽”隱形戰鬥機而耿耿於懷。不過時隔十年後,面對日本下一代戰鬥機項目的巨大誘惑,美國也終於松口。

據《日本經濟新聞亞洲評論》網站23日報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建議向日本提供包含“高級功能”的下一代F-22,而且50%以上的開發和生產工作交由日本負責,甚至還可能先行派出美軍都未裝備的更新版F-22以便讓日本熟悉性能。

2007年F-22首次部署衝繩時,日本就提出採購意向。

優先獲得更新版“猛禽”

報導稱,按照日本防衛省的規劃,下一代戰鬥機將取代航空自衛隊現役的F-2戰鬥機,後者計劃於2030年左右退役。鑒於周邊國家陸續裝備隱形戰機,日本曾希望引進號稱“全球最強”的美國F-22戰鬥機以維持空中優勢。但這項請求接連遭到美國拒絕。無奈之下,日本才引進了“次一等”的F-35隱形戰鬥機。日本也曾試圖由日本公司自行開發下一代戰鬥機,但屢經挫折後,技術和成本的障礙證明這個想法行不通。如今峰回路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2日建議向日本提供F-22戰鬥機的更新型號,它有望在2030年服役。而且該機將由日本公司承擔一半以上的開發工作量。

報導認為,如果按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提議進行,將加強日本的國防工業和日美同盟。日本擔心美國公司可能壟斷新型戰機的開發和生產,如今美方確認“該計劃是由日本主導的框架”。

日本的擔憂並非憑空而來。F-2戰鬥機同樣是日美聯合研製,但由於日本當時沒有研製發動機的技術,實際該機的關鍵項目均掌握在美國手中。不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此次表示,願意將新發動機的開發和生產交由日本機械製造商IHI公司負責。此外,三菱電機將負責戰鬥機的電子系統,三菱重工承擔機翼的生產。雖然戰機的機身、發動機和作戰系統將在美國製造,但美方打算使用更多日本製造的部件。為加快發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將向日本派出美國空軍都還未裝備的更新版F-22戰鬥機,以便日本提前掌握其性能。

F-2戰鬥機 圖/美國空軍官網

只是“看上去很好”?

報導稱,日本政府認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建議可提供高性能戰機並降低成本,是最有希望的替代方案。下一代戰鬥機估計耗資約6兆日元(542億美元),包括開發、採購和維護。

據介紹,這種更新版F-22將裝載更多的燃料,最大航程可達2200公里,能用於保衛日本離島和其他任務。“儘管F-22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能力,但它需要一種特殊塗層,難以維護。更新後的F-22將使用與F-35隱形戰鬥機相同的材料,可簡化維護工作,從而更容易進行戰鬥部署”。

雖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方案看上去很美,但日本各界對此仍存在質疑聲音。首先的挑戰是成本。美方承認,下一代戰鬥機的價格將遠高於日本引進的F-35隱形戰機的價格(約150億日元)。由於早先F-22的生產線已經被拆除,如果重新開工生產70架更新版F-22,單價約為240億日元。如果生產140架,也只能將單價降低到約210億日元。還有人擔心,讓多年來沒有獨立開發過戰鬥機的日本公司參與進來,可能會使生產複雜化並增加成本。例如美國製造F-35的成本約為100億日元,但由日本公司在本土組裝時,成本上升至170億日元。

也有人懷疑美國會不會完全公開這種“世界最強戰鬥機”的核心技術。儘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計劃為新戰機盡量配備日本製造的武器,以盡可能地納入日本技術,但美國仍將負責早期的大部分工作。日本拓殖大學教授佐藤說:“很可能美國不想放棄作戰系統和軟體等核心技術……如果日本公司只能接收分包工作的話,那麽實際獲得的技術將受到限制。”日本三菱重工組裝F-35時就已經吃過虧,“這項組裝工作幾乎沒能提高公司的技術”。

報導稱,如果美國的技術轉讓速度緩慢,還可能阻礙日本戰鬥機技術的繼續發展。日本必須選擇是否自主開發戰機,還是與其他國家共同開發或更新現有飛機。東京將在今年年底修訂的中期防禦計劃中做出決定。

F-22 圖/路透社

美國政府能否放行?

除了日本的顧慮以外,該計劃也需要得到美國政府的批準。報導稱,美國目前依然禁止出口“猛禽”戰機。出於對轉讓軍事技術的猶豫不決,美國曾斷然拒絕日本引進F-22的請求。此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建議還要過美國政府這一關。不過該公司顯得頗有信心,“向日本提供先進戰機將有助於亞洲的安全”。此外,美日聯合發展更新版F-22對美國也有好處。美國正需要更新現役F-22機群,它們大部分從2000年左右開始部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計劃有利於降低這筆更新費用。此外,該項目出口高利潤的軍事裝備,還可以緩解美國對日貿易逆差。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在十年前,F-22代表著世界頂級航空科技,美國不願意出口日本“可以理解”。但十年後,即便是“下一代F-22”也很難說是代表世界航空科技的最前沿。為日本提供基於F-22的下一代戰機,既可以讓F-22的投資利益最大化,還能把握住日本下一代戰鬥機的命門,同時閹割日本國產戰鬥機的獨立開發能力,算得上“一舉多得”。對於日本來說,恐怕也沒有太多選擇。受製於現有技術能力,日本完全自主開發新戰機的風險太大,包括技術風險、成本超支和延期,等它最終走完研發程式裝備部隊,可能是已經落後的“雞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