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嘉慶送八旗子弟回東北 他們說:我沒犯法,憑啥充軍發配

八旗子弟一直讓清朝統治者很頭疼。

一方面,國家對八旗子弟的生老病死大包大攬,財政上越來越吃緊;另一方面,八旗子弟不但不能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所貢獻,還因為長期不事勞作,遊手好閑,成為影響社會風氣的負面典型。

嘉慶皇帝上任後,照樣面臨著這個棘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嘉慶皇帝想盡了辦法,但都見效甚微。

最後,嘉慶皇帝想到了一個辦法:京旗移墾,把一批住在北京的八旗子弟,送回東北安家落戶,重新過上老祖宗當年的漁獵農耕生活。

這個辦法其實也不是嘉慶皇帝的創新。當年,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出於鞏固邊疆、繁榮肇興之地,同時解決八旗生計的考慮,於1744年將2000戶八旗子弟從北京送回東北拉林地區。1756年,乾隆皇帝再次送了500戶八旗子弟回東北。

嘉慶皇帝在閱讀乾隆皇帝的《盛京賦》時,突然靈機一動:老祖宗在東北創業,作出了一番大事業。為什麽不仿造乾隆皇帝的辦法,將京城中一批無官、無業的貧窮八旗子弟送回東北,讓他們來守護東北龍興之地呢?八旗子弟在那塊廣袤寒冷、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土地上鍛煉鍛煉,沒準能夠重振雄風呢。

說乾就乾。嘉慶皇帝命令宗人府籌辦這件事,又命盛京將軍在關外及早安排八旗子弟的駐地。

然而,這些八旗子弟早已習慣了舒適的城市生活,怎麽會願意回到東北苦寒之地受苦呢?他們振振有詞地說:“我又沒犯王法,憑什麽把我充軍發配!”

他們說得也挺有道理。畢竟,在這之前,確實只有違法犯罪的官民,才會被充軍發配到關外。

當然,嘉慶皇帝也有辦法應對。他決定,首先把犯有過錯的八旗子弟送回東北。按照這個標準,宗人府經過一番挑選,選出了第一批送回東北的八旗子弟共70戶。為了表示懲惡揚善的意義,嘉慶皇帝還將這一舉措稱之為“觀摩善俗”。嘉慶皇帝苦口婆心地勉勵勸誡這些八旗子弟:

“盛京為本朝發祥之地,風俗醇厚。伊等在彼觀摩善俗,或能奮勉自新。仍可擇其才堪造就者,隨時谘送回京,挑選差使。”

意思是說,他們如果在東北表現得很好,隨時能夠回到北京。

1813年秋天,第一批70戶八旗子弟在宗人府官員的陪伴(押送)下,哭哭啼啼地啟程回到了東北。在東北,盛京將軍已經在盛京城外給他們劃定了一塊地盤,修建好了房屋。他們每人分得住房一所,土地360畝。清朝為他們提供牲畜、農具、籽種,替他們雇好長工。此外,大官衙、文廟、武場等公共建築也一應俱全。可以說,除了氣象比北京寒冷一些,其余條件都相當優越,是漢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情。

然而,八旗子弟並不領情,他們對農業生產一竅不通,也毫無興趣,想方設法回北京。有一個叫盛雲的宗室子弟,謊稱腿上生病,請假回京。這一回去就不走了,長期住在北京,繼續過去那種賭錢喝酒的日子。

清朝嚴查私自回京的八旗子弟。有一個叫福清泰的宗室子弟,沒進過允許私自回京,被抓了個正著,被罰去一年的養贍銀,交宗人府責處20大板,再被押送回到盛京。

勉強留在盛京的八旗子弟,依然不從事耕種,紛紛雇請流民代為耕種。他們在幹嘛?在盛京胡作非為,騷擾百姓,成為當地一霸。盛京將軍也拿他們無可奈何。

嘉慶皇帝看到這些情形,積極性被嚴重挫傷。此後,他再也不提將八旗子弟送回東北“鍛煉”的事情了,京旗移墾無疾而終。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嘉慶時期八旗子弟墮落史:清朝滅亡根源在此》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