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0萬張照片裡的“密集打工生活”

“以前大家關注到打工者,大多是因為極端個體事件。而我關注的,一直都是打工者們的生活常態。

工間休息。2013年8月27日,這是佔有兵最難忘的一張照片,圖片裡女工的眼神讓他感覺“女工想從那個環境裡掙脫”。

2005年至今,佔有兵拍攝了超過100萬張打工者相關的圖片。廢棄工廠的大門、廠房外供奉的財神、染著黃頭髮的農民工、打工者使用的碗筷……全都走進了他的取景框。

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佔有兵拍下一代又一代從農村進城打工的人們,像他期望的那樣,為中國的打工者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影像史料。

神在物非。2015年3月8日,一座廢棄工廠前的財神塑像。

近日,第三屆映·紀實影像獎公布評選結果,佔有兵以其紀實攝影作品——《密集的打工生活》同時獲得“優秀獎”和“阿爾帕獎”。

-《密集的打工生活》-

(佔有兵獲獎作品)

丟棄的證件。2019年6月21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鞋廠關停後,打工者丟棄的證件。

工人集體。2014年12月31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紙品廠的打工者在工廠內參加集體活動時集合。

東莞是製造業名城,工業區內,各類工廠密布,工廠雇請大量的勞動力,從事簡單的手工勞動,生產世界各地所需要的各類日常用品。

密集,是打工者在工廠內的生存狀態,也是生產線上產品的狀態。密集,讓生產成本降至最低,讓勞動效率最高。密集,體現的是資本運營的效率,管理者壓根兒沒有工夫去考慮一個個活生生的勞動者是如何生存的,也不需要去考慮。如果打工者不能忍受,就得離職,隨時都有新的打工者進廠頂位。

生產線是密集的狀態,生活用品是密集的狀態,打工者的生存空間是密集的狀態。密集,是資本最理想的狀態,也是對打工者最大限度的傾軋。因為密集,打工者變得木了,變得呆滯了,變得不能適應生產線高強度快節奏了。

每一個密集的細節,都是打工生活的存證。

車間開關。2014年12月5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製衣廠車間的控制開關。

鑰匙櫃。2016年8月12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行政倉庫的鑰匙櫃。

碗櫃。2012年5月16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食堂,打工者的碗存放在櫃子中。

茶杯櫃。2012年5月22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生產車間外,打工者的茶杯櫃。工廠的車間是無塵潔淨室,茶杯不能帶入車間。

儲物櫃。2013年9月5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員工的儲物櫃。工廠的車間是無塵室,打工者的私人物品不能帶入工廠,上班前,先存放在儲物櫃中。

集體宿舍。2010年1月12日,廣東省東莞市。電子廠的集體宿舍。

宿舍曬衣服。2012年5月9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的集體宿舍,打工者晾曬的衣服。

工廠餐廳。2013年1月29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的打工者餐廳。

用餐。2013年1月29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的打工者在食堂吃午飯。

出租屋聚餐。2009年11月12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打工者在工友租住的出租屋聚餐。

消防演習後交工衣。2011年8月19日,廣東省東莞市。電子廠舉行消防疏散演習,結束後,員工們統一交工衣去清洗。

消防演習後下班。2009年12月31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廠舉行消防疏散演習,結束後,下班的員工堵住了門口。

玩具廠的打工者下班。2014年6月24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上完夜班後,玩具廠的打工者走出工廠。

玩具廠的車間。2014年8月9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玩具廠的車間。

內衣廠的車間。2012年5月22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內衣廠的生產車間。

手袋廠男工。2011年11月25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男工在生產線上勞動。工廠的老闆是台灣人,產品全部出口,2013年,老闆跑路,欠下員工兩個月的工資。

電子線廠女工。2011年11月25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電子線廠的女工在生產線上勞動。工廠生產的電子線,全部出口。

女工鄭婷。2012年6月18日,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手袋廠的女工鄭婷在工位上進行生產。工廠的老闆是台灣人,產品全部出口,2013年,老闆跑路,欠下員工兩個月的工資。

對話佔有兵

(注:以下拍者君簡稱“拍”,佔有兵簡稱“佔”)

佔有兵,46歲,湖北襄陽人。1995年退伍後到廣東打工,先後在工廠、酒店從事保安、總務、行政管理等工作。從2006年開始記錄打工者生活,至今已拍攝超過100萬張與打工者相關的圖片。作品在國內外多家媒體發表,並在世界各地展出。

拍:是什麽原因讓當時作為打工者的你拿起相機?

佔:原因有3個。

首先,當時我外出打工,親人都很想知道我在外過得好不好,外面的城市長什麽樣。我就想買個相機拍點照片帶回去給他們看看。

另外,我在打工的時候心裡總會充斥著一種恐慌感。可以說,每天把我叫醒的不是鬧鐘,而是內心莫名的惶恐。當我拍照的時候,心裡會覺得踏實,好像抓住了點什麽東西。

再有,我覺得人要有一定的堅持,堅持做有意義的事。

拍:從打工經歷者到觀察者,在您看來,打工者們在我國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佔:我覺得今天國家的進步離不開製造業的崛起。而製造業的背後,是千千萬萬個打工者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當然,科研、管理人員一樣功不可沒,但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我想為身邊的這些人留下點東西。

拍:拍了近14年打工者,在您的鏡頭裡,這個群體有什麽變化?

佔:改變比較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從前的打工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增長了自己的學識、技能,或創業做老闆,或走上管理崗位,當然,也有許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流水線上退下來。這是當時的打工者這些年的境遇變化。

2014年12月29日,正在培訓的打工者們。

2011年,打工者利用假日跟著培訓班老師在廣場上讀英語。

另外,現在出來打工的年輕人和我們那時候也不一樣。我們舉目無親來到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可能連回家的票都買不起。就像顆飛出去的子彈,但卻沒有靶子。

2013年6月8日,擠在車裡的打工者們。

現在的孩子們有了父輩的經驗基礎,情況沒那麽困難。但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現在的一些孩子,寧可去做薪水沒那麽高的前台服務生,也不願意進車間做待遇比較好的工人。

拍:拍攝的照片裡,讓你印象最深刻是哪一張?

佔:女工休息的那張。那是2011年1月5日上午10點多,拍攝地是女工進無塵室之前換衣服的地方。

女工們平時長時間用顯微鏡工作,眼睛很疲憊。我進無塵室時戴著兩層口罩,呼吸都不是很通暢,待2個小時就覺得很不舒服。可她們平均每天要在那個環境裡工作10小時。

在那張之前我已經拍了幾張,畫面中的女工聽見快門聲後回頭看我。後來再看這張照片,我覺得那目光裡透著“想從這個環境中掙脫出來”。

拍:有統計過現在手頭有多少與打工相關的資料嗎?下一步有什麽計劃?

佔:東西太多了,不光是自己拍的,我還從工友手中收集了約3000張老照片,100多張員工宿舍張貼畫。此外,我這些年收集了其他工廠的實物約20000件,加起來超2000斤……

佔有兵特意租了間屋子存儲“打工資料”。

同時,我也在用不同的方法對照片進行分類、編輯和整理,現在已經完成了106本手工書的製作。

現在還在繼續尋找打工者過去留存下來的影像、實物,希望能做出一個小型打工博物館吧。

-The End-

圖片授權:佔有兵

采寫: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編輯:陳婉婷

校對: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