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喆:美聯儲的金庫會不會是空的

本文大概3500字,讀完約6分鐘

近日,黃金價格接連上漲,保持高位震蕩。隨著近年來世界政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黃金價格一直有著強力支撐,而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量也再次攀高。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的黃金又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美國眾議員亞歷克斯·穆尼日前提出黃金儲備透明度法案(HR 2559),號稱將實行自艾森豪威爾政府以來對美國黃金儲備的首次審計。

近日,黃金價格接連上漲,保持高位震蕩。隨著近年來世界政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黃金價格一直有著強力支撐,而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量也再次攀高。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的黃金又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美國眾議員亞歷克斯·穆尼日前提出黃金儲備透明度法案(HR 2559),號稱將實行自艾森豪威爾政府以來對美國黃金儲備的首次審計。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眾對於美聯儲的黃金儲備這個“謎團”又關注了起來。

美聯儲的黃金

其實,美聯儲的黃金一直是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美國財政部進行黃金審計的要求也一直都有。

2012年,黃金價格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暴漲至頂峰。美聯儲還在苦苦思索2013年寬鬆政策能否存續,美國國會也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爭執不下。這時,美國白宮發出了一份請願書,要求針對美國財政部現持有的8100噸儲備黃金進行公開審計核實。這份請願書與世界各地的情緒“不謀而合”,德國正在開展“讓黃金回家”運動。據說,德國當時有近45%的黃金儲備置放在紐約利伯蒂街33號美聯儲的黃金地窖中,時間已經長達50年了。德國央行官員Carl-Ludwig Thiele對於德國熱切希望黃金“回家”的解釋是,“東西方的對峙已經結束,以前將黃金遠遠地安置在西方的想法需要重新評估。”而按照德國聯邦銀行提供的新聞稿說,德國管理黃金儲備基於兩個目標:一是樹立和鞏固國內信心;二是保證在國際市場外匯交易中,短期內迅速動用黃金的能力。事實上,大眾的擔憂更為廣泛。據悉,有多達60多個國家將本國黃金存放於美國金庫中,德國央行的行為很可能會引起一股“黃金搬運潮”。

要審計!要審計!要審計!

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2011年,美國已經有《黃金儲備透明度法案》的提交國會。該法案要求財政部在法案通過後的6個月內對保管黃金儲備的地區或地方的美國黃金儲備進行並完成全面的檢測、盤點和審計,以及為這些黃金儲備安全所采取措施的充分性進行分析。

法案提交討論時,審計署相關官員在國會作證,表明美國的黃金儲備量被編列於不同的財務報告中,包括美國鑄幣地下金庫黃金儲備和白銀儲備計劃表、鑄幣局財務報表以及財政部部門範圍內的財務報表。截至2010年9月30日,報導的大多數或約95%的美國黃金儲備由鑄幣局保管。在鑄幣局保管的黃金儲備有地下金庫黃金和流通存量黃金構成。地下金庫黃金主要包括金條,分別在三處保管,它們是美國肯塔基州諾克斯堡美國金銀儲備處、科羅拉多州丹佛鑄幣局和紐約西點鑄幣局。流通存量儲備黃金由金條、金錠、未售出的金幣和被宣布不再使用的金幣構成,約佔由鑄幣局保管報告的黃金儲備的1%。其余的美國黃金儲備持有量由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保管。

會不會美聯儲的金庫是空的?

當然,有些人可能還是不相信。

無論是德國央行、他國央行還是美國自己的民眾,都對美國政府有著不信任感。此前,德國就曾要求查看自己存放在美聯儲的實物黃金,德國《明鏡》雜誌更是明裡暗裡表示著自己的疑慮:“確實,這份部分公開的報告讀來像懸疑諜戰片的開場白,而結局可能是,德國人打開了美國的金庫,發現裡面空空如也。”

產生這個“糾紛”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二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和龐大的黃金儲備,成為了這個體系的“核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因此,各國都在美國兌換黃金。但是,統統是實物兌換交割,存在運輸、儲備等龐大的費用,事實上提高了交易成本。所以,各國都在美國有一定的儲備,方便交易。

對於美國人而言,193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黃金法案》,該法案規定私人不得擁有黃金,所有美國人都必須把黃金交出來兌換成美元,金幣和金塊就此全流入了政府手中。1935年,美國國會批準在諾克斯堡修建一座金庫。從1937年1月開始,在武裝士兵的護送下,大量的美國黃金被長久地存儲在這裡。之後,美國的黃金儲備被移交給了美國財政部,美國政府還簽發了一份“黃金證書”交給美聯儲。

真審計過

按照美國審計署官員的國會證詞,這些黃金並非沒有被審計過。

1974年,美國審計署在諾克斯堡國家金庫保管的美國黃金儲備庫進行監測,選定了13個黃金儲備室中的3個進行審計。審計程序包括測定和參與對其全部存貨內容的實際盤點。審計署報告這些儲備室和諾克斯堡儲備處記錄的黃金儲備沒有任何差異。審計署也對金條樣本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所記錄的黃金純度在鑄幣局規定的容差範圍內。

審計署建議財政部要求鑄幣局定期盤點。1975年,財政部建立了美國國有黃金持續審計委員會。

1987年,財政部監察長辦公室指出,持續審計的目的是確保每年對約10%的美國國有黃金進行審計。其建議取消設立委員會的相關法案,認為對國有黃金儲備的年度審計不必要,因為實際上對在鑄幣局保管的所有黃金儲備已經進行了審計,並就地打上了封簽。而且這些審計結果基本上沒有發現差異。

在主要聯邦政府部門設立監察長辦公室,是1978年監察長法案修訂後的結果,其主要提供獨立的審計和調查,提高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防止濫用職權等。

根據監察長辦公室的說法,截至1986年9月30日,大約93%的美國國有黃金已被審計過。

此後,財政部監察長辦公室對鑄幣局保管計劃表進行年度審計,對鑄幣局地下儲備地點中金庫的安全保障設施進行審查,並對儲備室進行挑選和審計。

永不消逝的“陰謀論”

從這些事實上看,說美國已經幾十年沒有對黃金儲備進行“全面”的審計或者有一定道理,但這不意味著沒有進行過審計。而年度性進行全面審計顯然確實不太現實。這將會是一個耗時費力的龐大工程。何況,對於黃金的審計還包括純度檢驗,所謂“全面”審計,是否意味著,許多已經經過審計而封存的儲備需要定期打開重新清點而且檢測純度?

關於黃金儲備其實已經被“偷梁換柱”之類的“陰謀論”常年此起彼伏。此次黃金儲備透明度法案由健全貨幣防禦聯盟和政府問責製倡導者支持,而在黃金反托拉斯行動委員會的組織下,美國的一些專家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證據,證明美國政府秘密在黃金市場交易而沒有進行審計。

事實上,當近些年德國把黃金“運回家”後,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民眾不相信他們的金子已經“回家”了。2018年,德國央行舉辦的一次展覽會上,陳列著閃閃發光的黃金。德國央行(Bundesbank)董事會成員卡爾·路德維希·蒂埃勒(Carl-Ludwig Thiele)站在這24斤黃金旁邊對記者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市民展示金條確實存在,大家不用擔心德國國庫問題。”

對黃金的“眼見為實”情緒非常正常。因為黃金的被推崇本身就包含著深深的危機感和避險情緒。從幾次對於美聯儲審計黃金呼籲的時點看,也非常明顯,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對美元和美國的信譽極度擔憂,黃金價格一度飛漲。關注黃金和擔憂黃金被“挪用”的情緒也達到了高潮。2013年,黃金價格斷崖式下跌,此後,這種呼聲漸漸變弱。如今,美國樹起保護主義大旗,引發全球政治經濟的極強不確定性,黃金價格又一次受到了支撐,對黃金的“陰謀論”和審計呼聲再起。體現的,無非大眾的危機感加重。

後記

此次黃金價格又起波瀾,直接原因便是美國非農就業等宏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目前,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倒掛,期貨市場對於降息的預期大增,都可能預示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勢頭已經到頭。而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為了自身所謂“再次偉大”而奉行的“單邊主義”,或並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是更大程度上激起了全球的“對抗主義”,把撕裂進行得更加徹底。這種政治上的極大不確定性,必然傷害世界經濟,也包括美國自己的經濟。

當美國在全球倡導“美國優先”而帶來了各種震蕩,美國人卻又一次開始傾向黃金陰謀論,等於是在用腳投票,告訴保守主義者們,這種“優先”方式,可能很不優。

本文來自於澎湃新聞

圖文編輯:梁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