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迅演技都救不回來《如懿傳》嗎?呵呵

最近大家吐槽非常精彩。

《如懿傳》開播被屢次吐槽,從服化道再到周迅適不適合演少女都引起了不小的話題。

當然,挺如懿的也不在少數。那廂,播出到中後期的《延禧攻略》反而是低開高走,在如懿的對比之下屢獲好評。我覺得這件事跟戀愛是一個道理,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如懿傳》的海報太有質感,卡司也空前強大,我自己也是抱著很高期待的。而《延禧攻略》則恰恰相反,女主算新人,男主在那時也不算大勢,且於麻麻以前號稱翻看《清史稿》200遍卻拍出了這個:

吉服冠混搭朝服、吉服混搭披領這種事兒就不說了,袍褂相連不清楚也就算了,但為毛直接把底褲露出來?這是耍流氓啊!?

再加上香港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普天同慶式配色,讓我很懷疑是否他們的靈感來源是春晚。

於是,長期受到這種造型洗滌的吃瓜群眾們,在看過《如懿傳》的先導海報時,他和他的小夥伴都選擇起立鼓掌:

可是等等,這個金約(冠下的一圈)是什麽鬼?這個領約(古代choker)是個什麽鬼?即使色調上做了高級感的處理,那麽有史可考的造型是不是也要盡量還原,否則打著還原和正史這些字眼就沒什麽必要了。

那麽問題來了,古裝劇的造型都從何而來、那些被我們吐槽的農家樂場景又是怎麽弄的呢?咱們就以特別火的幾部清裝戲來說明。

造型從何而來

近些年來,隨著閱聽人接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再加上接收資訊的平台越來越多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很多所謂“吃瓜群眾”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成為了一個“小專家”。比如喜歡清史的妹紙一定會知道雍正話癆,乾隆蓋章這種梗。

可是影視劇工作人員卻不是這樣,很多劇組的工作人員確實不是科班出身,尤其是服化道這些,包括燈光組等,他們大多憑借經驗做事。我曾請教過一位服裝老大,他把朝服冠說是冬帽,把吉服冠說是涼帽,這樣的認知怎麽可能做出好的造型?

我們都知道在劇組籌備時期會做許多準備工作,劇組會請到設計去做設計圖,可是卻沒給設計請朝代指導,甚至有些劇組為了省錢設計就讓梳妝化妝老大代理了……導致最後呈現出來的造型有很多都是“想當然”的結果,比如清朝劇都梳著兩把頭、一邊帶三個耳環、都踩著花盆底、皇上都穿黃色等等……

但是,古裝劇到了《蒼穹之昴》和《甄嬛傳》,從色調和妝容上有了顯著變化。

我們會說它的顏色脫離了《宮》式的農家樂配色,變得厚重了,造型上變得奢華和參考歷史了(雖然也沒參考多少),妝容上尤其是眉形特別受到了稱讚。但是我們不難發現,《甄嬛傳》的造型還是“吃老本”,上圖中的甄嬛,鈿子上從左向右放了假花、苗銀、燒藍、指甲油和丙烯塗的顏色、中間那塊銀飾豎著的是老物件,下面是打的苗銀……這其實也是造型者的“想當然”。

這一身的槽點真的是無法下嘴了都。但是至少甄嬛的配飾還算是美的。不知道造型是不是跟年家有仇,年公最小偏憐女耶,文藝女青年敦肅耶:

這是把自己全部家當都放腦袋上了吧?相信我……雍正作為大清第一自拍狂魔(禦像行樂圖數量穩居第一),四哥的審美可是非常小清新的。

雖然《甄嬛傳》是部抄抄,可是它對於整個影視行業算是一個振興了,這部劇在前,會讓後面的劇集在製作的時候更加精良、更會去花精力考據。比如,我們在現在的清裝戲中,鮮少見到當年還珠中的甩手絹行禮的橋段,而是變為了正確的扶額禮,要知道以前甩帕子可是青樓行徑。

而且,你會發現,劇中的皇上不止穿黃色了!欣慰ing,要知道朝服吉服就相當於咱們的大禮服小禮服,誰沒事兒上個班天天穿著深V黑裙配恨天高啊?皇上平時穿常服就ok了而常服很樸素的!

康熙常服讀書像?

其實,拍攝清宮戲很難。為啥?因為它是距離現代最近的朝代,可以考證的資料太多,甚至歷史人物們還有後人在,比如肅武親王的後人啊、恭親王后人啊等等。做不好會被吐槽的呀!因此,現如今的清裝戲投入那是越來越大,也會比以前更加仔細,不過還是會有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錯。

現在都知道我們滿族以前是一耳三鉗了是吧,戴仨耳環,結果戲裡各種戴啊……但是姐妹們!一耳三鉗這種製式,在朝服服製中是被嚴格遵守的,吉服次之,而在其他服製中就沒有這樣。

而《如懿傳》這種一鉗三墜則是出現在清朝末期,慈禧時期。在乾隆朝是不會有的。

再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大拉翅是清末產物,於是乎清中期就都梳兩把頭?可是兩把頭是婦人頭耶,結了婚的才梳……所有人都兩把頭這是要幹啥呀!

什麽樣的造型算好看?

關注一部電視劇的人群中,有人是粉絲、有人是題材粉、有人是原著粉、有人是考據派……大家關注的點各不相同,帶有粉絲濾鏡,偶像做什麽都好;帶有考據思維,那麽各種細節也難以滿意。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造型和劇的好看程度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整體色調

《延禧攻略》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雖然中國美“色”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莫蘭迪色,可是這也側面印證了對劇中用色的認可。

妃色、月白、胭脂、群青、皎月等傳統顏色都會體現在衣服和配飾上。ps:月白是藍色不是白色……當初形容八爺月白色的臉我也是醉醉的……

如果用現代審美去形容的話,就是把顏色明度下降,有灰色調,這種色感也被稱作高級灰,十分符合當下審美。學顏色的時候老師都會告訴你,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喜歡灰色調,反之一些特別鮮豔的顏色都是被教育程度沒那麽高的人所喜歡。(這點我倒不是完全認同)所以很多學院派老師看不上張大導演的電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愛用紅色了。

有了這種顏色的加持,閱聽人會更快“入戲”。

造型細節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比之前的劇集都更注意細節了,有一些服製雖然沒有完全還原,還有一些錯誤,但是在一些質感上卻有了提升。比如朝服和朝服冠的部分:

這裡周迅的服飾是要比佘詩曼的有質感的,尤其是冠的部分:

能看出於麻麻把金約和冠坐在一起了這是完全錯誤的。

但是其他發飾和髮型的部分,《延禧攻略》則是考究得多,能夠看出是看了一些晚清照片和容像的,不過大朝代相符,可是小時代上卻完全不對。但是因為色調上的美,可以讓不懂歷史的閱聽人忽略這個部分。

特別喜歡佘詩曼這個頭飾:

考據+演繹

我們都知道,有些歷史上的造型是不適合照搬到劇中的。可是做歷史劇,必須要大致相符才行。因此閱聽人是可以接受在有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演繹的,比如爾晴大婚的造型:

這個造型是有據可考又進行了演繹的挑杆鈿子,當然歷史上的是更美的:

再比如一些傳統服飾細節的化用:

以及現在被大肆宣傳的南京絨花,非遺傳承。ps:揚州絨花也不錯,許多地方上的非遺不夠國級,但是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不要讓匠心埋沒。

厚重感

厚重感要通過質感和層次體現:

從上面兩圖能夠看出,服飾的質感可以通過布料和紋樣組合來體現,可是霍建華的衣服顯然沒有周迅的衣服有質感。相反,《延禧攻略》的衣服就美得多:

(這種發式能在乾隆朝出現嗎?高宗棺材板壓不住了)

而髮型的厚重感要靠頭髮發式和飾物的層次感體現:

《如懿傳》的髮型又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不夠飽滿,妃子們的小旗頭大旗頭兩把頭都做得特別扁平,導致看上去非常沒有質感。

好不容易有個層次感的吧,這個位置還戴錯了……

想哭。反觀《延禧攻略》的髮型,則會精致飽滿一些:

無論是拍照還是拍戲,光的運用都至關重要。打光打得好,可能就少點後期。

這也是《如懿傳》海報那麽成功的原因。

為啥總出現農家樂電視劇

我們都知道,電影的用色會灰調大一些,而電視劇則是會更鮮豔一些。

這是由於大眾的喜好,畢竟在現在追捧演技派之前,很多人都是喜歡鮮豔的顏色華麗的配飾的,皇上就得明黃就得各種盤腰龍,皇后就得跟個行走的首飾樹一樣。電視劇中很多畸形審美都是市場導致的。為了好賣,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許多人放棄了藝術性。

大眾審美相對簡單直接,需要通過一些出挑的顏色吸引注意;而劇情電影中,有些要突出的點不光是視覺,甚至不是視覺,所以故意不讓大家轉移注意力,而是把重心放在拍攝手法上。

從市場上來說,電視劇周期久,大概有幾十集,拍攝大概要半年到九、十個月。它的故事情節沒有電影那麽濃縮,那麽比較簡單的情節就需要大量演員和台詞的鋪陳,如果造型都非常簡潔“高級”,閱聽人很大可能會看不下去。比如聶隱娘的拍攝手法和造型,如果拍20集,你能看下去嗎?

後期上來說,log模式拍攝出基本都是沒有顏色的素材,在後期的時候會按照製作方要求調色。灰色調的調色太空會更大,更有後期創作的余地。

從成本和專業上來說,攝影會從畫面角度出發,藝術性的畫面美卻不適合冗長的作品,而鮮豔的更容易得到共鳴。燈光的話,多一盞燈多很多錢,你們懂的灰色調要是做好看的話,層次感要強,那就需要很多層次和燈了。要知道大光比的場景會看上去比較有質感。那麽加快進度節省成本的話,農家樂就很容易操作。

美術部門也會覺得,做出一部分色塊之後,你的視覺重心就不在背景上了,背景就不用全部置景啊……所以就有了那個翠綠的假荷葉啊!省錢啊!

總而言之,我們閱聽人的審美越來越高,就使得製作方需要更加用心才行,這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好事。如果大家對這種內容感興趣的話,就戳寫評論吧,以後我定期來一發!留個小作業吧,大豬蹄子在參加什麽儀式的時候要著月白色龍袍?

圖片來源

新浪微博 / 豆瓣

時尚COSMO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個讚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