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子出生三天被抱養,如今帶孩子逃離乾旱村買水供孩子上學

吃水困難對魏淑琴來說一直是難以抹去的記憶,小時候全村人吃一口山眼泉的水,白天村裡的人都圍著山眼泉搶泉水,搶不上的只好等到晚上再去挑。挑一趟水走著去就得一個小時,那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路。

99公益日特別策劃

圖文&視頻/任世琛

執行/篝火故事

出品/中國網 騰訊公益 騰訊新聞

點擊觀看視頻:被抱養的“獨生女”,如今帶著4個孩子逃離乾旱村

“我是4個孩子的媽媽,從來到人世間就經歷了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我出生第3天,被養父養母抱養,成為家裡的獨生女。15歲我初中畢業去磚瓦廠打工,月工資不足200元,把攢下的錢捎回去讓父親修建水窖。21歲結婚老公入贅成為我家的成員。兒子2歲多的時候,因為村子沒有學校、加上水窖蓄水有限不夠全家人吃,我只能帶著孩子“背井離鄉”來到鎮上租房陪孩子上學。”7月14日,在甘肅會寧縣太平店鎮的大街上,魏淑琴直言快語的總結著自己幾十年的苦難經歷。

38歲的魏淑琴,是甘肅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金堂村上灣社村民。金堂村溝壑縱橫,乾旱少雨。今年相比往年雨水多了點,沿川田園生機勃勃,但她還是擔心水窖蓄存的那些水,不夠養父母冬季或明年春天的用。

“水窖裡的水來源只有這兩種途徑,一種是天下雨時把屋簷和地面流淌的水放入水窖;另外一種是房東從賣水點購買,隨後用三輪車拉倒水窖存放。平時我們做飯、洗衣服的時候再用水桶一桶一桶的吊上來,這樣的蓄用水方式在我們會寧是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等待用自來水,是我們幾代人的夢想。”魏淑琴強調。(點擊【思源安全飲水項目】,幫助全國乾旱地區的兒童喝上一口乾淨的水)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生在會寧縣翟所鄉張岔村東灣社的魏淑琴,在出生的第三天就被養父母抱養到同縣異鄉上灣社,成為家裡的獨生女。回想起這幾十年和養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魏淑琴會心一笑,快樂開心,幸福滿滿,家裡畢竟就我一個孩子。

魏淑琴15歲初中畢業,就和同學結伴到百公里外黃河岸邊的磚廠去打工,每月工資不足200元,但她還是省吃儉用把攢下的幾百元錢捎回家,讓養父母打了個水窖,為的是不用讓他倆常年去溝裡挑水。三年打工生涯結束回家後,村子裡人頻繁上門提親,她都一一拒絕了。她要找一個能入贅自己家裡和她一起生活,將來贍養父母的人。“21歲那年,我和鄰鄉的農民殷鵬琦結婚,他入贅成為我家的人,組成一個幸福特殊的家庭。”說到這裡魏淑琴低下了頭。

婚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兒子魏宏宇出生,根據當地入贅的規矩,第一個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必須跟著媽媽姓。2006年大兒女殷荷出生、2008年小女兒魏鑫出生、2010年小兒子殷茂城出生。除大兒子生在村子外,另外兩個姑娘和一個兒子都是在太平鎮出生。魏淑琴鏗鏘有力的說:“為了公平,大兒子和小女兒隨我姓,大姑娘和小兒子隨我老公姓。有四個孩子,滿足了父母親傳宗接代的意願,也圓了老公有兒有女的心願。”

上灣社有37戶140多人,乾旱少雨,山大溝深製約著這裡的發展。2006年,魏淑琴為了實現望子成龍的心願,帶著年僅2歲多的兒子魏宏宇,“背井離鄉”走出大山來到太平店鎮,一邊打工一邊為兒子尋找上學的機會,留下患肺病的父親和腿部殘疾的母親在家裡,成為了村裡的“留守老人”。提到村子的用水問題,魏治忠老人搶過話動情的說:“那些年缺水的時候我洗臉用碗洗,一碗水能洗一家人的臉。”(點擊【思源安全飲水項目】,幫助全國乾旱地區的兒童喝上一口乾淨的水)

初來乍到的魏淑琴,發現打工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三口,何談供孩子上學。她自主決定在銀行貸款五千元,街上租了一間僅有十幾平的房子,到蘭州批發了些童裝,白天擺攤設點做生意,晚上就成了一家人的溫馨之家。“13年一晃而過,這間簡陋的屋子裡,不知留下了我們一家六口人多少歡聲笑語和不眠之夜。”魏淑琴哽咽著說。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擺攤設點的出租屋再也容納不下四個孩子了。魏淑琴只好另辟蹊徑在出租屋對面租了一間房子,專供孩子們住宿、寫作業,每年的房租是1500元。最讓魏淑琴感覺奢侈的是每年還要交200元的水窖用水費,200元水費供四個孩子和兩個成人全年的食用和洗衣服,但對她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上灣社距離太平店鎮走公路有15公里的路程,但走崎嶇的山路僅僅只有5公里。每周六魏淑琴都帶著孩子回家,周天又帶著孩子回到鎮上的出租屋。除下雨天之外,她都會和孩子選擇走山路,山路回趟家只需一個半小時,公路走半天還不一定能到。魏淑琴說:“這十幾年,年複一年周而複始的來回徘徊著從未停止,因為那村子畢竟是我的根。”

“有人問我,你為了這4個孩子來回“漂泊”累不累,我說累呀,說不累那是絕對是假的,但現在累又有什麽辦法,每當面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時,我才發現要這麽多孩子是思想守舊的表現。比如人家給孩子洗校服可能洗一兩套,而我就要洗四套。”魏淑琴無奈的說。

魏淑琴的老公殷鵬琦,長期在建築工地打工。2006年在建築工地乾活時的一次意外事故,造成殷鵬琦右腿受傷行動不變,從此不能從事重體力活。2019年4月,經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定西分院再次檢查確診為右側股骨頭缺血壞死,面對疾病他還是不敢休息養病,只能外出找力所能及的活乾,補貼點費用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因為常年在外只有過年才回家幾天,所以孩子見了爸爸總是感覺很“陌生”。”魏淑琴補充說。

雖然家庭條件窘迫,但魏淑琴對孩子期望很大,幾個孩子的從幼兒園到初中個個都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在她那小小的出租屋子裡,除了孩子寫字的桌子、睡覺的床,再沒有一樣像樣的東西,留下最多的就是證明孩子學習優異的獎狀,還有記錄他們學習成長的褪色照片。

魏淑琴埋怨自己上學時沒有好好讀書。“現在正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時候,要以自己引以為戒,一定創造條件把孩子培養成走出大山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魏淑琴說。十三年彈指一揮,如今4個孩子都長大懂事,最大的15歲,最小的9歲,這間小小的出租屋就是他們課堂之外成長的溫馨港灣。

13歲的大姑娘殷荷就讀於太平中學七年級,11歲的二姑娘魏鑫就讀於太平小學五年級,9歲的小兒子殷茂城就讀於太平小學二年級。15歲的大兒子魏宏宇就讀與太平中學九年級,今年以584.7分的成績被會寧五中錄取。但魏淑琴還是埋怨兒子的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她希望兒子能考到600分以上,進入會寧一中這樣的重點中學,才算沒有辜負她含辛茹苦的培養。

每當提到二姑娘魏鑫,魏淑琴沉默的臉上不由自主的掛上了笑容,她說:“都是孩子,我內心還是最疼愛她的,有什麽好吃的我總是惦記著她,她不但是班裡的三好學生還得過學校的學習進步獎。她有藝術天賦愛唱歌跳舞,她跳的風箏舞舞蹈比賽還獲獎了,今年暑假多次要報名參加舞蹈班,因為沒錢我沒讓她去。看起來我是在做生意,實際是舉步艱難,生活都難以維持。”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進入高年級讀書,魏淑琴變得更加焦慮,大兒子下半年高中讀書,每學期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材料費等各類費用,她得交5000元左右,一年就是10000元,這1萬元對一個在乎年交200元水費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筆開支。魏淑琴簡單的算了筆账,一個孩子上完高中和大學每年每人最少按1萬元計算,7年時間每個孩子就得7萬元,4個孩子上萬高中和大學,就得28萬元。

4個孩子7年的教育費28萬元,對於一個生活在乾旱村的村民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老公每天不足百元的工錢,只能養活自己平時的藥費。腿部殘疾的母親和患病父親依靠政府的低保為生,對於舉步維艱的童裝店能否堅持到孩子讀完高中和大學,還是個未知數。這是一個特殊的八口之家,從一開始的特殊組合,到現在的三代人的特殊組合。(點擊【思源安全飲水項目】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騰訊公益平台獻愛心,幫助全國乾旱地區的兒童喝上一口乾淨的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