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頭髮時他溫潤如玉,為了證明「沒毛也值錢」,頂著光頭22年

近段時間以來,最為火熱的話題無外乎六小齡童成為「西霸」,而最為火熱的電視劇則是TVB台慶劇《大帥哥》。兩個話題其實都和香港演員張衛健,有著很大的關係。和六小齡童一樣,張衛健同樣演繹出了一個經典的「孫悟空」角色。但和六小齡童不同的是,張衛健並沒有像章金萊老師那樣被「孫悟空」圈死,而是從中跳脫了出來。不僅此後不再飾演渾身粘毛的美猴王,甚至將自己的滿頭秀髮剃了個精光。在此之後,更是離開香港隻身闖蕩台灣娛樂圈,靠著自己的努力,塑造了「韋小寶」、「張三豐」和「方世玉」等光頭或半光頭的人物形象。

一直以來,口口都以為張衛健是因為脫髮,才選擇以光頭示人。畢竟,年輕時有頭髮的張衛健,可以說是有著神仙顏值的小鮮肉。如果不是因為害怕頂著一頭「地中海」造型,怎麼可能會剃盡三千煩惱絲呢?除此之外,還有人分析張衛健剃光頭的原因,是長期拍古裝劇的原因導致的。但不管猜測的原因是什麼,在公眾看來,張衛健的大光頭必然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

張衛健幼年出身貧寒,出道的過程也滿是坎坷。十三歲的時候,他和兩個弟弟被父親拋棄,只能靠著母親打零工艱難度日。長大後,作為長兄的張衛健為了貼補家用,經常去歌廳打工。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張衛健參加了歌唱比賽。先後三次才拿到了冠軍,並簽約TVB。然而獲得冠軍的他並沒有被重視,風頭過去了之後,張衛健被打發去拍戲,但演的都是些死跑龍套的。而且由於當時台裡給他發的工資只有3000港幣,連付房租都不夠,但張衛健還得給家用供弟弟讀書。無奈之下,張衛健只能重操老本行,回到歌廳兼職駐唱。為了不被公司發現,張衛健不得不到臨近的深圳工作。

就這樣,張衛健一邊在台裡靠著各種小角色度日,一邊在深圳當駐唱歌手,苦苦的熬了八年時間。直到八年之後,成熟起來的張衛健才抓住機會出演了《逃學外傳》。小有名氣的他不再演著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此後也多次成為小成本劇的主演。真正讓張衛健聲名鵲起的作品,是1996年的TVB版《西遊記》。靠著這部戲,張衛健第一次有了底氣。當TVB決定乘機拍《西遊記》續集的時候,蹉跎了十幾年的張衛健向公司提出了加片酬的要求,結果遭到了拒絕。

當時和他談條件的圈中前輩為了打壓他,說出「你的臉上沒毛」「你是不值錢的」。不僅拒絕了張衛健的要求,還將他雪藏了起來。在那被雪藏的半年時間裡,張衛健備受打擊,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只有演「孫悟空」才有價值。為了證明沒毛的自己也值錢,張衛健決定以光頭示人。在與TVB的合約期滿後,張衛健去了台灣加盟亞視,通過光頭的「方世玉」一角再次贏得市場認可。也是自那以後,觀眾再也無法在片中看到張衛健一頭秀髮的樣子。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張衛健只要不再演「孫悟空」,不是照樣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為什麼非要剃個光頭,降低自己的顏值呢?要知道香港娛樂圈一直以來都是很看中演員顏值的,雖說張衛健光頭的形象也比較俊朗,但明顯及不上有頭髮時的溫潤如玉。降低自己的顏值,對於當時只有一部成名作的張衛健來說,無疑是冒著巨大風險的。

事實上,這和中國人特有的「削髮明志」思想有關。作為身體部分的延伸,頭髮在《孝經》中被認為是父母所賜之物,「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削髮則是類似於黔面刺字般的冤罪殺機,越王勾踐就曾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削掉了自己的頭髮。雖然現代人已經不再對頭髮抱有那麼偏執的思想,但「削髮明志」卻傳承了下來。而張衛健選擇剃光頭,根本的原因便是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剃掉頭髮,是讓自己牢記曾被某些人看不起。

明星雖然人前光鮮亮麗,但是背後受到的磨難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會比任何取得成功的人少。王晶曾經評價周星馳時票房保證,而張衛健則是收視保障。能夠取得如此成就,自然離不開他對夢想的堅持以及一雪前恥的渴望。而我們最應該和張衛健學習的,就是這種懷揣夢想始終保持精進的生活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