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載【中藥每日一學】解表葯:生薑

生薑為薑科植物薑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目錄

  • 1藥性

  • 2功效

  • 3臨床應用

  • 4用法用量

  • 5使用注意

  • 6炮製

  • 7鑒別

  • 8各家論述

  • 9附方

  • 10別名

  • 11來源

  • 12出處

  • 13食療價值

    • 13.1夏季吃生薑能治四種病

    • 13.2生薑----男子不可百日無薑

  • 14生薑的保存方法

  • 15生薑的使用禁忌

  • 16參看

藥性

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葯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葯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葯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葯」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葯。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葯。某些止嘔藥用薑汁製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薑半夏、薑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葯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搗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炮製

1.生薑:揀去雜質,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鮮薑粉:取鮮生薑,洗凈,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澱的粉質,曬乾,或低溫乾燥。

3.煨薑:取凈生薑,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鑒別

生薑呈不規則的塊狀,略扁,肉質肥厚。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色,內皮層有明顯環紋。氣香特異,味辛辣。

各家論述

1.成無己:薑、棗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葯中用之,不獨專於發散也。

2.李杲:孫真人雲,薑為嘔家聖葯。蓋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散,此藥行陽而散氣也。俗言上床蘿蔔下床薑,薑能開胃,蘿蔔消食也。

3.《藥性類明》:生薑去濕,只是溫中益脾胃,脾胃之氣溫和健運,則濕氣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開豁衝散之功也。

4.《醫學入門》:薑,產後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為胃藥,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氣通,則一身之氣正而邪氣不能容,故曰去穢惡,通神明。丹溪雲,留皮則冷,去皮則熱。非皮之性本冷也,蓋留皮則行表而熱去,去皮則守中熱存耳。

5.《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按方廣《心法附餘》雲,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薑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蓋薑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

6.《本草經疏》:生薑所稟,與乾薑性氣無殊,第消痰、止嘔、出汗、散風、祛寒、止泄、疏肝、導滯,則功優於乾薑。

7.《藥品化義》:生薑辛竄,藥用善豁痰利竅,止寒嘔,去穢氣,通神明。助蔥白頭大散表邪一切風寒濕熱之症;合黑棗、柴、甘,所謂辛甘發散為陽,治寒熱往來及表虛發熱;佐燈心通竅利肺氣,寧咳嗽;入補脾葯,開胃補脾,止泄瀉。

8.《本草新編》:薑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數。或用人蔘,或用白朮,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劑,而後神明可通,邪氣可辟也。生薑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薑三錢搗碎,加薄荷二錢,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或問生薑發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薑四時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氣,豈特發汗哉。然而多服則正氣受傷,少服則正氣無害,又不可過於避忌坐視,而不收其功也。至於偶受陰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繞臍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薑,搗碎炒熱,熨於心腹之外,以祛其內寒也。

9.《本草從新》:薑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搽凍耳。煨薑,和中止嘔。煨薑,和中止嘔,用生薑懼其散,用乾薑懼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嘔,及與大棗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最為平妥。

10.《本草經讀》:仲景桂枝湯等,生薑與大棗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衛,得棗之甘以養心營,合之能兼調營衛也。真武湯、茯苓桂枝湯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氣,氣行則水利汗止,肺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湯用之者,以其為少陽本經之葯也。吳茱萸湯用之者,以其安陽明之氣,陽明之氣以下行為順,而嘔自止矣;少陰之氣,上交陽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隻知其散邪發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於真武湯、近效白朮湯,輒疑生薑而妄去之,皆讀書死於句下之過也。

11.《本經》:去臭氣,通神明。

12.《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13.陶弘景: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

14.《藥性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乾並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壅隔,冷熱氣。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氣。

16.《食療本草》:除壯熱,治轉筋、心滿。止逆,散煩悶,開胃氣。

17.《本草拾遺》: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風寒。

19.《醫學啟源》:溫中去濕。製厚樸、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解菌蕈諸物毒。

21.《會約醫鏡》:煨薑,治胃寒,泄瀉,吞酸。

22.《現代實用中藥》:治腸疝痛有效。

附方

1、治感冒風寒:生薑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本草匯言》)

2、治嘔吐,百葯不差:生薑一兩,切如綠豆大,以醋漿七合,於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醫心鏡》)

3、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憤憤然無奈者: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金匱要賂》生薑半夏湯)

4、治冷痰嗽:生薑二兩,餳糖一兩。水三碗,煎至半碗,溫和徐徐飲。(《本草匯言》)

5、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薑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內蜜復秤知數,次內薑汁以微火煎,令薑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千金方》)

6、治勞嗽:蜂蜜、薑汁各四兩,白蘿蔔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7、治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梗,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切)四兩,甘草(炙)三兩,人蔘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一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生薑瀉心湯)

8、治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硬痛脹滿者:生薑一斤,搗渣,留汁,慢炒待潤;以絹包,於患處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寬快也。(《傷寒六書》)

9、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薑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後方》)

10、風濕痹痛:生薑汁和黃明膠熬貼。(《本草從新》)

11、治中氣昏厥,亦有痰閉者:生薑五錢,半夏、陳皮、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水煎,臨服時加童便一盞。(《本草匯言》)

12、治時行寒瘧:生薑四兩,白朮二兩,草果仁一兩。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發時早飲。(《本草匯言》)

13、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薑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食療本草》)

14、治腹滿不能服藥:煨生薑,綿裹納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師集驗方》)

15、治手脫皮:鮮薑一兩。切片,用酒二兩單,浸二十四小時後,塗搽局部,一日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6、治禿頭:生薑搗爛,加溫,敷頭上,約二、三次。(《貴州中醫驗方》)

17、治諸瘡痔漏,久不結痂:生薑連皮切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貼之勿動。(《普濟方》)

18、治發背初起:生薑一塊,炭火炙一層刮一層,為末,以豬膽汁調塗。(《海上方》)

19、治赤白癜風:生薑頻擦之良。(《易簡方》)

20、治猘犬咬人,重發:搗薑根汁飲之。(《補缺肘後方》)

21、治蝮蛇毒:末薑薄之,乾復易。(《千金方》)

22、治跌撲傷損:薑汁和酒調生面貼之。(《易簡方》)

23、牙齒疼痛,日夜呻吟:老生薑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卻將白礬摻薑上,候焦為末,擦疼處。(《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晉礬散)

24、治百蟲入耳:薑汁少許滴之。(《易簡方》)

別名

薑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薑、生薑汁、薑。

來源

為薑科植物薑的新鮮根莖。各地均產。?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出處

《名醫別錄》

食療價值

薑科草本植物薑的根莖。嫩者稱紫薑、子薑,老者稱老薑、老生薑。一般所說生薑多指後者。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秋、冬季採收,除去鬚根,洗凈鮮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

[參考]含揮髮油,主要為薑醇、薑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薑辣素,分解生成薑酮、薑烯酮等。此外,含天門冬素、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薑,可引起血壓升高。薑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可使腸張力、節律和蠕動增加。有末梢性鎮吐作用,有效成分為薑酮和薑烯酮的混合物。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體外實驗,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熱,鼻塞頭痛。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作調味品;子薑多作菜食。

[注意]陰虛,內有實熱,或患痔瘡者忌用。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高血壓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涼拌子薑:子薑30~60g,切成細絲,加醋、鹽適量拌食;亦可再加適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鹽等拌食有很好的開胃和中,止嘔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溫熱。用於胃氣不和而偏寒的嘔逆少食。《食醫心鏡》中用生薑細粒,與醋同煎,連渣嚼服,用於「嘔吐,百葯不差」,其意與此同。

2,生薑半夏湯:半夏12g,煎湯取汁,加生薑汁適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於《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並有開胃和中之功。用於胃氣不和,嘔噦不安。

3,生薑飴糖湯:生薑30~60g,飴糖30g。加水煎成濃湯,趁溫熱徐徐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以生薑溫肺化痰、止咳,飴糖潤肺被虛。用於虛寒性咳嗽咯痰。

4,紫甦生薑湯:紫蘇葉30g,生薑9g。煎湯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取紫蘇葉發汗、解表散寒,用生薑以增強其作用。不僅便於服用,且有益胃氣、助發汗的作用

夏季吃生薑能治四種病

炎炎夏日,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常會表現為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中醫學認為,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腹痛、吐瀉:

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適當吃些生薑或者喝些薑湯,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研究發現,生薑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抗擊沙門氏菌效果明顯。

傷風感冒:

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中,由於室內室外溫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風寒。如果能及時吃上幾片生薑或者喝上一碗紅糖薑湯,將有助於驅寒解表,或者用薑湯(加點鹽、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腰肩疼痛:

盛夏酷暑,在空調房裡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特別是老人容易引發肩周炎,遇到這種情況,可燒製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裡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生薑----男子不可百日無薑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薑湯也叫「還魂湯」。

薑含有揮發性薑油酮和薑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薑,小病不慌」,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薑的營養成分和蔥蒜相似,同樣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物質,並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於蔥和蒜。生薑還含有較多的揮髮油,可以抑製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用生薑、紅糖熬製的薑湯可活血驅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風寒感冒的食療良藥。外出旅遊,出發前口嚼生薑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故民間有「出門帶塊薑,時時保健康」的說法。

曾有一位手術中發現全身淋巴系統已有癌細胞轉移、接受化療的患者,由於發生條件反射性嘔吐,每個化療周期、體重都要減輕2~3千克,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經過採用臨床營養支持、調理患者飲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療前不強製病人進食,而讓他口含一片薄薑,利用鮮薑止嘔和溫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時,趁化療藥物的毒性高潮期已過,分多次、少量進餐,以保證患者獲得足夠的熱能和營養補充。在歷時一年的治療中,患者體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強,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續了五年久。在這裡生薑的作用功不可沒。

應當注意的是腐爛的生薑中含有毒物質黃樟素、其對肝臟有劇毒,所以一旦發現生薑腐爛就一定不能食用。

生薑的保存方法

①洗凈、晾乾,埋入鹽罐

②將鮮薑放在盆、罐或大口瓶中,上面覆蓋3厘米厚的潮濕細砂,然後加蓋,可保鮮1~2個月

③將鮮薑洗凈晾乾,再切片,裝進事先準備好的潔凈、乾燥的旋口罐頭瓶中,然後倒入白酒,酒量以剛淹沒鮮薑片為度,最後加蓋密封,隨吃隨取,可長期保鮮

④洗凈,放在小塑膠袋內撒一些鹽,不要封口,隨用隨取,可保持10天左右

⑤用鹽水把生薑泡1小時,然後拿出來曬乾,放入冰箱貯菜格內,可以放很長時間並保持其鮮嫩程度

生薑簡易貯藏四法:

1、封閉堆藏 對生薑進行嚴格挑選,留下質量較好的散堆在倉庫中,用草包草簾遮蓋好,備貯。再在倉庫的朝南方向壘砌磚牆,隔出一小倉庫,並在磚牆上塗上泥堵塞磚縫,防冷風吹入,將薑堆放在磚牆內,薑堆高2米左右,堆內均勻地放入若乾用蘆葦紮成的通氣筒到頂部以利通風。堆藏時,牆角不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堆放後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閉頂部,堆藏庫不宜過大,一般每庫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為宜。庫溫一般控制在18-20℃,當氣溫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

2、坑埋貯藏 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貯藏生薑,坑的深度以不出水為原則,一般1米深,直徑2米左右,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貯2500公斤左右。坑的中央立一個稻草把,便於通風測溫,薑擺好後,開始時表面覆一層薑葉,然後覆一層土,以後隨氣溫下降,分次覆土。覆土總厚度為60厘米至65厘米,以保持堆內有適宜的貯溫為原則,坑頂用稻草作成圓尖頂,以備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

貯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熱,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溫度容易升高,不能將坑口全部封閉,開始1個月內,要求保持較高坑溫,需要20度以上,以後保持在15度左右即可。冬季坑口必須封嚴,嚴防坑溫過低。貯藏中要經常檢查薑塊有無變化,坑底不能有積水。

3、泥沙埋藏 埋藏坑有磚、石等在倉庫或地下室內壘成,高度約0.8米,寬1米左右,長度不限,貯藏時先在坑底鋪一層厚約5厘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再放入幾個通風筒,然後將挑選好的生薑放在坑內泥沙上,一層生薑(四五塊薑厚)一層泥,堆至離坑口約5厘米處。最後用泥沙覆蓋,不使生薑暴露在空氣之中。

4、防空洞貯藏 一層沙一二層薑,碼成1米高、1米寬的長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厘米的通風束,井放入溫度計,以便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濕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門,洞上留氣孔避免冷風吹入。

冬季保存生薑

買回來的生薑一時吃不了,時間久了很容易乾癟或者爛掉,你可以找一個帶蓋子的大口瓶子,在瓶底上鋪一塊潮濕的軟布(濕了即可,否則水分過多薑就會爛了),然後把生薑放在軟布上,蓋上瓶蓋即可,隨用隨取,非常方便。或者在花盆的底部墊一層半濕的沙子,上面放一層鮮薑,再用沙子埋好,經常往沙子上面灑點水,使沙子保持潮濕,這樣生薑可保鮮半年以上.注意沙子不要太乾,不然生薑會乾癟,也不可太濕,否則容易發芽。

生薑的使用禁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鮮薑洗凈後即可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隻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氣象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