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坎城Day11:錫蘭聚焦父子情 畢贛“地球”遺憾掛零

1905電影網專稿 坎城電影節第11天,主競賽21部影片終於全部放映完畢。最後一天亮相的三部作品分別是來自法國的LGBTQ題材電影《刺心》,俄羅斯導演謝爾蓋·德瓦茨沃伊的《小家夥》以及錫蘭最後時刻候補入圍的新片《野梨樹》

 

在金棕櫚歸屬正式揭曉的前一天,“一種關注”單元率先開獎。此前引發廣泛討論的畢贛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顆粒無收,大獎由瑞典奇幻電影《邊境》摘得。

 

時間:8:30am-9:50am/11:00am-12:40am

地點:電影宮盧米埃廳&電影宮布努埃爾廳

《刺心》複古範兒詮釋情&色 《小家夥》令人疲憊

 

在本屆主競賽影片當中,《刺心》算是尺度比較大的那一類。影片的主角是一對製作同性電影的女同情侶和她們的LGBTQ小夥伴。他們將自己遇到的變態殺人事件以影像的方式誇張的重現出來,而在充滿複古氣息且極致情色的畫面之下,《刺心》其實講述了兩段極致純愛的關係,一對是影片裡雖然相愛但沒能廝守的女同情侶,另一對則是“電影中的電影裡”被父親殘忍拆散、生離死別的兩個小男孩。相對簡單的劇情來講,《刺心》更像是一種試驗性的迷影致敬之作。


《小家夥》的女主角Ayka很有可能向最佳女演員獎項發起衝擊

 

有“坊間傳言”稱,《小家夥》的女主角Ayka很有可能向最佳女演員獎項發起衝擊,影片延續了國際電影節上俄羅斯影片的一貫風格——聚焦社會問題和無限苦難的底層人民。剛剛分娩的Ayka不僅沒有工作,還有債務需要償還。全片,導演用一種紀實感極強的鏡頭語言帶領觀眾一起“承受”著Ayka的困境,經歷著她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痛苦。慘是真實的,但作為一部電影作品來說,無休止的重複讓人在心疼角色的同時也感到無盡的疲憊與審美疲勞。總之是又一部現實意義大於藝術表現的作品。

 

時間:4:30pm

地點:電影宮德彪西廳

瑞典影片獲“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畢贛《地球》遺憾掛零

 

在電影節正式閉幕的前一天,“一種關注”單元揭曉了各獎項結果。作為本屆該單元評委會主席,演員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在頒獎典禮上首先發言。他評價此次入圍的18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都已經是勝利者,每部作品的品質之優秀都讓幾位評委感到震撼。不過他們依然需要從中挑選出5部作品分享五個獎項。


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並未得到任一獎項

 

此前,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放映後引發廣泛討論,也被國內媒體和影迷寄予厚望。不過很遺憾,當天影片並未得到任一獎項。一種關注單元大獎被瑞典奇幻影片《邊境》獲得。此外,坎城電影節期間備受好評的《女孩》則收獲了最佳表演獎。男主角Victor在片中飾演了一位變形芭蕾舞演員。只有16歲的他今天還在學校上學,導演替他領受了獎狀,並表示希望這個角色表達對這類群體的理解與支持。

 

時間:8:00pm-11:08pm

地點:電影宮德彪西廳

錫蘭《野梨樹》聚焦父子與時代 劇本扎實資訊量大  

 

最後時刻補進主競賽單元的錫蘭新作《野梨樹》被安排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場放映。影片片長超過3小時,是本屆金棕櫚入圍影片之最。所幸,與上一部斬獲金棕櫚的《冬眠》相比,《野梨樹》的觀賞性提升了很多,劇本也是絕對扎實,只是密集台詞帶來的資訊量大到三位小編不約而同發出感歎:這三個小時仿佛坐在影廳裡看完了一本(英文字幕)書。


《野梨樹》以男主角為圓點設計了多個重要場景

 

《野梨樹》以男主角為圓點設計了多個重要場景,每段戲份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對話。通過這些生活化台詞,錫蘭展示了土耳其青年一代的個性和他們面臨的困惑,以及中青年兩代人之間的巨大“代溝”:中二男孩面對名作家時表現出“盲目自信”,讓人既覺得可氣又不禁為他幼稚的勇氣而會心一笑;而高中輟學的事業有成中年人以自己的社會閱歷,“教訓”受過高等教育卻仍在社會中迷惘的青年的場景也讓觀眾的共感格外真切。

 

不過毫無疑問,貫穿《野梨樹》全面的劇情主線仍是父與子的關係。兩個性格迥異且分外自我的男人,在影片中的大半部分都保持著不甚和睦的關係。工作一直兢兢業業的父親,其實總有顆不安分的心,而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在瞧不起父親的同時其實又一直默默在心底記得他兒時的教誨。兩個人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都足夠執著。

 

兒子的處女作小說《野梨樹》成了父子關係破冰的契機,在包括最親密的母親在內的所有人都沒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父親早已將《野梨樹》的內容爛熟於心。影片也在這一部分完成了點題:其實父親和兒子就像野梨樹的果實,外表看起來不討喜,但嘗起來卻很好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