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止痛藥越吃越沒效是因為抗藥性?別再誤會了

不少人有服用過止痛藥的經驗,除了醫生開的處方葯,也有人面對生理痛、牙痛等情況時,會自行到藥店購買止痛藥緩解癥狀,常有患者會抱怨「止痛藥為什麼越吃越沒效?」擔心是止痛藥會產生抗藥性,未來越吃越多,忍到不能再忍才敢吃一顆。

止痛藥的成分主要分為3種類型,對乙醯氨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鴉片類止痛藥。

市面上可以自行購買到的止痛藥主要的成分,通常是對乙醯氨基酚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這類成分的止痛藥,屬於短期且不會產生耐藥性,當出現牙痛、頭痛、生理痛,或是骨折、開刀後的疼痛都會使用到這2類的成分止痛藥。

而醫生處方的鴉片類止痛藥,主要是處理急性疼痛,像是緊急治療如嚴重外傷,其他像是慢性疼痛、頑固性疼痛、癌症疼痛等,才會使用到鴉片類止痛藥,這類的成分就可能出現耐藥性,因此醫生開始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時,會從小劑量開始使用,以減少耐藥性的發生。

常聽在討論止痛藥時,提到抗藥性,抗藥性系指抗生素使用不當,讓抗生素沒辦法發揮效果,無法抑製細菌,使其藥物喪失其藥效,才會產生抗藥性,止痛藥是不會出現抗藥性,只會有耐藥性。

耐藥性是指長期使用某一種藥物時,身體對於該藥品的反應不再像是當初那麼敏感,因此需要增加劑量或是更加頻繁地使用藥物。也就是說,葯需要越吃越重才會有起初的療效。

不過,只要停止用藥一段時間後,身體對該藥物的耐受性會逐漸消失,重新恢復到原有對藥物的反應水準。如長期使用安眠藥後身體產生耐藥性,原來吃一顆,後來要吃兩顆才能達到當初的效果,但隨著睡眠品質穩定,就可逐步減少劑量。

另外,也有人會感覺到「止痛藥越吃越沒效?」根據臨床經驗顯示,疼痛剛開始前30分鐘服用止痛藥品,效果最好,若等到痛得受不了才吃藥,往往效果不佳。

此外,也可能是因為退化、病灶變嚴重或癌症病人疼痛情形越加嚴重,而覺得止痛藥無效,以及其他合併使用的藥物、抽煙、飲酒等原因,都可能導致藥效變短,感覺似乎吃藥也無法止痛。

只要根據醫生處方或藥師建議,不用害怕使用止痛藥,也不用擔心耐藥性,就算醫生開了鴉片類止痛藥,只要遵照醫生指示使用,即可減少產生耐藥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