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福之州,暢享生態之福

站在城市高處眺望,一條條綠道蜿蜒伸展,一座座生態公園與大廈高樓相映成趣,日漸清澈的內河給城市增添特別的靈氣……這是環境更美的有福之州,帶給人們的生態福利。

近年來,福州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大力加強城市綠道、生態公園等生態產品供給,先後開通12條城市綠道、開放12座生態公園,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同時,針對內河黑臭等生態欠账問題實施綜合治理,通過創新PPP治水模式讓內河成為城市裡流動的生態風景線。

近日,福州頒布《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圍繞“一道一園一湖”(休閑步道、生態公園、景觀湖),打造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都市生態休閑旅遊精品。有福之州,正在向全世界亮出一張深以為傲的生態名片。

福州

滿城綠道,走出綠色幸福感

在鼓樓區,因為一條城市森林步道的出現,讓很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登山鍛煉的願景實現了。

這就是榮獲2017年“國際建築大獎”、全長19公里的福道。“它是省內最長的一條步道,將梅峰山地公園和金牛山體育公園連通,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走在步道上,可以看到腳下低矮的林木與花草,充滿綠意環繞感。”鼓樓區步道辦負責人說,市民從梅峰山地公園出發,可一路走到江邊,登高、觀景、望江一路暢通。

如今,每逢節假日,福道必在朋友圈成為“網紅”,還曾數次通過央視直播鏡頭在全國觀眾面前露臉。福道帶來的綠色幸福感,是福州加速推進城市生態休閑綠道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宜居城市向往的縮影。

“一方面,群眾渴望更天藍、草綠、水清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綠樹大多集中在山上、河邊,市民出門難見綠。”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說,為讓市民充分享用綠色成果,福州發揮山、水、江、海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大力實施綠道建設項目。去年春節前,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飛鳳山公園二期休閑步道、大腹山步道(一期)等12條休閑步道相繼亮相,成為人們休閑新去處。

“每天早上,我從倉山的小區出門,一個小時步行裡至少有40分鐘走在公園和綠道。”市民李慶感慨說,綠道建成後,一路綠意盎然,上下班就像逛公園。

未來,隨著綠道還將延伸出更多幸福感。“綠道的功能不僅僅是給市民休閑娛樂,還應把郊野的自然生態引入城市,拓展城市生態太空;串聯魅力文化廊道,建設科普教育平台;對接公園景區,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按“環城達山、沿溪通海、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理念,福州中心城區已規劃綠道132條,總長度超1000公里,目前已建成256公里。

處處公園,繪出城市高顏值

6月9日,2018年福州生態公園徒步大會舉行。除了以晉安區牛崗山海綿公園和鶴林生態公園作為主會場,全市其他11個縣(市)區也分別在各自生態公園舉行分會場活動,共吸引10多萬名市民參與其中。

今年春節前,全市12個生態公園集中開園,為福州市民送上分量十足的生態大禮包。“12個生態公園齊刷刷亮相,是市委、市政府對人民群眾期待的積極呼應。”福州市長官表示,面對城區公園數量少、面積小、綠化弱等群眾反映問題,去年5月,福州啟動12個縣(市)區生態公園建設,每個縣(市)區各有一座,既統籌推進,又因地製宜,打造出四季花海、文化、體育等不同的主題亮點。

以鶴林生態公園為例,雖地處市區中心位置,但此前是一座堆滿渣土的垃圾山,造成資源浪費。

為此,福州選擇一條既能修複生態又能造福於民的新路——將垃圾山改建成生態公園。

如今,鶴林生態公園每天都迎來一批又一批前來散步、健身的市民。“這個公園位置好,旁邊就是東二環泰禾廣場、晉安區市民服務中心,辦事、逛街之後來走一走,特別舒服。”市民潘幫森說。

鼓樓區福山郊野公園山景秀麗、倉山區高蓋山生態公園四季花香、光明港生態公園體育設施完善……“12座生態公園總面積超500公頃,並配建總長51.36公里的休閑步道,為市民送去豐富多樣的生態福利。”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說。

漫步有福之州,除了一座座堪稱城市“綠肺”的大型生態公園,在山腳下、內河邊、小區門口等地,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各式公園,同樣給城市增添綠意。其中,福州在全國首次提出的串珠公園建設理念,格外引人注目。

串珠公園,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部建在市民家門口。今後,逛公園不用等周末去左海、西湖,只要有空閑,抬腳就到,真正做到讓市民近距離享綠。去年至今,福州內河沿線已建成74個串珠公園,今年將建成三批共計168個串珠公園,讓市民出門就能感受到高顏值的宜居環境。

水系治理,打造生態新家園

靜靜流淌的內河,給城市增添靈氣。有福之州,共有107條內河,水網平均密度之大全國罕見,這曾是令人自豪的風景線。

然而,隨著城市建設與發展,加上歷史欠账較多,福州也患上內河汙染、水體黑臭等城市病。儘管一直重視內河整治工程,並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但由於歷史原因與地形條件所限,福州水系仍被內澇與黑臭所困。

人民群眾對內河黑臭現象的怒氣,讓水系治理成為等不及、慢不得的生態大事。2016年9月,福州打響城區水系綜合治理之戰,首先向43條黑臭水體吹響殲滅戰的衝鋒號。

針對頑疾,福州在水系治理中開出新藥方——告別以往末端治理的舊思路,實施既治標又治本的全過程綜合治理新模式。“針對黑臭水體,堅持系統、科學、管用的指導方針,實施沿河截汙、內河清淤、管網清疏、把水引進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讓水清起來等7條治理措施,通過全方位、全過程治理,力爭早日徹底消除黑臭現象。”福州市長官說。

截至去年底,43條黑臭水體共清淤約202萬立方米,基本消除黑臭現象。今年初以來,工作重心轉向沿河截汙工程建設,沿河兩岸拆出6米空地,將截汙管埋設下去,所有汙水進入截汙管,再統一處理,從源頭上將汙染源攔在內河之外。此外,汙染源治理、疏浚排水管網、打通斷頭河等一系列工程,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同時,福州按“專業人乾專業事、建設管理齊步走”的指導思路,確定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治水模式:將全市內河按流域打包形成7個項目包,項目全生命周期15年,實現設計、施工、管養一體化,並堅持效果導向,嚴格考核,按效果付費。

PPP模式讓治理後的運營維護有了堅實保障。以福州黑臭水體治理代表作——台嶼河為例,整治完工後,將由中國水環境公司後期運營維護15年,政府每年予以考核,達標才支付費用。“這樣一來,後期的河道養護等環節就可以放心了,群眾也能長久享受內河治理帶來的生態福利。”福州市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台嶼河項目負責人俞峰說。

水系治理,不僅消除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內河黑臭現象,還培育出嶄新的城市風景線。未來,福州將充分利用沿河拆下來的6米空地,全種上大樹,修建供市民休閑遊玩的生態遊步道,建設“水清、河暢、岸綠、公園美”的生態新家園。(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