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部氣質獨特的超級英雄大拚盤,真是讓人失望

為了不在人海中失聯,請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復仇者聯盟4》即將上映,又到了漫威粉狂歡的時刻!

去年,除了漫威,DC和索尼也都各自打出了手中的超英(超級英雄)牌。DC聯手溫子仁推出了海底超英《海王》,而索尼則借助從漫威那裡買到的版權,相繼推出了另類超英《毒液》、動畫版超英《蜘蛛人·平行宇宙》。

今年,依舊是超英電影扎堆上映的一年。除了備受期待的《複聯4》,已經上映的《驚奇隊長》《雷霆沙讚》,還有好幾部超英電影將登陸院線。

年初,有一部氣質獨特的超英電影在北美上映,雖然口碑兩極分化,但票房成績卻相當傲人,開畫三天即拿下4058萬美元票房,成了當季大熱門,並且收回了2000萬投資的成本。

這部電影就是——

《玻璃先生》

《玻璃先生》是《不死劫》(2000年)和《分裂》(2017年)的續集,同時也是M·奈特·沙馬蘭“驚悚宇宙”三部曲的收尾之作。

三部影片密不可分,劇情一脈相連。就連片頭也溫情提示:“如果未看過前兩部,將會直接影響本片的觀影體驗。”

在這部新作中,《不死劫》中的“玻璃先生”(山繆·傑克森 飾),異能者大衛(布魯斯·威利斯 飾)以及《分裂》中具有24重人格的凱文(詹一美 飾)都回歸出演。

可以說,這部電影是沙馬蘭關於自己電影宇宙中超級英雄角色的大拚盤。只是,這大拚盤雖看起來色香味俱全,但吃起來卻......一言難盡

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主角的人物設定。

在《不死劫》中,“玻璃先生”身患“脆骨症”,只能依靠輪椅和拐杖行走,但極其聰明,畢生致力於尋找像漫畫書裡一樣的超級英雄。雖然最後找到了異能者大衛,卻因為製造的一起起殺人事件被打上“邪惡”的烙印。

片中“超英漫畫迷”玻璃先生正是《複聯》中神盾局長的扮演者。

而大衛作為一個不死、大力、能感知犯罪的異能者,從一個平凡人到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開發自己的潛力,伸張正義,皆與玻璃先生所做的一切脫不開乾系。

他們二人一正一邪,互相成就,也互相印證彼此存在的價值。

《分裂》中具有24重人格的“群”也是一個異能者,而他超能力的終極體現是進化出的第24種人格——野獸。野獸力大無比,能攀爬牆體,抵抗子彈的傷害。

而這種強大人格的存在只不過是為了保護那個受過傷害的脆弱本體人格:凱文。

這裡的野獸也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存在。

詹一美飾演的野獸也在《X戰警》中飾演“X教授”一角。

三個天賦異稟之人湊到一起,會發生什麽神奇的化學反應?

如果你也像樓主一樣充滿了期待,那最終可能會非常失望。

在新的故事(《玻璃先生》)中,野獸再次綁架了幾個女孩,而大衛則和兒子開了一家安保用品店,業餘仍然用私刑伸張正義。

不巧,某天大衛在巡邏時發現了野獸的蹤跡,兩大電影中的主角就此衝破次元壁,展開了生死搏鬥,結果雙雙被捕。

被捕的二人被帶到了一家精神病院接受秘密治療。在這裡,他們與玻璃先生正式會合。

而影片從此處開始,花了幾乎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述精神病院的埃莉·斯泰普教授如何對三人進行洗腦,讓他們相信自己並非超能力者,一切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

在這個階段,影片通過插敘方式回溯了三人的精神本源,又通過埃莉·斯泰普教授迷惑性的語言讓我們在相信與不相信中來回搖擺。

就在這冗長而枯燥的鋪墊之後,樓主以為終於要迎來高能結尾了,但沒想到,枯燥的劇情算什麽,電影的結局才是最大敗筆。

首先是那些雷聲大雨點小的反轉。

我們都知道沙馬蘭喜歡在結局設置反轉,《不死劫》中玻璃先生的正邪反轉,《分裂》中凱文第24重人格的反轉,都給人以深深震撼,也提升了影片的高度和質感。

但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過於自信的將前奏拉的很長,同時設置了幾個懸念,希望可以引出後面的大爆發,而樓主也確實被他這種手法唬住了,拉高了期望值。

比如有一個鏡頭暗指約瑟夫發現了異能者們某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但鏡頭馬上切換,讓我們留住一絲懸念;還有玻璃先生留下的那張字條,預示著在標誌性大樓上將有一場武林對決式的正邪大戰。

但當劇情進展到之後,我們才發現,約瑟夫關於異能者的秘密只不過是將凱文變成多重人格的鍋又甩給了玻璃先生;而玻璃先生設計的高樓正邪大戰變成了精神病院門前三個人的小搏鬥,場面十分局促,讓人一度懷疑劇組經費不足。

還有那些荒謬的死亡。

玻璃先生被野獸一拳打碎骨頭而死;野獸被一直想要感化他的凱西害死;大衛則直接被警察按在一個小水坑裡淹死,異能者前一秒還覺得自己能掀翻世界,下一秒就被無情滅掉,而且死的整整齊齊,讓人感覺更像是將人物強行寫死。

沙馬蘭這種十分鐘弄死三位主角,不留一絲余地的手法跟《權遊》作者馬丁大叔有的一拚。

此外,還有頗為工具化的三個輔助人物;話嘮無亮點,完全為劇情服務的埃莉·斯泰普教授,以及種種肉眼可見的漏洞和劇作上的不足,讓這部超英電影看起來像一盤廉價的速食大拚盤。

也是可惜了如此豪華的演員陣容和絕佳演技。

如果能完全無視以上所有硬傷和bug,樓主覺得和電光火石大場面的超英電影相比,《玻璃先生》的可取之處在於,它更像是一個思想領域的認知挑戰,讓超級英雄們跳出漫畫世界,與真正的現實短兵相接,看看會發生什麽?

超級英雄的存在是人類心中一個美好的信念——相信人的潛能無限,人的思想強大到可以左右生理。

而現實的代表則是電影中的“三葉草神秘組織”,他們負責扼殺這種異能者,讓人相信自己的平庸,以達到所謂的公平秩序,實則暗含人類的嫉妒、恐懼和自私。

讓異能者自我懷疑,也讓所有人懷疑他們的存在和善意,這才是現實中超級英雄們真正的境遇。

如同《水滸傳》中所有梁山好漢的命運,不是被招安就是死亡,曾經叱吒風雲抵不過現實的冰冷池沼,英雄們的窮途末路何其相似,所以他們最後必然會隕落,在現實中悲慘死亡。

影片好的一點還在於它並沒有停留在這種悲觀的世界觀中,而是通過最後的終極反轉給了我們一絲曙光。

玻璃先生通過代碼設計讓最後的這幕打鬥通過監控全程直播給所有人,讓人們看到異能者的真實存在,扼殺者能粉飾一時,不能粉飾一世。

就像漫畫世界改變了玻璃先生的人生,沙馬蘭也希望這樣的信念激勵平凡的你我:

超人不是一開始就是超人,異能者也需要一些力量來激發自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