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企高管離職潮背後:2018年創新高 房企人才需求漸變

高管出現變更的房企,又多了幾家。

11月23日,朗詩綠色集團(00106.HK)發布公告。向炯由於要專注於控股公司朗詩集團的總裁一職,辭去在公司的執行董事和總裁一職。

11月24日,華潤置地(01109.HK)執行董事吳向東去職華潤加盟華夏幸福的消息,在業界再度發酵。

不過截至發稿,華潤置地尚未有明確的公告和回復。而一旦坐實,華潤置地將會成為今年11月以來,繼俊發集團、京投發展(600683.SH)、光明地產(600708.SH)等房企之後,再度出現高管辭職現象的房企。

高管的變更,並非今年才出現的典型事件。事實上,地產從業人員的變動,自2006年以來就逐漸增多。據Wind公告統計,從1999年2月10日起至2018年11月23日,滬深股市和港股共有220家房企發布了總計2906條涉及公司人員變動的公告。

不過,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發現,2014–2018年,是變動的高發期。每年均有300條以上的變動公告。其中2016年和2017年,是歷史最高,達343條。而2007–2013年之間,則處在100–200條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董事長在內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包含非獨立執行董事)的變動,在2018年已經刷新了2016年的最高值,共有85家房企涉入其中。在2012年至2017年,則分別為24家、36家、32家、51家、70家和55家。

如此情況下,房企要如何應對?

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加劇

目前來看,人員變動頻繁的房企多數集中在滬深股市,且以中小型房企為主。

亞太實業(000691.SZ)居首位,該公司從2007年起直到2018年,每年平均有4條高管變動的資訊,高管更替最為頻繁。

其次是金隅股份(2009.HK),這家公司從2010年開始進入高管變動期,幾近每隔一年就會有執行董事的辭任。

其他變動頻繁的房企還有深大通(000038.SZ)、金科股份(000656.SZ)、中關村(000931.SZ)、世榮兆業(002016.SZ)、嘉凱城(000918.SZ)、昆百大A(000560.SZ)、中弘股份(000979.SZ)、億城股份(000616.SZ)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級管理人員的變動中,財務總監的變動在近幾年處在高位。

2005–2018年,共計有148位財務總監發布離職公告。而同期離職的董事長則為96位。

尤其是在2014–2018年期間,涉及財務總監變動的房企分別有20家、18家、24家、18家和20家。而同一時期,有董事長變動的房企數量則分別為7家、11家、13家、19家和16家,數量並不算多。

財務總監更換最為頻繁的房企是亞太實業和榮豐控股(000668.SZ)。前者在2016–2018年間,出現過5位財務總監的卸任,也意味著平均任職周期僅在7個月左右。

相比較而言,董事長的更換變動並不明顯。遠東股份(000681.SZ)、浙江廣廈(600052.SH)和嘉凱城3家變動次數最多,每家各有3位董事長被公告辭職。間隔周期最短的為嘉凱城,過去5年裡出現3位董事長辭職,平均任職周期為20個月。

2016年是上市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辭任最為集中的年份。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發現,分別涉及21家、21家和24家公司,是從2007年至今為止的最高。

從總數上看,總經理、副總經理變動的數量,和同期董事長變動的數量基本持平,均在100位左右。

總經理的變動上,亞太實業依舊排在首位,2008–2017年間出現過5位總經理的辭任。居於第二位的中弘股份(000979.SZ)則集中在2014年至2018年間發生總經理的變更,相繼有4位總經理辭職。

在副總經理層面,頻繁更替的情況也發生在亞太實業身上。此外,像中航地產(000043.SZ)和空港股份(600463.SH)這兩家公司從2010年至今分別出現了5次副總經理的變動。

其他公司的副總經理變動呈現出不同的特徵。泰禾集團(000732.SZ)和招商蛇口(001979.SZ)的副總經理變更集中在過去5年裡,而雲南旅遊(002059.SZ)時間更早,為2009年至2013年。

值得關注的是,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辭任在2018年走高。匯總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辭任的數據來看,涉及34位,創下自2007年以來(除了2016年之外)的高點。

呈現上升趨勢的還有總裁和副總裁的變動。2015–2018年間,是自2007年以來的新高,分別涉及21家、22家、20家和32家公司。

在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看來,當下的離職現象確實比過去稍多,但房企離職潮並不存在。此外,需要警惕的是,房地產行業可能正面臨中高管人才過剩的現象。

薪資的提升

有意思的是,中高管變動增加的另一面,是房地產薪資總額的不斷提高。

按照證監會分類的A股上市房企(數量每年在122–125家)來看,高管報酬總額在2010年至2017年呈現直線上漲。時代周報記者依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這8年分別為6.9億元、8.6億元、10億元、11億元、11.7億元、13.9億元、15.4億元和17.2億元。

在2010年至2014年,萬科(000002.SZ)的高管報酬總額連續處在行業第一位,在2013年最鋼彈到1.1億元,佔據了行業的10%。

綜合來看,像泛海控股(000046.SZ)、綠地控股(600606.SH)、金地集團(600383.SZ)、金融街(000402.SZ)、華發股份(600325.SH)等公司的薪資歷年來均處在行業前列。

不過增長本身主要依靠少數頭部房企來帶動。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發現,每年在行業平均薪酬總額之上的房企僅在30家左右,這也意味著,至少有75%的房企薪酬增長處在平均水準之下。

中國房地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房地產公司薪酬報告》認為,房企各個層級的離職率和薪水的增長率為正相關。有些房企為了留住員工會給予加薪。當內部提薪速度趕不上人才市場的薪水漲幅,最好的辦法就是跳槽。

同時,報告認為,中層流動性高薪資也虛高。“重招聘不重培養,跳槽漲薪模式不僅在業內造成人才流動率高、整體品質難提升,也進一步在增加企業招聘成本。”報告指出。

不過,相比Wind一級行業分類的其他十個行業,房地產行業的薪酬總額在2017年排在工業、可選消費業、資訊技術、材料業、金融、醫療保健之後,位於第7位,處在靠後水準。

警惕人才泡沫

目前來看,高管在加速流動的另一面,並未減少應屆生對擇業房地產的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在校招的門檻上也有所提升。高學歷、年輕化,是當中的典型特點之一。

比人中之龍湖地產在2019年校招中就明確規定,“仕官生”項目候選人學歷至少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仕官生”項目的海外校招由吳亞軍、邵明曉親自帶隊。

而有些房企並不滿足於碩士研究生學歷。比如碧桂園在2013年提出未來領袖計劃後,在2018年又發展為“千名博士在崗”。新城控股在今年則推出了“博睿計劃”招募應屆博士生。

時代周報記者匯總房企方面的反饋發現,房企逐漸著眼於長遠發展的考慮,加強了從內部培養人才。

“外部引入職業經理人可以最高的效率滿足公司對人才的訴求。但有些崗位完全應該從應屆生開始培養,除了用人成本因素上的考慮之外,應屆生也對企業文化有更高的認同度。”一中型房企人力資源總監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不少房企早就開始了對校招人才的培養。比如萬科的“新動力”、龍湖的“仕官生”、中海“海之子”、恆大“恆星計劃”、融信的“信力量”和“信之翼”、福晟的“福星計劃”。

呈現在今年房企校招上,一些新業務模塊崗位的招聘正在增加。

這跟房企自身發展的需求有莫大的關係。比如恆大在今年的校招上新增了健康、高科技產業等崗位;華潤置地和萬科加大了對長租公寓業務的崗位招聘;碧桂園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崗位。

“但培養應屆生畢竟需要時間上的成本。最後能夠做到企業的管理層,也是萬人過獨木橋。”業內人士陳良(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房企還是要注重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房地產行業本身並非沒有焦慮。儘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9%,但銷售增速開始低位放緩,同比增長僅為2.9%,供給的高增長與銷售的低增長呈現出背離。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在今年前十月銷售前20強的房企中,至少有8家明確進行了“優化員工結構”、“提高考核門檻”、乃至“裁員”的情況。

“房地產行業此前習慣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向管理要績效的思考。”陳良認為,房企的人力資源管理水準依舊存在較大提升太空,房地產行業需要向製造業學習,做到精益精準。同時,也要預防讓人才競爭演變為簡單的學歷消耗。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