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文藝作品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


進步的文藝思潮是推動文藝健康發展的動力,錯誤的文藝思潮是阻擋文藝健康發展的障礙。對於錯誤文藝思潮,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予以清醒認識,自覺地加以抵製和批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確保我國的文學藝術始終沿著正確航向前進。


當前的錯誤文藝思潮有的是長期存在的頑疾,有的是新近變體。其突出的特點就是無視價值、善惡不分、行為沒底線,用劣幣來驅逐良幣。對這些思潮的影響,須格外加以抵製,絕不能熟視無睹、掉以輕心。具體說來,大致有以下兩種:


抽象人性論思潮。這是文藝上的頑疾,長期受到批評,但至今沒有偃旗息鼓,且有泛濫之勢。文藝當然可以而且應當表現人性。但問題的關鍵是“何謂人性”,“怎樣表現人性”。人性是具體的,其真實本質是在綜合的社會屬性中展露的。純粹的肉體屬性,不是人的本質。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在批評黑格爾時還說:“‘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鬍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魯迅也說:“文學不借人,也無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還在階級社會裡,即斷不能免掉所屬的階級性,無需加以‘束縛’,實乃出於必然。”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把人的社會性和自然性、觀念性和動物性的關係弄顛倒,給文藝賦予純肉體的性質,否定文藝介入社會和人生的功能,這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抽象地表現人性和人的價值,離開具體的歷史境況和社會環境,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抽象人性論,是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文藝的常規症候。它拋卻了人性中一切社會、時代、歷史的因素,脫離人的社會實踐和社會關係而孤立地去描寫所謂超階級、超社會、超歷史的人,或把人性還原為動物性與生理本能,提倡抽象的“情”、抽象的“愛”,把所謂“人性深度”的開掘變成“性本能”的開掘,這類作品必定迫使文藝進入一條反理性、反藝術的死胡同。


不難發現,這一思潮常與“去價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隨。有的論者鼓吹文藝創作要“肉身化”、“私語化”、“欲望化”,主張將文藝引向對自然人性的張揚和對感官刺激的渲染;有的作品齷齪不堪,肮髒醜陋,肆意在抽象“人性”中撒歡打滾、樂此不疲。這種害人、害己、害藝術的思潮,我們必須加以戳穿和反對。其實,一切文藝創作都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互動,都是以藝術的形式反映生活本質,提煉生活中蘊含的真善美,從而給人以審美享受、思想啟迪和情感洗禮。作品的好壞,從根本上講,是由它反映與展現的精神和靈魂世界的優劣所決定的。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讓文藝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靠攏,不能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


隱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一個變種,它與文藝上“去歷史化”、“去主流化”、“去中國化”的傾向密切相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往往是通過文藝作品否認歷史規律,否定黨的長官,隻承認支流而否認主流,熱衷個別現象而否認事物本質,孤立地表現歷史中的局部失誤而掩蓋整體,肆意貶損英雄,抹殺先輩功績,抹殺民族奮鬥的歷史,消解中國革命的性質和意義。所謂隱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則是一種以更具欺騙性、更具隱蔽性形式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它在本質上同歷史虛無主義是一樣的,隻不過改換了手法、改換了策略,變得更加晦澀、更擅偽裝、更能迷惑人。隱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文藝作品,通常是借“翻案”、“反思”或“還原”之名,將正面的歷史空洞化、黑暗的歷史漂白化、潔淨的歷史汙穢化。它著意詆毀、任意塗鴉、輕蔑經典,在文藝領域造成極壞的影響。


作為一種文藝思潮,隱性歷史虛無主義作品在散布錯誤歷史觀和價值觀方面已呈現出一些特點:議題設定得更加廣泛,涉及的領域開始向生活底層延伸;手段更為巧妙、含蓄,喜歡以小見大、以偏概全、軟中透硬;傳播途徑和方式多發生在娛樂性或消遣性的網絡平台;打著“研究”或“探討”的幌子,表現出向所謂學術化方向轉移的架式。比如,有些文章,故意掀起一股“民國熱”和“民國範兒”熱;有些演出,大肆調侃和消解歷史上的紅色文藝經典作品;有些小說,把過去的歷史處理得渾渾噩噩、善惡不分、面目可憎;有的影視作品,視角傾斜,美醜翻轉,嘲笑英雄、揶揄時代、奚落歷史;有些論文,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藝理論的所有發展進步一棍子打死。凡此種種,都說明隱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文藝領域是無孔不入的,它消解人們的正確認識,吞噬人們的理想與信念。


錯誤文藝思潮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背景和原因,但歸根結底是由於疏離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造成的。如何克服和抵製錯誤文藝思潮的侵蝕與影響呢?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那就是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指導,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兩條是習近平總書記給文藝開出的健體強身、抵禦各種錯誤文藝思潮的有效良方,也是新時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新時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指針。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旗幟鮮明地指出和分析了文藝領域存在的各種弊端和消極現象,對妨礙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繁榮的錯誤思潮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他說“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要自覺抵製不分是非、顛倒黑白的錯誤傾向,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文藝創作中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這些分析和批評,是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實事求是面對問題、深入細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典範例,更是我們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辨析錯誤文藝思潮的有力武器。


針對“去思想化”、“去價值化”的錯誤思潮,他指出:“對文藝來說,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一切表現形式都是表達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載體。離開了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再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也是蒼白無力的。文藝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反映時代精神為神聖使命。”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離開火熱的社會實踐,在恢巨集的時代主旋律之外煢煢孑立、喃喃自語,只能被時代淘汰。關在象牙塔裡是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的。


對於文藝上虛無歷史虛無英雄的思潮,習近平總書記也發出了有力的抨擊之聲。他指出,在某些作品中,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醜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醜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豔、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製濫造、牽強附會,製造文化“垃圾”。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麽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他殷切期望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要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要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能做褻瀆祖宗、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他還明確講到,對待歷史須有史識、史才、史德,“文學家、藝術家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他們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要增強文化上的自覺和自信,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


“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只要我們把各種錯誤文藝思潮同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加以對比,就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說是最符合藝術規律的科學真理。要想認清各種錯誤文藝思潮,我們就得拿起馬克思主義這個分析問題的顯微鏡和望遠鏡。要想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不被各種錯誤文藝思潮所左右,我們就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解決文藝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我們應對挑戰、抵禦風險、克服阻力、化解矛盾的能力。那些認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只是意識形態說教、已經“陳舊”、“過時”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它只會給各種錯誤文藝思潮留下鑽空子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這就給了我們戰勝各種錯誤文藝思潮的法寶。


同時,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本質要求,因為唯物史觀始終堅持人民創造歷史。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把人民作為表現主體,滿足人民的審美需求,才能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家才會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文藝作品才不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才會對抽象人性論、隱性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影響產生強大的免疫力。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有正確文藝觀的指導,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將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筆端,懷有對人民的深厚感情,這才是決定文藝創作命運的大事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