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岩井俊二 | 《你好,之華》不是純愛電影

新媒體管家

當了幾年的人物記者,還是不太習慣語言不通的採訪。中間隔著一個翻譯,往往兩人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在說啥,lost in translation。當然,見面交流了,接收到採訪對象的眼神表情,還有整體散發出來的氣場,比隔著大眾媒體一鱗半爪的印象還是強太多了。

一場小小的跨語言對話尚且如此困難,由此聯想,像《你好,之華》這樣一個跨國合作的電影項目,不知道要涉及多少方方面面的具體問題。

不過閑言少敘,這次逮到一隻活的岩井俊二,來說說他給我的印象。

我覺得岩井導演是沉靜內斂的,他坐在沙發上不動,整個採訪的小房間裡,都似乎有了一種安靜下來的力量。

據說他在片場活蹦亂跳、到處亂竄,可不是那種隻對著監視器揮斥方遒的導演。這次和他合作的陳可辛、秦昊、胡歌等人在採訪裡都提到,他對現場的置景、布光,乃至某個牆上掛著的小道具,都會很仔細,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但對於演員的表演,他都會給出很大的自由度。這可能是很多好導演的共性吧。

拍《你好,之華》,岩井導演一直說壓力很大。現在不少日本導演到中國來拍片,比如拍攝《入殮師》的瀧田洋二郎,他很擔心的是自己做得不好,拖別人後腿。

《你好,之華》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它講述了三代人的故事,關於少年、中年、老年不同人生階段的感悟,其中涉及愛情、親情、友情……

它也是一個關於時光的故事,那些遺憾、錯過、失去,不可逆轉。你可以稱它為成長,也可以稱它為生命的輪回——即便電影的結尾,也不見得是人物最終的結局。

它也是一個溫柔包裹的殘酷故事,講了很多扎心的事情,但仍如冬日暖陽。那個躲在銀幕後面感慨人生的導演,始終是平靜的。他沉浸釀鬱,含英咀華,向觀眾傾吐自己這麽多年見識和領悟到的人生。

誠如監製陳可辛所說,這部電影是讓大家去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前半生與後半生。

在這個隆冬時節,我們可能正需要這樣一部影片,來為我們的心靈添點柴火。它摒棄了世俗的成功學評價標準,邀你一起來談談生老病死,談談生活的意義。

來看看我的一些問題,岩井導演怎麽回答:

關於“國際化”的問題

拍《情書》《四月物語》時,電影的日本色彩非常濃厚,當時製片人說,這種純日本的東西是不是只有日本人才能看懂?另一部《燕尾蝶》看起來倒更適合國外觀眾來看。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後來我就覺得應該對自己多一些信心,不必局限於本地觀眾,做海外的故事也許也不錯。

《燕尾蝶》

一直想在中國拍一部作品,但是沒有合適的題材。比如上一部《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也曾考慮在中國拍,但是考慮到職業設定等,太多元素不符合中國國情。

《你好,之華》一開始也並沒有想在中國拍,但後來從各種情節來看,我會覺得設定在中國也可以,於是就想試試看。這其中少不了陳可辛導演的幫助,從劇本策劃到找演員、找拍攝團隊,他從頭到尾出了很多力。

如何做到接地氣

我自己想的故事情節,很多不符合中國實際。具體操作時仰仗中國國內的工作人員的幫助,從情節、場景到人物的服裝等,中國工作人員給了我很多意見。

在現場,我會讓演員按照自己的意見先做一次,然後我根據他們的表演再做自己的判斷和加工。

一些小細節、小幽默的設定

關於電影中的小幽默我有定小小的規矩:在交流時,中國工作人員覺得好笑的部分,如果我理解不了、不覺得好笑,我就不會採用。當然,我覺得比較有意思,也要聽中國工作人員意見,他們覺得可以才會採用。

有趣的跨文化交流

電影裡有一場葬禮的戲,我覺得很震驚。中國的葬禮和日本葬禮太不一樣了,中國葬禮時間很短,具體規矩也跟日本很不一樣,比如說,長者就不太適合參加年輕逝者的葬禮。

風俗上、文化上的差異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有時候去旅遊,去商業街什麽的,其實中國和日本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文化習俗上就很不一樣了。意識到這一點,我覺得來這裡拍攝太好了,了解了很多新鮮的事物。

這部電影和《情書》的關係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要做一部和《情書》相像的電影。隻不過我開始想到了一個小細節,覺得似乎可以做一個和《情書》有點相似、但更加拓展一些的電影。

《情書》有很多人喜歡,我想給這些觀眾一些回饋。與其創造一個新的體系、新的價值觀,不如借用一些已經被證明了的舊元素。這是我的初衷。

《情書》

關於之南這個角色的一些謎團

在我心中,之南是挺純粹的一個姑娘。她很驕傲,一直走著一條不能回頭的路,但她人生中的平衡感可能沒有掌握好。

之南這個人物在電影裡沒有講太多,他中學之後的部分通過別人提到了一點,但很多被隱去。

電影中,有一本小說是關於之南的。這本小說真實存在,我已經寫好了。如果你想了解之南的故事,回頭可以拿來讀一讀。

之南在各方面都是一個很優秀的人,而之華可能比較普通。她喜歡一個人,也沒有得到對方的回饋。但普通人也擁有普通人的幸福呀。

反觀姐姐呢,她一開始是第一名,結局卻是崩塌了的。所以我拍攝這部電影,可能是對大部分平凡女性的一種聲援。

關於尹川這個角色的一些疑問

電影很有意思的“雙視角”,正如秦昊所言:每個人都是之華,其實每個人也都是尹川

秦昊飾演的尹川從文學青年到中年,是和我本人非常相似的角色。如果我沒有成為電影導演,我可能就去寫小說了,可能寫的書都賣不出去,然後就到了現在的年齡。

這個角色中凝聚了許多我親眼所見的事情,我身邊的許多同業者,有些人中途就放棄了,有些人還在繼續追逐夢想。電影中,尹川就處於是繼續寫作還是放棄的掙扎之中。

其實這個故事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也是尹川的故事,他作為一個小說家,遭遇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對他的選擇產生各種影響。我沒有把這個人物寫得特別有張力,但他可以說是一系列故事的見證者。

電影中印象深刻的場景

之華和文濤去追晨晨,有20多分鐘是漆黑一片,只聽到聲音。在看這一場戲外景的時候,綜合各種原因,我們決定隻拍一次,大家為此都很擔心。結果真的隻拍了一條,呈現效果和我的想象很一致。

在拍攝後半程的時候,要走一個長長的台階。這種拍攝對攝影師來說非常辛苦,我很擔心他堅持不住。場景裡還有兩條狗,我心裡想你們可千萬別出什麽狀況啊,千萬別看鏡頭,看鏡頭我就白拍了。結果,狗狗也非常配合。

關於自己在片場的親力親為

我很喜歡在拍攝現場下功夫,喜歡到處轉悠做點事。我會按照自己腦海中設定的效果進行各種調整,然後就是跑來跑去的,通過不斷嘗試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這些對我來說都很自然,只有周圍人看得比較清楚吧。

最後,作為採訪者我再嘮叨幾句。

陳可辛導演在評價岩井俊二時,一是稱讚他的審美眼光,比如在場景選擇方面,選出的地方都富有真實生活的質感,即便很破敗,都那麽美;第二是作為一個獨立電影人,對於這個行業的熱情和投入;另外還有在這個圈子浸淫多年,依然保持著一份獨有的天真。

講真,作為一個日本導演來中國拍的第一部電影,它既保持了岩井以往的影像風格,還真一點都不“隔”。本土化做得好,很大程度上也少不了陳可辛的把關吧。

和岩井導演面對面一個多小時,我覺得作為一個受訪者,他並非遊刃有余。他的話並不太多,遇到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並不會熟練的繞過去——這不是他最擅長、最舒服的狀態。他最投入的應該還是在電影的創作裡,以至於在片場,他可以不知疲倦地忙碌,專注到渾然忘我。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熱愛電影行業,並以此實現個人價值,但並不以成功者自居,不建議大家都活成他的樣子。就像在《你好,之華》中流露出來的,他推崇生活的多元價值,讓每一個人都真誠面對自己,將問候帶給像之華一樣的每一個普通人。

“之華,你好嗎?”“我很好。”

昨天推送了一條《你好,之華》(可參讀:岩井俊二到中國拍了部怎樣的電影?),看留言,我最有感觸的竟然是這樣一條。

——我很好,我們都要狠狠地好下去。

今日福利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說說你對岩井俊二的印象與期待,我們將挑選5位朋友每人送出1枚兌換券。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