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低估的哥大工程學院:全美各大學工程學院中排名第12

文/郭嬌(華東師范大學)

提起哥倫比亞大學,本科通識教育、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新聞學院赫赫有名。但有一個學院——工程學院被低估了。學院全名哥倫比亞傅氏基金(Fu Foundati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人文關懷

(Engineering for Humanity)

2017年5月,哥大工程學院慶祝建院150周年。

哥大工程學院的前身是一所冶金礦業學校,但它在過去150年從未缺席美國的飛速工業化,從蒸汽船、醫用X光射線、FM調頻廣播、盤尼西林的規模化生產、核潛艇,到修建紐約的第一條地鐵、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哥大“製造”有三大特點:技術突破,哥大工程學院鎖定了十大技術——感知、造影、可視化、建模、納米、模擬、材料、電子設備、機器人和數據科學;多元合作,與哥大其他院系的跨學科合作,與政府、智庫或其他組織的跨機構合作;國際影響,不限於紐約、美國,還給全球挑戰提供哥大方案。

比如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對空氣、用水、能源、食品、交通、住房等都將產生前所未有的需求。打造“更加清潔、健康、安全且宜居的城市”,是哥大工程學院的五大突破方向之一。

哥大工程學院院長博伊斯指出,人文情懷對工程教育至關重要,他說:“這能啟發年輕人參與工程事業,讓他們看到接受數學、科學和工程教育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推動自身的發展,影響地球的未來。”

大學生科研

(Undergraduate Research)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最新排名中,哥大工程學院在美國各大學工程學院中排名第12。現有全職教師173人,研究生2004人,大學生1425人,每年接受工程教育的哥大大學生僅300多人。這樣小而美工程學院,2015年院方公布的錄取率為9.9%,2018年下降至7%,申請難度僅次於MIT。除哥大光環、地處紐約和人文優勢,大學生科研也是哥大工程學院的一大吸引力。

哥大大學生科研分為學期與暑期兩類,主要區別在於每周投入的時間。學期科研貫穿整個學年,每周工作時間15至20個小時;暑期科研一般不超過三個月,每周工作時間鋼彈40個小時。

2018年哥大工程學院的暑期科研項目之一是建模印度新德里的空氣汙染極端情景。項目周期是五月中旬至七月底,每周工作35個小時,沒有報酬,可換算成學分。除了大四,其他年級的哥大工程學院大學生可申請,申請者要會Python或Matlab編程語言。在這個項目中,同學們要根據新德里的空氣汙染情況調整模型,具體工作包括整合排放、天氣、大氣化學文獻數據,建模,分析數據。

另一個暑期科研項目是利用滴滴出行數據,建模分析複雜的行為模式。項目周期是五月初至七月底,每周工作10個小時,算是“輕鬆活”,沒有報酬,提供學分。掌握Python或Matlab編程語言的哥大工程學院的在校生,均可申請。具體任務包括按格式與步驟提取、分析數據,用可視化工具呈現模式,生成表格、圖表與統計模型。

這兩個項目揭示了哥大工程學院暑期科研的“秘密武器”——掌握技術,Python或Matlab等編程語言是實驗室的敲門磚;跨學科合作,空氣汙染屬於化學工程領域,滴滴出行屬於土木工程,它們都要與電腦、數據科學、城市規劃等學科交叉;國際視野,來自中國或印度的國際學生,或在這兩個國家有過學習或生活經驗的同學無疑會“加分”。

文章節選自《大學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