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青島建設智慧城市,海信何以成為重要力量?

海信近來動作頻頻。

5月底,海信公布了一項深度混改方案,其旗下子公司海信電子控股將公開掛牌、增資擴股,如計劃順利,該公司將轉為非國有控股企業。這意味著海信的進一步市場化、靈活化。

近日,海信又面向青島政府提出了“倍增計劃”——幫助青島建設“智慧新生活之城”,並在2025年實現營收翻倍,破3000億元。

這一系列操作,似乎和人們最熟知的海信家電業務並不一樣。它究竟是怎樣一家公司?

51年的創新基因

海信的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於1969年成立,在職工僅10餘人、沒資金沒技術的情況下,通過生產半導體收音機開始了製造之路。

成立後的第二年,這家小工廠就通過學習與借鑒組裝出了黑白電視機,到改革開放初期,又與其他三家製造企業一起組成了“青島電視機總廠”,90年代正式更名“海信”。彼時,海信就建立起了在電視業務上的優勢。

2014年,海信推出了自主研發的ULED電視與雷射電視。ULED(Ultra LED)超畫質電視應用了新型背光技術,在色彩飽和度、對比度等畫質觀看體驗上均不輸OLED。從2015年起,海信發力於大屏護眼的雷射電視,畫質上實現了從單色到三色的突破,尺寸上覆蓋了75-150吋。柔性屏的浪潮中海信也沒有落下腳步,2020年初海信便在美國發布了卷曲屏雷射電視,還探索出首創的螢幕發聲技術。

此外,海信還有全球首台疊屏電視、6 路通話社交電視、雙屏電視等等創新產品。

在核心技術方面,很少人知道,海信在十幾年前就把握了自主“芯”。其在2005年發布中國首顆自主彩色電視芯片——信芯,又在2015年和2019年推出信芯二代和信芯三代。2019年,海信宣布將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斥資5億元,共同開發面向智能電視的SoC和AI芯片。

不僅是在自身齊全的家電業務方面有各類創新,海信還從傳統家電產品,轉型至“智慧家庭”概念。在打得火熱的AI+IoT領域,海信提出了“一個系統+一個大腦+多個終端”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Hi-Home,能夠將家中的智能終端如電視、洗衣機、鏡子,乃至於門鎖互聯互通,打造智慧廚房、智慧客廳、智能衛浴、智能門廳等多個智慧家庭生活場景。

截止到2019年,海信電視機已經連續16年中國第一,全球出貨量第四;海信冰箱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二,出口額全球第三;海信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9年全球第一;智能醫療CAS(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年智慧產業建設經驗

再看回本次的“倍增計劃”,事實上,海信幫助青島建設智慧城市並非從零開始突破。

談起智慧城市建設,可能華為、阿里、騰訊等更為人熟知,很少人知道海信已在此深耕20年,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技術積累。

早在2000年,海信就造出了智能交通信號調度系統。目前,海信在智能交通的市佔率連續9年都是第一,其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進入了147個城市,其中包括39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中的36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帆比賽在青島開展,海信的智慧交通項目在當時一戰成名,打敗西門子、泰科等國際品牌,在同等技術能力下,為國家節省了三分之二建設資金。2019年,海信還在貴陽建成了全國首個5G智慧街區。

除智慧交通外,智慧醫療也是海信的重點發力方向。海信憑借自身在圖像顯示方面的技術儲備,推出了CAS(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SID(外科智能顯示系統),打破了該類系列產品完全由外國企業壟斷的局面。在此之後,海信在輔助醫療方面還有多項突破,有數字化手術室、醫用顯示器、醫護終端等多個產品。就在疫情期間,海信醫療還搭建了感染病房遠程會診系統,幫助醫患的遠程問診,在山東省內50多家醫院啟用。

有了底層應用支持,海信要從智慧家庭開始,智慧的觸角延伸到社區、城市,形成全場景和全生態的智慧新生活。

應用先從示範區開始,目前,海信已與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密切協作,形成了5G+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頭雁工程”方案,包括了車路協同示範區、公交無人駕駛示範區等,主示範區共覆蓋了15種業態。

海信提出的“雲腦”架構,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慧應急、智慧建築、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都有應用。不僅能支撐海信自主建設的業務,在智慧旅遊、智慧政務等多個方面,還能與合作夥伴共享數據和業務算法。

新一線城市青島有何智慧前景?

據IDC的預測,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

在內地城市中,2019年在智慧城市相關支出投入最多的仍是北上深廣,但分析師也認為,受到技術、政策、政府組織架構變動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後的智慧城市新建設熱潮將從一線城市向下發展。

最明顯的例子是杭州和長沙。杭州借助阿里的優勢,2016年就開始試點城市大腦,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智能性上,杭州這個新一線城市絲毫不亞於北京上海。而長沙則是將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提升到戰略高度,吸納了多個先進科技企業的資源。

可以看出,政府搭台,企業發揮技術優勢,雙方合作共贏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絕佳路徑。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大量的人力、整合城市資源與產業生態,這個任務放到已在青島扎根51年的海信身上,可以說是最佳選擇。

在最新發布的2020年15個新一線城市名單中,山東僅有青島一個城市入選,無疑是走在發展前列。但細看會發現,青島當地的知名企業互聯網基因較少,仍以製造業為重。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海信的倍增計劃提出要自己拿地、建創新基地,匯聚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打通了智慧產業,才能給城市帶來新活力。

海信規劃出“一基地兩中心”創新生態體系,一基地,指海信慧灣新基建產業創新基地;兩中心,指海信利用視頻技術上打造行業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以及圍繞人工智能各類關鍵技術打造的智慧雲腦製造業創新中心。要實現上下遊企業資源聚集和協同發展,為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5年,海信目標是在青島聚集相關關鍵人才2000人以上,生態企業15家以上,生態企業產值超過300億元,還要為青島帶來3600億元產業集群。

一榮共榮,有了城市層面的生態繁榮,海信自身的營收翻倍至3000億目標便是順理成章。

而到落地應用層面,屆時青島從點向面推廣,將海信的技術能力應用至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教育、醫療等各行各業,構建AI+城市。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表示:“對於青島來說,海信不只是一家企業,海信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決定著青島城市產業的發展方向。企業和城市本來就是互相成就,全市上下必須站在這個層面上理解,全力支持海信的發展。”

海信將自己的命運與青島緊緊聯繫在一起,這是海信的機會與未來,也是青島的機會與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