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擊的產品力!華為“很嚇人的技術”究竟都有啥?

文/王新喜

WWDC 2018全球開發者大會與2018年CES大會開幕在即,眾所周知,WWDC是蘋果向開發者展示最新技術的盛會,iOS 12可以說是WWDC 2018最受關注的更新之一,但據當前的消息透露iOS 12可能會更新Face ID,對Animoji表情進行更新,並且進一步將Siri與系統融合,本質上依然是小幅度的迭代與更新。

而在代表著2018年電子消費品趨勢的CES大會上, AI/5G唱主角,而AI/5G技術所指向的主流產品依然是智能手機。

就在不久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說,華為即將發布一下很嚇人的技術,引發科技圈子的大猜測。今年注定是智能手機行業不平靜也或將迎來技術變革的一年。

華為手機的技術進階之路從Mate7開始引爆

過去很多年來,國產手機在軟硬體核心技術層面受製於人的形象一直未得到改觀。但唯有的例外可能就是華為。華為能長期穩坐國產手機第一的位置,本質是由它骨子的技術基因決定的。而如果我們去回顧華為終端的產品思路,可以看到它其實每一代產品都有突出的技術賣點。

華為Mate系列打出名聲是從Mate7開始,2014年,Mate7大賣引發行業轟動,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國產手機能夠在中高端價位立足,而當時,華為mate7搭載了6英寸1080P螢幕、麒麟925八核處理器、指紋識別模塊、全金屬封裝等技術賣點。而最大的賣點是華為自主芯片研發的加持。

其實早在2014年初,麒麟推出910芯片。而在當時,高通和MTK等主流芯片廠商仍在使用LTE Cat4規範,麒麟910卻早已經配備支持LTE Cat6規範的Balong 720多模基帶。

在2014年9月,華為發布麒麟925 SoC芯片,相較於麒麟920,925是八核處理器,首次集成了命名為“i3”的協處理器。這款芯片用在華為Mate 7上,解決了當時智能手機普遍存在的發熱、運行速度慢與能耗高等痛點,創造了華為Mate 7在國產3000價位上高端旗艦的歷史,全球銷量超750萬。

與此同時,Mate7中搭載了按壓式指紋傳感器,“一觸解鎖”和“指紋支付”得以首次在國產手機中同時實現,這些創新的技術賣點是Mate7能夠在當時與iPhone5s、三星S5的競爭下脫穎而出的關鍵。

華為Mate7 的火爆,推高了華為Mate系列的高端品牌溢價與它的技術標簽形象。

而到了華為Mate 9系列之後,又首次配備了華為自主研發的SuperCharge超級快充技術之後,此後SuperCharge也成為了華為旗艦機的標配。而當時華為mate9面對的競爭對手是改進幅度不大的 iPhone 7/iPhone 7 Plus,以及陷入燃損事件的三星,這讓 Mate 9 的技術賣點顯得格外有競爭力。

從徠卡雙攝到三攝:從破局到引路

拍照曾經是各大廠商都在主打的賣點,在多數廠商拚相機硬體參數的時候華為P9則拿出了萊卡雙攝,通過技術跨界聯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將智能手機拍照推向了新的高度,而華為也與徠卡在歐洲成立了聯合實驗室。

華為P9系列在徠卡雙攝以及人工智能處理器的加持下,照片的清晰度、畸變、抗眩光能力、細節刻畫能力獲得了質的提升,深度調教的黑白雙攝,引發了廠商跟隨,徠卡“濾鏡”給了華為在拍攝技術層面的差異化競爭點。徠卡雙攝由此成為了華為旗艦機的標配。

而華為攝影技術的進階還不止於此,今年上半年華為P20 Pro已經拿出了後置三攝影頭,其實現的3倍光學變焦以及5倍混合變焦可以讓遠處的細小物體可以拍的與近處同樣清晰,讓手機攝影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三攝正在引發蘋果的跟隨,早前據台灣《經濟日報》指出,蘋果正在為2019年研製一款帶有三個後置攝影頭的手機,搭配最高5倍混合變焦、3倍光學變焦(跟華為P10 Pro相同),三攝可能會僅限最高端的iPhone型號。而據元大證券分析師蒲得宇在最新一份調研報告中同樣稱,明年下半年的iPhone至少也會有一款配備後置三攝影頭。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華為每款新款旗艦的發布,也是伴隨著芯片技術的不斷進化與迭代。去年9月,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手機AI芯片,這款新品添加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計算速度比CPU快25倍,而能耗效率提高了50倍。也是全球首款4.5G、pre5G芯片。

與此同時,在麒麟970發布後的一個月,推出了搭載這款AI芯片的高端商務旗艦機華為Mate 10 和Mate 10 Pro,同時華為另一條手機產線榮耀系列,也推出了搭載麒麟970芯片的榮耀V10。

可以看出,華為的打法本質是實打實的技術驅動。其一,是每一代產品都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更新並搭載全新的技術亮點。其二是,從跟隨者向引領者的姿態邁進。比如說無論是三攝影頭還是AI芯片,華為都做到了全球首家,並且引發了其他廠商的集體跟隨。

總體而言,華為終端的產品思路的核心是通過基於未來趨勢與需求的預判投入研發形成技術成果,然後迅速在產品上落地,與用戶需求對接,帶動爆款,驅動品牌溢價上行。這是華為與其他國產廠商的區別所在。而華為依靠 Mate 系列、P系列在高端市場籠絡了一幫鐵粉,“高端人士用華為”的這種說法儘管有不客觀之處,但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華為成了身份和品質的象徵。

我們知道,華為每年的年報中,研發費用的投入都是亮點,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同比增長17.4%,約佔全年總收入的14.9%;華為在研發費用的增速方面過去五年一直穩定在14%~15%。從2010年至2017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分別為300萬部、2000萬部、3200萬部、5200萬部、7500萬部、1.08億部、1.39億部,1.53億部,一個詞,就是穩定增長,沒有大起大落。這本後本身也是技術研發加持帶來的均衡式增長。

“很嚇人技術”將帶來什麽樣的改變?

不久前,華為突然宣布有一項很嚇人的技術,余承東和趙明先後連發微博,稱這項“很嚇人的技術”將在6月發布的榮耀新品手機上率先使用,透露的資訊有幾個關鍵點:1,它將通過底層技術大幅提升產品的性能體驗;2,手機速度大幅提升;3,在6月榮耀新品上率先使用。4.華為2012實驗室提供大技術支持。同時榮耀手機總裁趙明也表明,搭載該技術的首款產品是新手機Honor Play,而這款手機會在6月6日正式發布。

很多人在討論這是不是華為的行銷手段,但是如果對華為這家公司的技術迭代路徑有過了解的應該知道,這背後本身就是華為的技術標簽已經深入人心的緣故,而技術的積累是可以從量變完成質變的。

在筆者看來,選擇以榮耀首發,這項技術從軟硬體層面協同的重大突破可能性會更大,畢竟華為在硬體層面AI芯片技術國內領先,而華為此前曾對安卓系統內核進行了開刀,搭載了一個叫做Machine Learning智能感知學習系統,能夠進行智能感知學習和智能行為預測。

所以,華為很可能會基於處理器芯片進行適配強大的軟體引擎,從軟硬體層面的雙向融合、從系統底層大幅提升手機速度。

如果這麽做的話,可能要在安卓底層大換血或者開刀,那麽安卓系統底層動刀是否會通過更換虛擬機的方式進行呢?過去余承東也批評了安卓系統採用Java虛擬機轉碼的做法,認為此舉大幅度降低硬體和軟體的數據交換效率,造成安卓系統流暢性不耐久,因為安卓系統基於開源適配不同硬體的需求,需要加入虛擬機去跑,因此就犧牲掉了硬體和軟體的數據交換效率導致變慢。

根據業內透露的相關資訊來看,華為很可能將虛擬機拿掉了重新設計安卓內核,使得計算速度大幅提高。從全面技術積累的角度,能夠有實力對安卓底層開刀的或許就剩下谷歌與華為了,而谷歌自然是基於其開放戰略不願動手,如果華為真的有本事解決安卓虛擬機編譯效率低的問題,那麽在智能手機發展史上絕對是具備變革意義的重大一步,因為它有可能徹底打破安卓系統流暢性不如iOS的短板。從這個意義來看,嚇人的技術並非言過其實。

從余承東用“天上飛”和“地下跑”的手機速度對比來形容,另一個可能性是,或許跟5G技術相關。畢竟傳說中5G速度是4G的100倍,5G技術需要應用到智能手機芯片與系統底層,從華為芯片的技術迭代速度來看,確實有這個優勢。而華為2012實驗室又主要面向未來3-5年的前沿技術發展方向。

華為與蘋果的下半場之爭

從以上梳理華為的技術迭代路徑可以看出,華為是國產手機最早自主研發芯片的廠商,第一家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的廠商,首家拿出深度調教的黑白雙攝與三攝的廠商,全球首家拿出AI芯片的廠商,首家進入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的國產手機廠商,也是首家在三攝技術引發蘋果跟隨的廠商、同時也或將成為首家打破iOS核心優勢的廠商,這構成了華為技術領先的行業地位。

對於一個崇尚尊重技術的國度而言,技術與產品上的持續突破不僅可以帶來國民感情的加分,也能在國內市場極大提升口碑與品牌溢價。華為的戰略高地是全向全球,基因是技術流,相信技術改變世界,這是中國企業界稀缺也應該尊崇的一種價值觀。

而智能機陷入停滯之後,未來必然就會面臨智能機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變革節點,商業模式往往會滯後於技術變革。在多年前,日本的NTTDOCOMO的i-mode的體系也是功能機時代令人稱道的封閉軟硬一體化商業模式。但後來蘋果拿出了基於iOS構建的架構在智能機觸屏體驗技術上的封閉體系的商業模式,摧毀了i-mode的商業模式,從根本上來說,i-mode不是敗於蘋果的模式,而是敗於蘋果的技術。

從華為的技術迭代步驟與節奏來看,從AI芯片及“三攝”等前瞻性技術開始,華為更像是新一代手機技術潮流引領者,從目前蘋果WWDC的發布會來看,蘋果依然在小修小補版迭代優化,但華為即將發布的“嚇人的技術”更可能指向的是蘋果的核心腹地堡壘——iOS。

眾所周知,蘋果相對於Android廠商而言最大的護城河在於iOS系統的穩定性與流暢性,而華為如果在Android系統底層解決了這個短板,卻可能將弱化蘋果iOS的核心競爭力,一旦突破iOS的護城河,蘋果的競爭優勢將大幅減少。

一旦在技術變革節點來臨,技術跟不上的廠商其商業模式往往會坍塌。而從今天來看,蘋果與華為在作業系統的底層技術之爭將極具看點。

結語:

過去很多年,蘋果一直是技術引領者,但從今天來看,國產手機的崛起路徑開始從掌控技術核心競爭力入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產手機也通過各種外觀的模仿來致敬蘋果。但超越,才是真正的致敬。過去中興芯片之痛已經引發了全民反思,而華為一直以來在技術上的堅持,卻可能恰恰是眾多廠商所不具備也應該是值得尊崇的一種價值觀與品質。只有真正掌握技術的公司,才能持續地為客戶帶來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者對華為即將拿出的嚇人的技術頗為期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