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費體檢變保健品詐騙,詐騙團夥謊稱有境外慈善基金會背景

文/南都見習記者 張勝坡 發自北京

近日,警察部門破獲了一起以免費體檢為名義進行保健品詐騙的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60餘名。這個詐騙團夥以發放贈品、免費體檢的名義吸引老年人來公司登記,從中選出經濟條件優越且獨居的老人,誘騙他們購買高價“保健品”。

警察機構發現,該團夥的足跡遍及天津、南京、常州、寧波、青島等十一個地市,共有12家分公司。全國範圍內有超過1000人受騙,涉案金額2000多萬。

南都記者從警察部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國警察機構共破獲保健品詐騙案件3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餘人,為受害者挽回損失1.4億元。

專騙經濟條件優越且獨居的老人

今年,江蘇省南京市警察局在梳理線索中發現,有公司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稱,可以免費為南京市65周歲以上離退休人員提供電子血壓儀、拐杖、輔酶Q10等禮品,還可以為他們做一次心腦血管功能評估,老年人來公司報名參加活動。該廣告引起了南京市警察機構的注意,他們迅速組織警力對該公司展開偵查。

經過偵查,南京警察發現了這個公司為老年人贈送禮品、免費體檢的真實目的。“該公司先以發放贈品的名義吸引老年人來公司登記,目的是獲取老年人的個人資訊”,據警察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介紹,該公司會對前來登記的老年人進行篩選,從中選出經濟條件優越且獨居的老人。

這些老人會被邀請參加免費檢測,一步步走入圈套。首先是所謂體檢,“他們會人為操縱檢測結果”,陳士渠說,該公司會找人冒充醫學專家,給老人講解心腦血管方面的知識。再根據假結果謊稱老年人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最後鼓吹他們銷售的“千金方元寶楓”保健品具有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療效,誘騙老年人購買,進而實施詐騙。

“他有一套話術”,陳士渠告訴記者,推銷人員會謊稱該產品為中國醫學權威機構研發,有四項國際專利,並享受“健康中國2030計劃”國家補貼,原本價格2987元一盒的“千金元寶楓”,對加入他們會員的人只賣987元。

推銷人員口中的會員是指加入他們所依托的公益性社會團體——“華康益壽託管中心”。“該公司對外宣稱自己是’公益性社會團體華康益壽託管中心南京站’,具有境外慈善基金會的背景,並稱其免費贈送的物資是境外富豪李某某讚助的”,陳士渠說。

然而,警察人員發現,所謂的“華康益壽託管中心”並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備案,“實際是非法社會組織”;具有境外慈善基金會的背景、免費贈送的物資系境外富豪李某某讚助等說法均系“子虛烏有”;“千金方元寶楓”產品外包裝上沒有藥字號和健字號標識,“既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品”。

“所謂千金元寶楓,經專業機構鑒定,主要成分是元寶楓植物油,成本僅60元”,江蘇省警察廳刑偵局副局長楊年虎在發布會上表示,該產品“對心腦血管疾病沒什麽療效,對老年人健康也沒什麽好處。

受騙人數超過1千人、涉案金額2000多萬

警察部介紹,該犯罪團夥以劉某和王某為首,足跡遍及天津、南京、常州、寧波、青島等11個地市,共有12家分公司,全國受騙人數逾千人,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

警察部對此高度重視,統一部署涉案地警察機構迅速核查案件線索,強化聯動。經循線追蹤、縝密偵查,警察機構掌握了該犯罪集團的大量犯罪事實和證據。近期,在警察部統一指揮下,江蘇、山東、四川等地警察機構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60餘名,現場繳獲偽劣保健品2000余瓶及大量账本、客戶登記資料,扣押人民幣現金300餘萬元。

受騙老人不願報案是現實問題

中國獨具特色的老齡化國情孕育了龐大的保健品消費群體。

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這些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原國家衛計委曾發布過一份《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這份報告顯示,每100個60歲以上老人裡有超過66個人患有高血壓,能夠控制自己血壓的人數不到15個;大約20個人患有糖尿病,可是卻有至少11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糖友”;有80個人的死亡和慢性病有關係。

這些老人對保健品情有獨鍾。2017年,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了一份《老年保健品消費調查報告》,根據調查報告,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內購買過保健品,13.8%的老人自述保健品消費超過1萬元,九成以上老人表示購買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為了更健康”。另據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

龐大的保健品市場需求也催生了各種騙局。陳士渠表示,一些犯罪團夥采取公司化模式運營,利用有些老年人關注養生保健,防騙意識不強等情況,以發放贈品、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旅遊為誘餌,套取老年人資訊,進而組織專人提供“親情”服務,騙取老年人的信任,並通過誇大、虛構保健品療效,打著高科技產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號大肆蒙騙老年人。

不過,這並不能隻怪老年人防騙意識差。中科院心理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韓布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標識,老年人頻頻中招保健品騙局,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是首要原因:犯罪成本低、監管漏洞大、甚至媒體與社區人員助紂為虐。

與子女的關係也是影響老年人是否容易被騙的因素,上述《老年保健品消費調查報告》就顯示,傾向非理性消費保健品的佔比隨著老年人與子女關係不同而變化:自述與子女非常親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為27.8%;自述與子女關係比較或非常疏遠的,此比例均達100%。

而這些老人遭遇保健品詐騙後,很多人都不會報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陳士渠也坦言,他認為受騙者不報警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老人深信所謂專家。一些犯罪分子假冒專家,專門講一些老年人沒聽過的專業知識,擴大一些病情的危害,讓老年人覺得問題十分嚴重,對專家的話深信不疑。“有的甚至被警察機構告知遭遇詐騙犯罪後,仍然覺得自己沒有被騙”。

第二,注重面子。有些老年人即使發現自己被騙了,但由於自尊心比較強,害怕被別人知道後遭人笑話,所以就不願意告訴別人。

第三,資訊閉塞。多數老年人獲取外界資訊的方法比較有限,不能及時了解掌握一些新知識、新事物,當犯罪分子利用這些進行詐騙犯罪時,老年人往往不能及時發現被騙。有很多人都是警察機構聯繫核查情況時,才發現上當受騙。

此外,很多詐騙團夥以公司化方式運營,有的在很上等的辦公大樓租了辦公場所,有的是在繁華地帶租店面掛招牌。一些老年人認為公司規模這麽大,有正規辦公場所和店面,不可能是騙人的,“但實際上,在正規場所辦公、有店面,並不能說明它是正規公司”,陳士渠提醒廣大老年人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