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複技術走向產業化,除了“美圖”還能乾點兒啥?

文|東方亦落

今年是達·芬奇逝世500周年,所以世界各地都已經或即將舉辦與之相關的紀念活動。最近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展覽“達·芬奇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落下帷幕。此次展覽採用了世界領先的收藏級數位複原技術,複原了包括《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在內的17幅達·芬奇的名畫。

說起複原技術,很容易讓人想起最近在網絡上火爆異常的AI修複技術。人們用了有修複功能的小程序複原了許多民國時期以及老牌港星的照片,使得原本模糊的影像以清晰的面貌呈現在眾人眼前,從而更深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天然質樸的美麗。

似乎從那之後,修複技術就迅速火爆起來了,許多人似乎沉迷於這種技術,寧願在修複時“排隊”也要感受一下“科技的力量”,甚至都快成了新產業了。修複技術受關注的原因自然離不開高科技的賦能,但其驟然火爆更是由於人們的“懷舊”心理。

不過“修複”呈現出演變為大產業趨勢的更深層原因,遠不止是它能讓舊圖像更美或是迎合了大眾的需求。從它可以被應用的領域來看,未來的修複技術在高科技的賦能之下,還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使人們的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轉變。

修複技術驟然火爆,科技與情懷是重要助力

此次修複的17幅達·芬奇名畫,均來自於烏菲奇美術館、盧浮宮等世界級博物館。這種級別的場館中收藏的名畫自是不可能隨意移動到其他地方進行展覽,此時收藏級數位複原技術就派上了用場。

該技術是通過高清拍攝和仿真原大輸出技術對畫作進行高質量的複製,最大程度上還原畫作的質感與色溫色調。這種收藏級的數位複原技術需要體現物理方面的真實感,因此對數據采集環節的精度與保真度要求極高,對於印刷、紙張等方面的要求也是近乎嚴苛。也就是說,沒有相對成熟的技術,這種複原根本就無法完成。

當然,這種技術屬於“收藏級複原”,生活中多數人都接觸不到也用不上。但前段時間風靡全網的“AI修複技術”從性質上來看與“修複名畫”是相近的。雖然不能也不必達到修複達·芬奇作品那樣高的標準,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技術依然不可小覷。

前段時間,“AI修複王祖賢”、“AI復活張國榮”等話題被引爆,短時間內就獲取了上萬甚至上億的瀏覽量和閱讀量。這主要是因為一款名為“你我當年”的小程序,它可以用AI技術修複那些模糊不清的老照片。

最開始貌似是作家馮唐的一條微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這條微博的最後一張圖片中附上了小程序碼。

說穿了,這款程序用的就是AI圖像技術讓老照片的畫質增強,提升模糊圖像的視覺清晰度和細節。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想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用到許多技術,如去噪、色彩增強、高幀率重製、智能上色等。

此外,想要修複一張圖片,需要排隊等待,這個時間有時候可能會顯示為二十幾年之後,當然實際上並沒有那麽長時間,但幾個小時的等待還是比較“煎熬”的,不過網友們卻依然願意等下去,可見技術修複的魅力。

然而,不斷上漲的用戶數讓等待時間越來越長,於是有用戶主動提出通過付費縮短時間。“你我當年”的程序員采納了這個意見,推出了“極速版”,一張照片1元錢人民幣,保證用戶上傳的照片能在當天就得到修複,既節省了用戶的時間,又增加了平台收入。

從實際情況來看,AI修複技術是因為小程序的火爆才被大眾所熟知。不過這個技術並不是剛剛出現。2018年,NVIDIA開發了一款能夠迅速無縫填補圖像殘缺部分的AI程序,能夠使用“有效”像素確定細節的位置,並且通過訓練有素的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能力,推測出需要還原的布局。修複的效果不敢說是十全十美,但絕對可以看作是修複技術發展過程中一次大的飛躍。

這種修複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靜態圖之上,還可以用到視頻中。

去年,俄羅斯互聯網巨頭Yandex就採用修複技術提升了一批蘇聯老電影的畫質,經過處理之後,演員的毛髮和衣服紋理都能清楚地顯現。

在前段時間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愛奇藝影業與江蘇華夏電影膠片修複技術有限公司聯手修複的4K超高畫質版《三毛流浪記》展播,引起各界對老電影保護議題的關注。此外,愛奇藝還推出了ZoomAI視頻增強技術,主要應用於視頻畫質的修複和增強,修複了《地道戰》、《劉胡蘭》等老電影和《大宅門》、《闖關東》等十幾部優質的電視劇,並通過AI算法對一些優秀的動漫作品進行智能插幀,極大地提升了這些視頻的清晰度和流暢度。

在“複原圖像”的過程中,技術的加持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點,卻不僅僅是因為技術,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所展現出的成果勾起了人們的懷舊情緒。

那麽人們“懷舊”的動因是什麽?如今的社會,科技先進、交通便捷,人們的經濟水準提升了,幸福感理應提升。但新的階段自然會產生新的問題,高房價、就業壓力、金錢至上、娛樂至死......新思潮接踵而來,我們還沒來得及適應,就已被卷入其中。

這一切都讓人們更懷念從前的生活,即使身處其中的時候也未必覺得有多幸福,但當它成為回憶之時,人們會自動剔除糟糕的部分,隻留下美好的,並從過去的時光中尋找安全感,緩衝當下的壓力。

因此當修複技術將舊時光愈加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自然就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面對那些並非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美”的時候,也會讓這兩年面對“網紅臉”早已審美疲勞的人們得以喘息,思緒暫時可以棲息在從前的歲月中,那種溫情是現代的流水線無法給予的。

“修複”的市場如此之巨大,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平台加入這個行列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如今“修複”並不僅限於被熱度推動的水準,而是有逐漸演變為大產業之勢。要達到這個層次,並不是“美圖”技術與大眾的情懷就能支撐得住的,其背後必定有更深層的原因和更大的動力。

不止能“美圖”,修複技術還有更多用武之地

要說“修複”的作用,可不止是將老照片和老視頻變清晰,或是將那個年代的男神女神變得更美。它還有更多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並且能由此產生更大的價值。

今年4月,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聯合完成了一台為心髒病患者“補心”的手術。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是全中國第一例在“AI+5G”技術的加持下完成的手術。在這場手術之前,用到了自主研發的全自動AI去噪以及建模軟體一鍵完成建模,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6小時縮短至2分鐘以內,還自動生成了能被3D印表機識別的3D數字心髒模型。

負責該技術的團隊與醫院合作,通過圖像壓縮與分割提升準確度,並使用了注意力神經網絡對圖像采取了去噪措施,還通過VR、3D列印等技術對手術的進展實現實時、動態的指導。

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拯救一個隨時面臨死亡的心髒病患者。別看只是心髒上長了一個孔,卻導致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所以手術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仔細,而複原技術在其中就派上了大用場,也讓手術相當成功。

可以想見,複原技術在醫療方面會逐漸普及,尤其是對一些精細複雜的手術更是有很大幫助,這能挽回許多人的生命,對全球醫療事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助力。

除了在醫療方面有所助益之外,修複技術對人們追溯歷史也大有裨益。

今年1月,來自瑞士與德國的研究團隊聯手以計算機建模技術和3D掃描技術探索史前動物的行走方式和生活細節。主要是實現數據采集、仿真模擬、步態解決和機器人化幾個步驟,其中包括對化石和足跡標本進行3D掃描獲得數字模型,為幾種現有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拍X光片,通過相關技術分析其運動過程中骨骼及關節狀態,通過步態模擬系統以“排除法”縮小範圍,最後通過機器人驗證結果的合理性,如步態是否平穩、能否與化石上的足跡高度契合等等。

根據類似的技術,人類還可以對許多古墓中發現的骨骼進行修複,還原歷史人物的容貌,以及那些原本只存在於史書中的古代建築的“真容”。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麽現代人就能對歷史有“沉浸式”的體驗,而不必隻從故紙堆中尋找從前的痕跡,這對於人類學和文化的發展均有重大意義。

由此可見,修複技術的作用遠不止“美圖”那麽簡單,從更高的層次和整體的發展來看,這種技術有著更多用武之地並且能夠產生更大的意義。

不過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修複技術如今火爆非常,也並不代表它在技術層面上達到了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程度。所以需要通過人們的努力不斷在其中加入新的技術,才可能達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狀態。

例如即將到來的5G就是一個不錯的媒介。上文提到的數位複原技術,如果有了5G的加入,會達到一個更高質量的應用水準。因為5G可以提供更大的帶寬,有助於實時數據的采集與瞬息變化的捕獲,在5G的高速網絡之下,那些無法移動的文物和歷史遺址都能迅速傳輸到任何一個角落,讓更多的人即使無法到達現場,也一樣能有優質的精神體驗。

此外,心髒修補手術的成功,也是因為有5G傳輸的實時超高清手術畫面,才能讓專家完成遠程指導。隨著5G技術逐漸普及,修複技術在醫療領域也能被更好地應用。

總的來說,在高科技作用的“修複技術”下,人們可以有更健康的身體,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更清楚地感受光影所留下的經典,更準確地了解人類社會的演變進程,甚至更明晰真實的歷史,而從未來的角度來看,這些寶貴的現實與精神財富將會成為全人類的“遺產”,代代傳承下去,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