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吃黑木耳、銀耳當心細菌中毒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如何預防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秋季食用木耳、銀耳等食物應注意預防細菌中毒。

剛剛過去的8月,朋友圈有一條瘋傳的消息稱,「杭州一家因為吃涼拌木耳出現食物中毒,一個孩子因為多臟器衰竭而生命垂危,處於急救狀態。」這一事件就是因吃了被椰酵假單胞菌汙染的木耳所致。

什麼是椰酵假單胞菌?吃了這種細菌汙染的食物為何會導致中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預防發生嗎?


椰酵假單胞菌能產生致命毒素

「椰酵假單胞菌」是一種細菌,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那是一種用大豆和椰子粉發酵做成的食物。

這種細菌本身並不致命,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黃素。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腦、腎等臟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如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等。嚴重的可能導致肝昏迷,中樞神經麻痹,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攝入的毒素越多,癥狀就會越嚴重。由於沒有特效藥,因此中毒的患者死亡率高達50%以上。

最可怕的一點是,「米酵菌酸」毒素耐熱,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120℃高溫處理1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三類食品易產生椰酵假單胞菌

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有三類食品如果被環境中的微生物汙染,容易發生椰酵假單胞菌中毒。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二是變質銀耳、木耳;三是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木耳,也包括銀耳,香菇、蘑菇等菌類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在環境溫度較高時,它們在泡發過程中就可能被椰酵假單胞菌汙染,發生中毒。

從目前我國的數據來看,發生的椰酵假單胞菌中毒均為家庭自製發酵食品或個體銀耳栽培戶自食變質鮮銀耳所致,尚未發現因食用工業化生產的發酵食品或市場流通的乾銀耳引起的食物中毒。

如何避免椰酵假單胞菌導致中毒?

■家庭自製穀類發酵食品類

1,不可使用霉變的玉米等原料。

2,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

3,磨漿後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

4,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汙染。

■木耳或銀耳類

1,一定要先將其表面清洗乾淨,再使用乾淨的容器和水泡發,不要泡得太久,以防微生物大量增殖。

2,一次不要泡發過多,吃多少泡多少,儘快吃完。如果24小時內吃不完,最好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冷凍室保存。

3,泡發過程應當勤換水,避免出現渾濁、發黏和異味,一旦發現就意味著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一定丟棄不用。

4,不要食用自採的鮮銀耳或鮮木耳,不提倡消費者自購木耳菌種自行栽培、食用,因為普通消費者缺乏栽培知識,無法科學控制木耳的培養環境(如溫度、濕度等),存在細菌汙染及產生毒素的風險。

5,如吃後感覺不適,應儘快催吐洗胃,及時送醫院救治,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本報綜合整理)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