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幸福產業有了「健康邊界」

首席記者 姚常房

作為六大幸福產業和健康中國建設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健康產業關係國計民生,市場潛力巨大。4月,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健康產業統計分類(2019)》,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教授表示,健康產業的概念和分類是我國首次提出並付諸實踐的。其貢獻在於對健康產業的概念給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界定;在分類過程中,考慮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世界衛生組織對衛生業的分類方法。

產業鏈以健康為核心

「沒有分類前,不少地方對健康產業的內涵、外延理解得不準確,不利於產業發展。比如,有的地方將健康產業當成一個筐,什麼都往裡裝;有的分類又太狹隘,將健康產業僅僅理解為生物醫藥製造業;還有的打著健康產業的幌子,事實上只是在做房地產。」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說。

事實上,國家統計局曾於2014年發布《健康服務業分類(試行)》,但近幾年健康產業的細分產業越來越多,新業態不斷出現,與其他行業的融合不斷加強,而且此分類辦法也無法與修訂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相銜接,亟須進一步補充和調整。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表示,《健康產業統計分類(2019)》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從產業鏈的角度補充了健康產業所涉及的第一、第二產業內容。比如,健康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包括動植物中藥材種植、養殖和採集等。同時,為突出健康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特點,豐富調整了健康服務業等服務業內容。

梳理統計分類發現,健康產業被劃分成13個大類、58個中類、92個小類。其中,第一產業包括中藥材種植、養殖和採集大類中的1個中類;第二產業包括醫藥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健康用品、器材與智能設備製造,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建設4個大類;服務業包括醫療衛生服務,健康事務、健康環境管理與科研技術服務,健康人才教育與健康知識普及,健康促進服務,健康保障與金融服務,智慧健康技術服務,藥品及其他健康產品流通服務,其他與健康相關服務8個大類。

健康產業鏈到底要延伸多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說,在確定健康產業範圍時遵循了幾條基本原則:一是產品和服務的直接或最終用途是維護和改善人的健康狀況,與健康直接和高度相關;二是以醫療衛生技術、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基礎;三是產業鏈劃定原則,即在健康服務業基礎上,延伸至不因為物理形態等變化而改變其健康目的和功能,如可以延伸至中草藥種植業和養殖業,但不能延伸至鋼材的生產製造;四是依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有關文件提出的重點任務,結合當前健康產業發展形成的新行業、新業態,比如新增加的智慧健康技術服務包括4個中類,分別是互聯網+健康服務平台、健康大數據與雲計算服務、物聯網健康技術服務、其他智慧健康技術服務。

鮮祖德說,將物聯網、智慧健康、雲計算、天使投資等最新的科技與金融成果納入進來,將使其在健康產業中正在和即將發揮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體現,同時使健康產業分類更具有前瞻性和適用性。

分類從花費向服務轉變

事實上,此次健康產業分類研究制定過程中克服了諸多困難。

毛群安說,如何對醫療衛生服務進行分類就是個難題。「是按醫療機構來分類,還是借鑒國際標準從治療服務、康復護理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等角度分類?」如果按照醫療機構分類,統計數據比較容易獲取,但醫院衛生總費用越高,代表醫療衛生服務越好,這是普通消費者所不能接受的。為此,統計分類在考慮我國健康產業特點和實際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吸收了國際做法,將醫療衛生服務從簡單的醫院羅列,細分為治療服務、康復護理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等。儘管統計數據不易取得,但實現了醫療衛生服務分類從花費向服務的轉變。

鮮祖德表示,這種調整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有利於未來進行健康產業國際比較,按照服務功能進行分類,更符合國際衛生服務分類體系;另一方面有利於與我國現有的衛生費用核算體系對接,有利於下一步按照國際做法,基於功能法衛生費用開展健康產業核算。

健康產業範圍如何界定?是隻包括與疾病防治相關的內容,還是將環境保護、汙染治理、環境衛生等內容納入?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各方。對此,鮮祖德表示,統計分類強調健康產業產品(貨物和服務)的最終用途是維護、改善、促進人的健康狀況,與健康直接或高度相關。據此,環境保護、汙染治理、環境衛生等內容應當納入健康產業。

在如何與其他分類相銜接,突出反映健康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方面,統計分類也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大類「健康促進服務」下設置的中類「體育運動服務」,就與同期發布的《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進行了銜接。

後續工作將快步跟上

《健康產業統計分類(2019)》公布實施後,一系列配套工作將快步跟上。許憲春說,在此分類基礎上,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將轉為產業核算。其中,如何將現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包含的健康產業部分按照合理的指標進行劈分,將是核算階段的難點。

鮮祖德表示,國家統計局將積極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探索解決健康產業增加值核算中的基礎數據來源等問題。初步計劃,根據已有基礎資料情況,先行開展健康產業中的健康服務業增加值核算,待健康產業有關統計調查制度完善後,進一步研究制定健康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全面開展健康產業增加值核算工作。

鮮祖德說,健康產業統計分類是健康產業統計核算的基礎,是監測健康產業發展狀況、制定相關政策及加強宏觀管理的基礎,也是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統計核算體系的重要內容。其實施有利於規範和加強健康產業統計工作,確保健康產業統計範圍和口徑全國統一、數據可比,提高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和政府統計的公信力,滿足新形勢下對健康產業統計工作的新要求,為推動健康產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統計保障。

毛群安表示,健康產業子分類是未來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比如,智慧健康方面可以分成智慧健康技術服務、智慧健康醫療服務、健康智能設備製造等,因此智慧健康這個細分產業又跨了一二三產業,且跨了不同的服務門類。國家在支持智慧健康服務發展過程中,如果單純看智慧健康技術服務這個分類,是難以反映產業整體發展態勢的,這就需要將所有門類放在一起整體考量,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但是,這項工作開展起來有難度,需要將整個產業類型搞清楚,然後進行細分,同時與國民經濟的小分類進行對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