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超越政治學 大象公會

給楊超越投票,給川普投票,或許是同一種快感。

文|兔透射

今年最火的綜藝節目《創造 101》完結了,在煽情演講連篇累牘的總決選現場,11 個女孩「成團出道」,變成了新組合「火箭女孩」的成員。

從那個周五晚上至今,人們討論最多的,不是佔據 C 位的孟美岐,也不是排位與粉絲氪金額度不匹配的「鵝選」,而是:「為什麽會有楊超越?」

但這與其說是疑問,不如說是抱怨,這個節目開播以來,楊超越票數一直穩居前列,以至於黃子韜拿著寫有第三名名字的卡片,把宣布其歸屬的權力讓給了現場尖叫的粉絲。

也正因為如此,事後所有圍繞這個「問題」的討論都與回答它無關。他們關注楊超越,關注她背後的運作者,卻很少關注楊超越粉絲真正的想法,哪怕他們早就在網上解釋過了。

101 政治學

人稱「土創」的《創造 101》,從韓國買來版權時,就帶上了與原版不同的色彩。

這是韓版PRODUCE 101最終出道團體 I.O.I 的畫風:

這是節目裡的群舞:

值得一提的是上圖五個都沒有出道成功。

韓版 101 體現了韓國女團生產工業那套流水線標準:漂亮、性感的女孩,經過嚴格的歌舞等訓練,給觀眾帶來最直接的觀感刺激。K-pop 近年在美國大火,與韓國女團毫不回避軟色情與性誘惑的特徵緊密相關。

但土創不是,它在選材方面有意無意地做到了多元化,最終成團的火箭少女,審美取向也並不統一,有中性化的 Sunnee,有眼睛細長的 Yamy,也有跳舞像做廣播操的楊超越。無論「鵝選」內幕是否存在,她們能走到這最後一步,背後都有堅實的粉絲氪金投票基礎。

有多元化,就有價值之爭。儘管汲取了過往選秀節目遭廣電打壓的教訓,土創從頭到尾都不敢提起「投票」二字,而是改稱「點讚」,但它卻做到了選秀節目已多年未能再現的 2005 年超級女聲盛況:讓不同審美觀、價值觀的擁戴者在同一個綜藝節目裡投票來表達其意識形態。

加上時代變遷,土創政治學比起它懵懂的前輩,要激烈得多。

我們追星,你們苦口婆心

雖然最終排位只是第三,楊超越儼然佔據了土創政治學的 C 位。

從第一期節目喊出「全村人的希望」後,她就成了「村花」,她的粉絲成了「村民」,加上她本來就是家裡沒什麽錢的農二代,這樣的身份設定讓他們在喜歡嘲諷「你弱你有理」的社會擁有了一種「我弱我怎麽了」的太空。

▍實際上,「全村人的希望」在一年多以前就是網絡用梗,遍布於 MOBA、吃雞類熱門遊戲裡,楊超越所在的女團 CH2 經常為遊戲展月台,她的老闆完全有理由挪用這一 slogan。

外界聲稱的負面人設,在這個太空裡都有另一種解釋:

外界:「楊超越沒實力還不努力。」村民:「她有努力呀,天賦差的人努力不到優秀就不算努力了嗎?」

外界:「她靠哭上位。」村民:「她不是只會哭,否則胡彥斌為什麽要說選『心智相對成熟』的她?」

簡而言之,材料都是同一部節目,就看你的解釋體系是什麽。

討厭她的人就傳播「白癡,一頭豬,只知道哭」,喜歡她的人卻傳播這種截圖:

選秀節目的主旋律從來都是努力、藝術與夢想,楊超越的主旋律卻是生活不易請您打錢,村民們熱衷於強調他們的村花real,能在普通人會哭的時候哭,在製作方打算煽情的時候說出實在話。

他們喜歡把她類比為日系偶像,與相對冰冷的韓國造星工藝不同,日系偶像,尤其是不太顯赫的日系女偶像靠的不是才藝,而是與粉絲共享的歸屬感,是落伍人群的撫慰。

▍一則廣為傳播的日本地下偶像故事

但自我設定是一回事,有沒有外人配合是更重要的另一回事,娛樂業的anti比pro更值錢,楊超越的幸運在於她很快就享受到了免費的無窮無盡的anti。

正如一個楊超越粉絲在知乎上坦承的:99% 的村民,都承認他們的村花沒實力沒能力,他們看楊超越,只是看她樂而已。

然而,他們卻可能因為這個單純的樂子,因為初期並不深沉的熱愛,承受其他節目觀眾苦口婆心的勸說乃至謾罵。

一個路人粉,聽到這樣的勸說,會是什麽反應?

娛樂業的鐵律:一黑頂十粉。苦口婆心的anti們並非不懂,畢竟,當年他們的父母、老師、長輩也是這麽勸說他們不要追星的,聽完勸,他們都更狂熱了。

不過,為什麽是楊超越,anti能那麽多?單純因為她沒有實力嗎?

全網diss= 全網宣傳

《創造 101》這樣的選秀節目,選手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在一眾魅力女生中脫穎而出,讓觀眾記住自己?

而楊超越因為實力不堪,稀裡糊塗地就解決了這個難題。無需她的村民,有的是人為她高呼「楊超越就是靠臉」「楊超越是土創第一大花瓶」。

2018 年了,說人「靠臉吃飯」真的還算罵人嗎?

如果沒有這些diss,單看外表本身,楊超越其實並不突出。

官方投票通道的大頭照,她只是鄰家女孩的樣子,與其他選手相比,談不上任何優勢,可能還顯得魅力不足。

這還是靜態圖,動起來的表演,欠缺訓練的楊超越更上不了台面:

無論喜不喜歡楊超越,觀眾根本看不到她在舞台上表演誘人,她能跟上動作保持表演都困難,拿什麽誘人?

每當有人要解釋楊超越為什麽被人喜歡,都特別粗暴地指向其粉絲:「直男唄!」可是直男看女團圖什麽?他們圖「腿玩年」,楊超越跳舞,只能算「劃水」,何來「物化」趣味?

然而,這個粗暴解釋,才是幫楊超越的村民堅定投票決心的究極動力。楊超越進前三,應該謝天謝地謝人,其中一個人,是她登上出道金字塔前最後擁抱的王菊。

土創在選材階段,打造了多元並鬥爭的政治學,這種政治學的首次高潮就是王菊,一個未必有革命家自覺的革命家。

在逆風翻盤之前,王菊只是一個有歐美范的大姐大,除了氣勢十足的首次亮相,並不為人注意,逆風翻盤不但讓她留在了土創舞台,還牢牢與女性主義、LGBT 等歐美左翼運動綁在了一起。

革命家往往做不到準確闡述他的革命目標,土創革命家亦然。王菊號稱「重新定義女團」,那她的新定義是什麽,這個問題至今懸而未決。與王菊相關的絕大多數議題,都是由她的粉絲創設的。

革命第一槍,就射向了傻白甜楊超越,雖然沒明說:

但不憑好看,王菊憑的是什麽呢?若只看這番話,她似乎憑的是實力,那並不革命,早在 2004 年第一屆超級女聲,這類爭議就不絕於耳——那還是個隻選歌手的節目。

她粉絲的發揮才真正切中革命要義:向前進,為了一大堆雲裡霧裡的哲學概念!

這到底是一個選女團的節目,不看顏值也要看唱歌跳舞,逆風翻盤時,單論實力,王菊在剩下選手中也只是中等偏下的水準,氣場再好,也不會把她推多高。興奮了一個多星期後,她的革命漸漸偃旗息鼓。

但針對楊超越的戰爭,卻更為變本加厲。此前,楊超越和她的村民們還只是「不努力」,現在,他們已經是「獨立女性的敵人」,是「男權社會的奴才」了。

尤其是女村民,被畫像、定調,被挖苦她們deplorable的人生。

當我在朋友圈,看到楊超越變成一個政治化的 icon,只會對她表示同情,我不是她的粉絲,也無法成為她的粉絲,因為哪怕在為寫這篇文章查了她大量資料後,我都記不住她的樣子,美岐、宣儀則完全沒這層障礙。何況,狂熱的意識形態宣傳,我也見得多了。

但村民不一樣,他們大概率不熟悉那些術語,不少女村民平時恐怕也自認女性主義者,只是因為喜歡一個明星,巨集大概念就從天而降,把他們砸懵了。

這還只是「批判的武器」,與之同時,楊超越還引來了「武器的批判」。

等村民醒過神來,除了拿起手機多投幾票,他們還會做別的反抗嗎?

偶像的金字塔

楊超越登上了土創的金字塔,一種看似同情她的聲音也隨之出現:她的粉絲把她推到了一個不恰當的位置,她真的會快樂嗎?

是呀,楊超越的實力注定拖隊友後腿,她會不會很難過?她現在的處境可能不是主動選擇,而是被動承受了粉絲們「扭曲的愛」,高處不勝寒,太心疼了!

《楊超越變形記》就基於這一邏輯,它並非始作俑者,每逢有人意外得到了他們「不該得到」的「高位」,媒體就充滿善意地同情他:你驚惶不驚惶?你害怕不害怕?

好像沒什麽問題,除了太不講常識。

楊超越可不是今年才出道的,她早就加盟一個不紅的十八線女團 CH2 了,參加土創時,她的初始身份也是「CH2 楊超越」。

在闡述自己對村花的愛時,村民們多半會拿出一個影片:

這是楊超越所在女團 CH2 為去年 ChinaJoy 月台時的一個片段,面對兩名男主播的糾纏與騷擾,她面帶笑容地躲閃。

一名男主播問她:「我有巨蟒,你見過巨蟒嗎?」

「見過啊,在動物園裡。」

「那你吃過巨蟒嗎?」

「我們這裡沒有這個菜,廣東那邊才有。」

這世上哪有什麽「高處不勝寒」,生活在低處的人,從來都背負比高位多得多的壓力。

CH2 雖然不紅,粉絲少,格局更小,在遊戲展嘈雜的環境月台,被男主播調戲也不能當場發作,對「廠妹」楊超越而言卻是她當時能找到的最好工作。101 成團,對她來說更是一次躍遷,收入和知名度都翻了千倍,代價是她能力不足,可能會被鄙視,被罵,會感到自卑,會感到壓抑。

那簡直是跟饑民說富貴病一樣無關痛癢。

高處非但不用寒,還有更廣闊的風景,這一點,實力選手孟美岐的粉絲十分明白。6 月 25 日,孟美岐在微博發了一張與知名主持人何炅手拉手的照片,把她的粉絲樂壞了,紛紛歡呼自己氪金送孟美岐上 C 位是值得的。

日系偶像團體有一種周邊叫「握手券」,粉絲購買唱片來獲得它,換取與偶像一次面對面握手的機會。孟美岐的粉絲花錢,買的則是特殊的握手券,他們用它換來一次偶像與大她 24 歲的重量級人物握手的機會。

同一時間,楊超越的村民也在慶祝自己氪金,讓楊超越在火箭少女首秀時,「站在了何炅老師身邊」。

大家都清楚,那座金字塔就是娛樂業的真實寫照,往上爬是唯一的真理。哪怕土創是個大導演薑文都來蹭熱度宣傳新片的火爆綜藝,一旦它結束了,選手未來的高度還靠這些塔頂的大佬提攜。當然,提攜機會高度集中於那些成功存留、能持續曝光的選手,不成功的,用不了多久便會在大眾視野裡銷聲匿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