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轉型期的天津財政:連續兩年收入負增長,非稅收入大幅降低

近日,全國31省份陸續公開了財政家底,天津市是去年全國唯一財政收入負增長的地區。天津到底怎麽了?一時引發熱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發現,天津財政收入雖兩年連續下降,但其中非稅收入佔比正大幅降低,財政結構日趨健康。

根據天津市財政局公布的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2018年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6億元,比上年下降8.8%。

這已經是天津財政收入下降的第二年。2017年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10億元,比上年下降10.4%。

近十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數據來源:天津市財政局

從2018年的天津財政收入結構來看,非稅收入下降是導致財政收入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2106億元的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625億元、非稅收入481億元,稅收收入比上年增長0.8%,而非稅收入則比上年降低31.1%。

實際上,近年來非稅收入在天津財政中一直佔比較高。2016年稅收收入1624億元非稅收入1099億元,非稅收入佔財政總比例高達40%,而當年全國各省市非稅收入佔總財政收入比例平均為24.1%。

非稅收入佔比居高的背後是企業隱形負擔的加重。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兩個部分。非稅收入主要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其他收入。

在一地的財政收入中,如果稅收收入比重高,則說明當地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與行政權力相關的非稅收入佔比較低,企業和居民負擔較輕。反之,如果出現非稅收入增長過快、佔比過高,則意味著企業的隱性負擔在加重,還會帶來當地投資環境的惡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朝才曾表示,“在經濟下行和稅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應防止以非稅收入的非正常快速增長來彌補稅收增長不足的現象。”

從2017年開始,天津財政中的非稅收入就開始大幅下降。當年非稅收入698億元,比上年下降32.7%。在解釋當年財政收入下降原因時,天津市財政局曾表示,2017年“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經濟發展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時期,堅決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嚴格規範非稅收入管理,積極調整財政結構,降低非稅收入佔比,努力做實做優財政收入。”

2018年,天津市財政非稅收入在上年下降32.7%的基礎上再下降31.1%。天津市財政局表示,“非稅收入持續下降,全面實行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將水資源費、排汙費等非稅收入改征水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

不過,在當前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國各級政府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的大背景下,處於戰略性調整陣痛期的天津的日子似乎更“緊”了。

詳細分析天津2018年財政預算數據可以發現,當前天津正同時面臨傳統優勢產業稅收增長乏力、新動能稅收支撐能力不足、財政剛性支出又較多等問題。

從稅收收入結構看,第二產業稅收增長3%,扭轉了近兩年的下降態勢;服務業稅收與上年基本持平,一方面佔稅收30%以上的房地產業持續下降,另一方面金融租賃、互聯網服務等新興產業增長18%以上,但體量相對較小,對產業稅收的支撐力還不夠強。

天津市財政局在《關於天津市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也坦言,當前天津面臨部分國有企業歷史負擔重效益低,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不高,融資平台債務規模較大,隱性債務風險不容忽視等問題。

天津市財政局在上述報告中還指出,2019年天津將面臨財政收入增收困難與財政支出快速增長並存局面,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2019年,天津市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目標定為1980億元,降幅收窄至-6%左右。其中,要求非稅收入預算下降49.8%。

在該報告中,天津市提出,2019年要集中財力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留足政府償債資金,節約壓縮政府系統開支,嚴格限制和規範財政借款,大幅度壓減項目支出,推進社會事業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不再安排新的一般性基建支出,不搞擴張性“寅吃卯糧”工程。另一方面,還要全面梳理政府各類資源資產,通過出售、轉讓、拍賣、合作等方式,千方百計盤活激活用活閑置資產、沉睡資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