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防病治病的角度,談談營氣和衛氣的異同

作者:吳燕

《靈樞·營衛生會篇》雲:「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心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營衛皆來源於水谷之精微,化於脾胃,行於周身。營氣多分布於內,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而行於經脈之中,在外則分布於肢節;衛氣多分布於外,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而行於脈外,在內則熏於育膜,散於胸腹。營氣行於脈中,化生血液,營養全身。

《靈樞·邪客》雲: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衛氣行於脈外,禦外邪,充肌膚,司開闔。

《靈樞·本臟》雲: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營屬陰,衛屬陽,二者陰陽相隨內外相資,運行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腠理開合,相對恆定的體溫,晝精夜寐及防禦外邪的能力。

引起疾病的原因有六淫疫氣、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勞逸失度、外傷或蟲獸所傷等等。當疾病發生,由內的病因自然多傷於營,由外的自然多傷於衛,疾病多數由於外邪侵犯,故「外衛」在發病意義上顯得特為重要。「衛」是作為機體對外邪的一道屏障,假如病邪再進一步,自然就侵犯到「營」。

衛氣為百病母

衛氣抵抗、製約致病邪氣,是禦邪防病抗病的核心力量。《靈樞·禁服》曰:「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衛氣,作為機體同邪氣鬥爭的一種防禦性物質,在防病治病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隔篇》:「衛氣不營,邪氣居之,」衛氣之盛衰,決定著病氣之盛衰與疾病之轉機。張錫純說:「若衛氣充盛,可為周身之外藩,即受風不能入。衛氣擔負此重要功能,決定於它獨有的特殊性質。

1 衛氣的活躍性、遊離性

衛氣比營氣活動能力更強且快速,特具遊走竄透之性;其不僅隨經脈流動,而且能在經脈以外的部位活動。雖然「衛氣之在身也,常然並脈,」「營衛相隨,」但因「衛者,水谷之悍氣,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其活動範圍不一定囿於經 脈循經巡行。《靈樞·衛氣篇》「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說明衛氣能「浮」出經脈,透過脈管」遊離出來。其活躍性,使衛氣能很快地移動併到達邪氣入侵之處,增加每部門時間內同致病邪氣接觸的機會;其遊離性,使衛氣能自由地進出於絡脈之中,以補充在同邪氣鬥爭過程中所損失的衛氣。

2 衛氣的致熱原性

正常情況下衛氣「溫分肉」,病理情況則受邪氣的刺激而產生大量熱量引起發熱。《靈樞·調經論》「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玉版篇》:「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此兩熱指外邪之熱和衛氣之熱,兩熱相搏則熱甚,「熱甚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衛氣被邪氣激活釋放出大量致熱原而引起發熱。衛氣與邪氣相搏,產生「發熱」等癥狀,使人們得以及時採取治療措施,這一發熱也是衛氣作用於邪 氣的積極的正常的反應。

營屬陰,其性涼潤,能製約陽熱

營氣滋潤臟腑腠理,是抵抗製約邪氣不可或缺的部分。營陰充足,可以製約或抵抗溫熱,對維持陰平陽秘的狀態尤為重要。《素問·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營氣不足,不能製約陽氣,則內熱易起;營陰不足難以抵禦溫熱邪氣,則易感溫熱發生溫病。故《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營陰不足,抗邪無力是熱入心營的關鍵。

綜述:

營衛雖出於一源,但性質、運行、功能各異,二者相互協調是發揮各自功能的基礎與保障。 營衛協調關係著疾病的進退。常時必須注重調攝,勿使過度耗傷或補給不足,此謂「順之則陽氣固…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