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歲嬰兒發燒被「灌腸」,不見退燒反腎臟衰竭,村衛生所乾的

小寶寶的誕生,每位父母都倍感歡喜,孩子的每一次生病總能讓父母牽腸掛肚,但武漢的半歲嬰兒小遊因發燒,庸醫無故利用灌腸的方式給他退燒,最後不僅燒沒退,還給可憐的小遊烙下肝腎衰竭。

醫生直言說嬰兒小遊的腎臟功能很差,很難恢復到以前的樣子,需要通過腹膜透析持續治療,每次透析時間不少於10小時,將來可能還要腎移植。

一切歸罪於小遊家附近的村衛生室,不久前小遊突然發燒,家長便把他送到村衛生室治療,然而村衛生室的醫生卻不顧後果直接採取中藥灌腸的方法給他進行退燒,最後釀成終生傷害。見病情越來越嚴重,小遊的父母趕緊把他送到武漢兒童醫院進行治療,目前已經脫離生命危險。

這種「灌腸」退燒是否合理?

我們先了解下什麼叫灌腸,它是利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的治療方法,常用作通便排氣使用,刺激胃腸蠕動,軟化並清除糞便,亦可用於催產、稀釋腸內毒物等作用,如果用的灌腸液是低溫溶液則有為高熱患者降溫的作用。

不過需要灌腸的患者是嬰兒,不少市級兒科醫生都發現同一問題,就是接診的嬰兒患者中,多數是因為灌腸治療失敗所以才前來就診。

用這個方法給娃退燒,你還是「親媽」嗎?

小遊會病種就是因為灌腸退燒。灌腸法對於用藥的量與品種有嚴格規定,有些藥物因灌腸作用被吸收到血液裡面,村衛生室使用的可能就是大劑量,導致小遊的肝臟、腎臟、心臟嚴重受損。其實灌腸退燒是一個嚴重的誤區,不能等同於孩子退燒時使用的「退熱栓」,兩者的差別在於使用的退熱栓,它隻作用在淺表位置,不靠近結腸,劑量有明確規定所以安全。而灌腸考慮用藥深度,水劑的量不能少,對於小嬰兒來說,免疫能力尚未發育完善會存在一定風險。

2008年國內的《兒童發熱指南》曾記載「不推薦冰水灌腸退熱,除非臨床出現超高熱…」嬰兒能到41℃才能算是超高熱,若是治療嬰兒發燒,應以改善他們的舒適度為主,而不是考慮灌腸降溫,徒增風險。

一般醫生考慮給嬰兒進行灌腸,只因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嬰兒排便困難,如巨結腸的嬰兒,需要用生理鹽水清潔腸道,潤腸通便;

第二種,特殊檢查,如巨結腸或胎糞性腸梗阻,前者需要灌入造影劑,後者需要灌入稀釋溶解胎便的藥物,不過也很少應用了;

第三種,通過直腸給葯,常見的就是使用開塞露,將藥物擠入腸道刺激直腸引起排便;

用於退燒真的真的很少見了,因為對嬰兒使用灌腸法,有可能將嬰兒胃腸中本來很虛弱的正常菌落破壞掉,對腸道造成機械損傷(穿孔、出血等)。

對於嬰兒,說用中藥灌腸包治百病的,真的有點捨本逐末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